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塘河歷史街區

南塘河歷史街區

古明州重要水利設施長春塘遺址再現南塘河東岸,為研究古代寧波水陸交通、水利工程設施和城市發展史提供了實物資料。搶救性考古發掘中,同時出土一座北宋晚期墓葬。

簡介

古明州重要水利設施長春塘遺址再現南塘河東岸,為研究古代寧波水陸交通、水利工程設施和城市發展史提供了實物資料。這個南塘河歷史街區對研究寧波古城水利結構有重要關係。

遺址現場遺址現場

詳情

南塘河自橫漲起就與奉化江平行,它在清代前又稱“甬水”、“甬江”。作為寧波市區的主要引水河渠,南塘河沿途設定了許多碶閘,與奉化江間接相通,成為引樟溪入鄞西河網和行洪、排澇、灌溉、航運的骨幹河道。
千年以來,南塘河所在的街區也曾盛極一時。南宋著名學者袁燮及其後裔曾寓居於此,街區內現存有袁氏家族居宅群、袁氏家祠、袁氏國小以及明代丞相余有丁余氏宗祠等,現代電影藝術家袁牧之故居也在這裡。明清時期,沿南塘河形成了繁盛的商業中心,人稱“南門三市”。如今,南塘河上的甬水橋、向陽橋,各處沿河埠頭及古涼亭等依舊保存完好。

東西走向的長春塘遺址位於今甬水橋北約20米處,已發掘的塘體部分長約17米,寬約11米,含木樁部分寬約15米,主要由塘體、木樁及古河道等部分組成。
遺址塘體以堅硬的夯土砌築,每層厚約25厘米,夯層間有厚約5厘米的碎瓦礫夾隔。塘體上下還有8層長1米至1.5米,寬0.26米至0.3米,厚約0.2米的長方形石條封包。石條外壁表面殘留的工具槽痕規整,經過近400年還清晰可辨。而每層石條均採用“丁”字形橫豎鋪設的方式層層錯縫壘砌,使石頭有機結合,各層之間以白石灰漿勾縫粘合。王力軍告訴記者:“石塘這種碎瓦礫間隔、層層疊壓的構造方式與宋代作為國家官式建築大綱的《營造法式》所載‘築基之制’相符,它為《營造法式》提供了實物例證。”
在石塘南側約2米,36根東西向松木樁呈弧形插在青灰色淤泥中,其中19根為直徑20厘米至32厘米的大木樁,17根為直徑約12厘米的小木樁,這些木樁雖一直浸泡在潮濕的淤泥中,卻沒有腐爛的痕跡。

長春塘遺址的發現,提升了南塘河歷史街區的文化內涵,為再現這一區域古代的地理風貌提供了參考。根據南塘河歷史街區改造規劃,遺址整理保護工作正在著手實施。初步構想是在壩體四周打上木樁,地面則用透明鋼化玻璃架空遮蓋。不久的將來,這一宋代水利設施將原汁原味地重見天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