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3年,學院的前身南京無線電工業學校創建,當時學校簡稱"南京電信工業學校",9月1日, 奉中央第二機械工業部命並經中央高等教育部同意更改校名為"華東第一工業學校"。1956年4月1日, 奉國家第二機械工業部命並經高等教育部同意更改校名為"南京無線電工業學校"。1960年12月21日, 高棉西哈努克親王和夫人,王位最高委員會副主席賓努,首相福波淪,第一副首相涅刁龍及西哈努克親王的公主和王子等到一行40餘人,由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和夫人張茜,江蘇省惠浴宇省長,南京市陳揚市長等陪同蒞校參觀。1978年12月22日, 國家第四機械工業部(78)四教字1896號文函江蘇省革命委員會,"決定另選校址恢復南京無線電工業學校"。文中同時決定,將“文革”期間原校改廠時下放去蘇北及其他地區的全部教師、幹部、職工,予以歸隊,支持學校恢復工作。1979年,國家第四機械工業部批准恢復後的南京無線電工業學校新校址定在南京市東郊滄波門以南的丘陵地帶。1981年10月4日, 南京無線電工業學校復校後的第一屆新生報到。1983年3月5日,電子工業部批准南京無線電工業學校在南京市古平崗35號建校。1984年7月3日,電子工業部 批准該校恢復“文革”前行政級別, 為地市級單位。1987年2月3日,電子工業部和江蘇省政府聯合發文:將南京無線電工業學校下放至江蘇省,由省電子工業廳歸口管理。1990年9月1日, 學校錄取新生共294人。校本部在校生已達967人,達到設計規劃招生規模。另:揚州教學點錄取新生80人。1991年5月6日,江蘇省電子信息產業集團與該校商定,由該集團研究所與該校校辦工廠共同組建江蘇電子信息集團計算機廠。1996年11月,該校被國家教委授予"國家級重點普通中等專業中學校"。1997年12月, 學校被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一九九五~一九九六年度文明單位”。1998年6月 ,江蘇省電子工業廳批准南京無線電工業學校與揚州電子職工中專校聯合辦學,兩校聯合辦學協定書已於4月在揚州電子職工中專校簽字。兩校聯合後校名仍為南京無線電工業學校,現揚州電子職工中專校為揚州校區,並保留揚州電子職工中專校名稱及服務功能,現南無校為南京校區。2000年9月,該校被教育部批准為首批國家級重點中等專業學校。2003年9月 新生入學,因該院仙林新校區尚在建設中,一年級新生第一學年暫借海軍工程大學南京校區(浦口區珠江鎮)報到上課。2004年10月18日,該院隆重舉行入駐仙林新校區暨新生開學慶典,該院仙林大學城新校區正式交付使用,首批9000名師生搬遷入駐。2006年,通過國家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並被評為優秀等級。2010年,被列入全國100所骨幹高職院校建設單位之一。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學院下設學院下設電子信息學院、機電學院、微電子學院、通信學院、信息服務學院、計算機與軟體學院、數碼藝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素質教育部、體育部十個教學部門;共開設有52個專業。- 專業設定
所屬分院 | 序號 | 專業名稱 |
電子信息學院 | 1 |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 |
2 | 電子聲像技術 | |
3 | 物聯網套用技術 | |
機電學院 | 4 | 電子組裝技術與設備 |
5 | 機電一體化技術 | |
6 | 模具設計與製造 | |
7 | 數控技術 | |
8 |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 | |
微電子學院 | 9 | 產品質量控制及生產管理 |
10 | 工業環保與安全技術 | |
11 | 電子電路設計與工藝 | |
12 | 微電子技術 | |
13 | 光電子技術 | |
14 | 套用韓語 | |
計算機與軟體學院 | 15 | 軟體測試技術(嵌入式培養) |
16 | 移動網際網路套用技術(嵌入式培養) | |
17 | 軟體技術 | |
18 | 軟體外包服務 | |
19 | 移動網際網路套用技術 | |
20 | 計算機網路技術 | |
21 | 計算機套用技術 | |
通信學院 | 22 | 通信工程監理 |
23 | 鐵道通信信號 | |
24 | 通信網路與設備 | |
25 | 無線網路最佳化 | |
信息服務學院 | 26 | 套用英語 |
27 | 電子商務 | |
28 | 會計 | |
29 | 連鎖經營管理 | |
30 | 市場行銷 | |
中認新能源技術學院 | 31 | 檢測技術及套用 |
32 | 光伏發電技術及套用 | |
33 | 電氣自動化技術 | |
34 | 電力電子技術 | |
數碼藝術學院 | 35 | 遊戲軟體 |
所屬分院 | 序號 | 專業名稱 | 科類 |
電子信息學院 | 1 |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 | 理科 |
微電子學院 | 2 | 光電子技術 | 理科 |
所屬分院 | 序號 | 專業名稱 | 類別 |
數碼藝術學院 | 1 | 視覺傳達藝術設計 | 美術類 |
2 | 影視多媒體技術 | 美術類 | |
3 | 影視動畫 | 美術類 | |
4 | 數字媒體設計與製作 | 美術類 | |
5 | 錄音技術與藝術 | 音樂類 |
所屬分院 | 序號 | 專業名稱 |
計算機與軟體學院 | 1 | 軟體技術 |
師資力量
學院有在職教授、副教授及研高、高級工程師209人;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的教師44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2個,學院還聘請了400餘名企業的管理、技術骨幹擔任兼職教師。國家級教學名師:韓滿林省級教學名師:杜慶波、華永平省經信委“2013年優秀教學團隊”:軟體技術專業教學團隊教學建設
學院有4個國家骨幹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2箇中央財政支持的重點建設專業;有江蘇省品牌專業3個,江蘇省特色專業3個,4個省級重點建設專業群,6個省級示範性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有國家級實訓基地2個,省級實訓基地4個,校內實驗實訓室172個;國家精品課程2門,江蘇省精品課程5門,高職高專文化教育類專業教指委精品課程1門。- 重點專業
- 精品課程
- 實訓基地
- 學院榮譽
合作交流
- 校企合作
- 國際合作
學術研究
學院近年來先後獲得"熱壓式精密柱面菲涅爾透鏡模具及產品的研製"、"耳語音情感特徵分析與識別方法研究"等3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省科技廳科技支撐計畫等省級以上科研項目,承接企業橫向項目200餘項,獲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授權90餘項,軟體著作權登記授權10餘項,在各類期刊發表論文4000餘篇。學院建有市級大學科技園,引進企業21家,將企業資源引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孔德海院長:張旭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鈞銘副校長:施澤波副校長:鍾名湖歷任領導
職 務 | 姓 名 | 任 職 時 間 |
校長 | 朱啟鑾 | 一九五四年九月六日至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五日 |
郭 任 |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五日至一九六○年十一月三十日 | |
徐祗復 | 一九六○年十一月三十日至一九六六年 | |
惲 林 | 一九八一年七月二十四日至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三日 | |
王本忠 | 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三日至一九八九年九月八日 | |
陳炳聲 | 一九八九年九月八日任代理校長 | |
一九九一年五月六日至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 ||
張天明 | 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二○○三年二月五日 | |
副校長 (教務) | 蔣葆增 | 一九五五年三月十七日至一九五六年五月十日 |
趙 驥 | 一九五六年七月五日至一九五七年八月十九日 | |
葉厚畲 | 一九五七年八月十九日至'文革' | |
一九八一年七月廿四日至一九八四年四月廿三日 | ||
趙 謀 | 一九五七年八月十九日至'文革' | |
湯楚璞 | 一九五八年至一九五九年四月七日 | |
俞家琦 | 一九八二年七月五日 | |
李石熙 | 一九九一年五月十三日至二○○三年二月五日 | |
王均銘 | 二○○○年四月三十日至二○○三年二月五日 | |
副校長 | 白宗福 | 一九五四年四月十三日至一九五五年三月十七日 |
徐 浩 | 一九五五年六月四日至'文革'(中間脫產學習五年) | |
張旭東 | 一九五七年十月二十一日至一九六五年 | |
楊欣讓 | 一九六一年七月二十四日至'文革' | |
李崇傑 | 一九八一年七月二十四日至一九八七年六月廿三日 | |
孫立成 | 一九八七年六月二十二日至二○○二年八月三十日 | |
尤德華 | 一九九一年五月十三日至二○○三年二月五日 | |
王敦寶 | 一九九九年三月一日至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 |
黨委書記 | 白宗福 | 一九五四年四月十三日至五五年三月十七日(總支書記) |
朱啟鑾 | 一九五五年(總支) | |
一九五七年一月五日(黨委)至一九五七年十月九日 | ||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五日至一九六○年三月 | ||
郭 任 | 一九五七年十月九日至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五日 | |
王士英 | 一九六○年三月至一九六五年 | |
齊瑤亭 | 一九六五年至'文革' | |
惲 林 | 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四年四月廿三日(臨時黨委) | |
戴 超 | 一九八四年四月廿三日至一九八七年六月廿二日 | |
陳炳聲 | 一九八七年六月二十二日至二○○一年四月十七日 | |
張天明 | 二○○一年四月十七日至二○○三年二月五日 | |
黨委副書記 | 劉錫漢 | 一九五四年四月十三日至一九五五年三月十七日(總支副書記) |
李重九 | 一九六○年四月至一九六五年 | |
丁歷農 | 一九六三年四月廿七日至'文革' | |
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一年(臨時支部書記) | ||
李崇傑 | 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四年(臨時黨委副書記) | |
王敦寶 | 二○○一年七月至二○○一年十二月 |
文化傳統
學校標誌
- 校訓
- 校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