民族人口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社區轄2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46戶,鄉村人口4298人,其中男性2092人,女性2206人。其中農業人口2338人,勞動力135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89人)。該社區以漢族為主,漢族3956人,少數民族342人。少數民族中傣族248人,彝族26人,其它民族68人。
自然資源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社區國土面積12.5平方公里,有耕地總面積993畝(其中:水田498畝,旱地495畝),人均耕地0.42畝,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98畝,有效灌溉率為50%,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438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13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91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98畝,其中養殖面積6畝;其它面積13282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社區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社區有544戶,有516戶通自來水,有3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5.5%);有544戶通電,有44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1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1.98%和95.2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8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62戶,分別占總數的88.6%和48.16%。該社區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社區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公里。全社區共擁有汽車26輛,拖拉機3輛,機車179輛。
到2008年底,該社區裝有太陽能農戶165戶,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為主,其中有24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0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1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文化教育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社區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96平方米,擁有教師3人。距離市、區一中1.5公里,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74人,其中小學生303人,中學生171人。全社區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2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社區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5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8人,少數民族黨員10人,其中男黨員57人,女黨員11人。村委會由支書、副支書、主任、副主任組成。該社區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32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4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181.195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5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有固定資產113.53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公開為主,以貼上公告、黑板報的方式公開為輔,公開項目有各種村務情況,各項財務收支情況,退耕還林補貼,糧食補貼,“一事一議”籌資情況,農村合作醫療情況等。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各自然村被征土地逐年加大,農民失去生產資料不斷增多,農業產業化難以形成,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困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主要發展經濟林果、養殖業、運輸業、加工業、建築業,提高民眾生活水平。
經濟建設
該社區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122.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3.5萬元,占總收入的9.12%;畜牧業收入208萬元,占總收入的9.8%,其中出欄肉豬1520頭,肉牛4頭,肉羊40頭;漁業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0.05%;林業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0.2%;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收入1710.7萬元,占總收入的80.6%;工資性收入70萬元,占總收入的3.3%。農民人均純收入3272元,農民收入以建築、運輸等為主。全社區外出務工收入7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0人(占勞動力的5.16%),在省內務工62人,到省外務工8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二、三產業。2009年二三產業總收入174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69.8%。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43戶,鄉村人口10917人,其中男性5394人,女性5523人。其中農業人口2337人,勞動力1392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漢族3956人,少數民族342人。少數民族中傣族248人,彝族26人,其它民族68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1人,占人口總數的0.3%;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615人,參合率111.8%;享受低保27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社區衛生所和鳳翔街道衛生院,社區衛生所面積為145平方米,有鄉村醫生4人,該村距離鳳翔街道衛生院1.5公里。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8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