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客站

南京新客站

南京站始建於1968年9月,位於金陵古城城北,地處浩浩揚子江畔,巍巍紫金山下,前臨玄武湖,後枕小紅山,地理位置優越,景觀環境優美。

基本信息

簡介

南京新客站南京新客站
南京站始建於1968年9月,位於金陵古城城北,地處浩浩揚子江畔,巍巍紫金山下,前臨玄武湖,後枕小紅山,地理位置優越,景觀環境優美。2002年由鐵道部、江蘇� ⒛暇┦腥焦餐蹲試讜犯慕ǎ掄痙扛慕üこ套芡蹲�3.5億元,歷時三年,於2005年9月1日作為十運會重點工程項目投入試運行。
新建成的站房外型採用法國AREP公司的設計方案,內部功能採用鐵道第四勘察設計院的設計方案,充分體現了標誌性、功能性、系統性、先進性和文化性的有機結合。車站站房採用桅桿斜拉索懸掛結構,用18根桅桿支撐起橫向鋼樑,象一艘豎起桅桿、拉滿風帆的巨型帆船停泊在美麗的玄武湖畔,既具有江南文化特色,又融合現代化氣息。

相關介紹

新站房建設充分體現了“一切以旅客為中心”的理念。站房東西長270米,南北進深53.5米,地下1層,地上3層,站房總建築面積41000平方米,是原站房面積的6倍。客流高峰期每小時可容納1萬名旅客候車,比原站候車能力增加4倍。售票大廳設有32個售票視窗和8個應急售票視窗,票廳面積1155 m2。站房一層西端為行李房,中部為售票大廳,東端為軟席貴賓候車區;二層為進站大廳、普通候車室、母嬰、軍人、“158”(要我幫)工作室等專用候車室;三層為普通旅客候車室。為方便旅客在各層之間的銜接,車站共安裝各類電梯32部,其中自動扶梯18部,自動代步電梯4部,垂直升降梯10部(7部殘疾人電梯、3部貨梯)。
南京站新站房建設採用了大量先進技術,主體結構由18根後傾鋼管混凝土柱為主要受力構件,大面積、大跨度的斜拉索輕鋼屋蓋體系,現代化的懸掛結構技術,通透的點式玻璃幕牆,自動監控消防水炮,遠距離送風大溫差設計分層空調系統,處處體現了現代科技與新型建築的完美結合。此外,車站同步建成了電視監控、電子引導、列車到發預告、多媒體查詢等客站自動化管理信息集成系統,具有國內一流水平。
南京站新站房運用立體化的交通組織,旅客進出站採用“高進低出”流線,進站可以乘車通過高架環形車道直達二層平台進入候車大廳,地下出站大廳與捷運南京站及停車場相連,旅客可以選擇捷運、計程車、社會車及公車換乘,在國內鐵路站房建設中首次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 “零距離”換乘。
南京新客站南京新客站
較新站房後開工的南京站站場改造工程主要包括新建無站台柱鋼結構雨棚,增加2線1站台、2座進站天橋,新建出站、行郵包地道以及其它配套設施。無站台柱鋼結構雨棚覆蓋面積達47500平方米,雨棚長543.5米、寬87.5米,由75根特種鋼柱支撐,最高點距站台面20.456米。出站地道長110米、寬7.5米、高3米,行包地道長110米、寬5.25米、高3.1米,郵包地道長110米、寬5.25米、高3.1米。行包和郵包採用專用地道進出,改變了原來通過平過道跨線上站台的方式,確保列車安全暢通。跨線天橋設有梯道,殘疾人專用電梯與各站台相連,旅客可以便捷地到達各站台。
新客站站前景觀廣場分為集散主廣場區、過渡性引導廣場區和湖濱親水休閒區,總面積近4萬平方米,比原站前廣場增加1倍。集散主廣場區面積約2萬平方米,直接連線主站房、捷運出入口,與各停車場連線快捷,以大面積鋪地為主,兩側還栽植樹木花草。過渡性引導區的中間綠地作下沉處理,放置各式景石,兩側伴以雪松樹陣。湖濱親水休閒區搭建了“親水平台”,玄武湖中心有一個138米高水柱的“超級”噴泉,噴出的水流速度超過1秒鐘100米,伸手觸摸蕩漾的湖水,即可感受到江南水鄉的柔美。
南京新客站南京新客站
現代化的服務設施必須有人性化的服務措施與之相適應,才能實現軟體與硬體的兼容,構建和諧融洽的旅客出行環境。南京站全體幹部職工以新客站啟用為契機,立足在轉變服務理念、提高服務技能、改善服務設施、創新服務品牌、完善服務機制等方面下功夫,以嶄新的姿態迎接中外旅客。
車站新設定了自動諮詢機、自動存包機、自動取款機以及手機快充設備,並最佳化、擴容信息中心平台,集中一個電話平台(85822222),分類辦理問詢、訂票、送票等綜合服務項目,為旅客出行提供了諸多方便。針對特殊旅客,車站開設了殘疾人購票專窗、應急售票窗、雙語專窗、團體專窗等特殊售票視窗,還有為突生疾病的旅客準備的醫療服務點,以及專門為商務旅客提供的VIP包間等等。
與此同時,車站著力打造“158”工作室系列服務品牌,提供“三五”服務,即“五免費”:免費搬運行李,免費提供日常藥品,免費使用文化娛樂用品,免費使用針線、鞋油、鞋刷,免費使用殘疾車、擔架;“五代”:代購買、補辦車票,代送傷殘旅客上車,代購旅行用品,代廣播找人,代打電話;“五到座”:訪問到座,送開水到座,解決疑難問題到座,補票到座,檢票到座。工作室人員統一服裝,規範服務,做到“三知三有”,即知位置、知去向、知困難,有登記、有服務、有交接。同時“158”工作室作為上海鐵路局聯網品牌服務,還可以加強與其他兄弟站段的聯繫,為重點旅客提供延伸服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