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龍泉窯青釉三足爐

南宋龍泉窯青釉三足爐

這件三足爐是南宋龍泉窯的重要作品,通體表面無紋飾,憑藉豐厚釉層使釉色瑩潤蔥翠,屬典型的梅子青色調。微露白色胎體,造成邊角轉折處的楞線出筋,使之具有深淺不同的層次變化,燒造技術之高,可說是代表了中國古代青瓷的最高水平。

基本信息

【名稱】:南宋龍泉窯青釉三足爐

【類別】:瓷器

【年代】:南宋

【文物原屬】:南宋龍泉窯燒制

【文物現狀】: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簡介】:

高9.6厘米,口徑12.1厘米。

這件三足爐是南宋龍泉窯的重要作品,通體表面無紋飾,憑藉豐厚釉層使釉色瑩潤蔥翠,屬典型的梅子青色調。微露白色胎體,造成邊角轉折處的楞線出筋,使之具有深淺不同的層次變化,燒造技術之高,可說是代表了中國古代青瓷的最高水平。

相關資料

“龍泉窯”,傳說是哥窯的主持人章生一弟弟章生二所創,窯址位於浙江龍泉,在宋代民窯窯系中,龍泉青瓷窯系形式最晚,但它的成就卻達到了中國青瓷燒造工藝的高峰。

龍泉青瓷,以釉色美麗至極的粉青和梅子青釉聞名於世。粉青釉釉面光澤,柔和淡雅,滋潤如玉;橡子青釉釉層厚而透明,蒼翠欲滴,色調可與翡翠媲美。這兩種釉色,被譽為“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的頂峰”。特別是梅子青品種,僅在南宋一朝燒造,存世極少,又多為仿古銅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彌足珍貴。

此爐是焚香用具,造型仿周代銅鬲樣式,又稱鬲式爐。爐的腹部至足凸起三條稜線,釉薄處呈白色,是有意識地顯露其所用坯土的細密潔白,俗稱“出筋”。通體施梅子青釉,釉色瑩潤青翠,猶如青梅一般,顯示了龍泉青瓷追求自然天成的美學韻味及高超的制瓷技巧。

龍泉青瓷的釉色為什麼會如此神奇呢?將此爐放在顯微鏡下仔細觀察,可見釉層中含有小氣泡和未熔石英顆粒,它們使進入釉層的光線發生強烈散射,使釉的外觀產生與普通玻璃完全不同的光瑩溫潤的視覺效果,這是由於龍泉技師在通常採用的石灰釉中摻入“烏釉”,製成石灰鹼釉的緣故,這一發明,解決了以往制瓷容易開片和流釉的問題,是中國傳統青瓷工藝的巨大進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