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哲學系

南京大學哲學系的前身是中央大學哲學系,創立於1920年。迄今已發展成為人才培養層次完備,師資力量雄厚,學科比較齊全,研究成就顯著,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哲學教學與研究基地。該系教師胡福明在1978年撰寫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在當時的思想解放運動中產生了歷史性重大影響,並直接成為改革開放的理論先聲。

南京大學哲學系

前身是中央大學哲學系創立於1920年。1952年院系調整時撤銷系建制,1960年恢復設立政治系哲學專業,1977年恢復哲學系,2000年在哲學系編制內設立宗教學系。本系另一源頭為金陵大學哲學系。在數十年歷史中,湯用彤、宗白華、方東美、唐君毅、牟宗三、殷海光、熊偉、潘菽、孫叔平、孫伯鍨等一批哲學大師和著名學者曾先後在本系任教。本系教師胡福明在1978年撰寫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在當時的思想解放運動中產生了歷史性重大影響,並直接成為改革開放的理論先聲。在數代學者的努力下,本系形成了既注重學科基礎研究、又關注現實社會生活的優良傳統,迄今已發展成為人才培養層次完備,師資力量雄厚,學科比較齊全,研究成就顯著,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哲學教學與研究基地。
本系是我國首批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六個哲學系之一。2002年成為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單位,下設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邏輯學、倫理學、宗教學、科學技術哲學、東方哲學與宗教等八個博士點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邏輯學、倫理學、宗教學、科學技術哲學七個碩士點,並設立涵蓋上列所有學科的哲學博士後流動站。本系教師還主持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博士點的建設工作。本系設立兩個本科專業分別是哲學專業與宗教學專業。各學科層次亦均可接受訪問學者、進修教師和海外留學生。
改革開放以來,本系在教學、研究和學科建設上取得了豐碩成果,其中既有在國內外處於領先地位或先進水平的基礎理論成果,也有直接服務於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套用型成果。許多成果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現擁有一批學術造詣深厚,教學經驗豐富,在海內外學術界有一定聲望的老中青學者,已形成年齡與專業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
2000年以來,本系通過學科間最佳化組合、通力合作,承擔了南京大學“創建世界高水平大學985工程”一期學科重點項目“哲學與當代中國的發展”、“儒釋道與宗教學綜合研究”和“現代西方哲學思潮研究”以及多項教學研究項目,研究條件有了較大改善,研究成果和學科建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在985工程二期建設中,本系主持的“當代資本主義研究中心”和“宗教與文化研究中心”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入選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帶動了學科建設的整體發展。
本系致力於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聘請了多位國際著名哲學家為兼職教授,邀請了幾十位海外知名學者來系訪問、講學,先後有30餘人出訪美、英、德、俄、希臘、日、韓及台港澳等國家或地區的大學與研究機構,並與之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作關係。
本系具有良好的教學、研究條件。系圖書資料室藏書30萬冊(其中有《四部叢刊》、《中華大藏經》、《道藏》、《古今圖書集成》等重要典籍),中外文期刊200餘種,並和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建立了緊密的資料交流。另設有現代化多媒體機房,可供師生直接在網際網路上檢索與閱讀學術資料,並提供多媒體教學服務。
本系是南京大學文科基礎人才培育基地之一,十分注重學生的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著眼於培育基礎紮實、知識面寬、適應性強的複合型人才,實行課堂教學、學術活動、社會實踐相結合的“三元”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本科生培養方面,近年來進行了以夯實理論基礎、拓寬知識面、加強邏輯思維訓練、培養閱讀能力、提高論辯素養、強調經世致用、革新教學手段、加強教材建設為指導思想的教學改革。在研究生培養方面,各專業均以“建設一流學科、培養一流人才”為宗旨,注重培養研究生的理論思維素養、探索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培育。在嚴格管理的前提下,鼓勵研究生參予各種學術活動,以本系研究生為主體的“博士論壇”在校內外有著廣泛影響。除學校設立的獎學金外,本系還通過對外合作,設立了周恩來獎、金箔獎、華藏獎、道教獎、殷海光邏輯獎等一系列專項獎學金。多年來,該系培養了一大批哲學及相關學科教學科研高級專門人才和管理決策人才。各層次畢業生均以其較強的思想理論素養和實際工作能力、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健全的心理素質而享有良好的聲譽。

本系

首任系主任由著名的“學衡派”領袖、時任副校長的劉伯明教授兼任,此後,湯用彤、宗白華、方東美、唐君毅、牟宗三、熊偉、孫叔平、夏基松林德宏、張一兵教授曾先後任系主任,現任系主任為宗教學與中國哲學專家徐小躍教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