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統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分縣市人口統計資料2010》,截止2010年底,南京市區非農業戶籍人口510.59萬人,居全國第8位,江蘇第1位。南京人口居住相當集中,人口密度大。2010年底,南京市人口密度超過1215人每平方公里,列上海、廣州、北京之後的全國第四位。
2013年2月白下區與秦淮區、鼓樓區與下關區合併後,新鼓樓區人口密度降為2.43萬人/平方公里,位列全國主要城市中心城區第五,與北京西城區相當。新秦淮區人口密度2.10萬人/平方公里,全國第七,與北京東城區相當。
隨著南京城市競爭力整體水平的提升、城市服務功能的日益強化,加速了各類人才的集聚和城鄉人口的流動,全市常住人口數量適度增長,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2012年南京市常住人口總量為816.1萬人,戶籍人口638.48萬人,城鎮人口所占比重即城鎮化率為80.23%。
2012年南京市常住人口總量為816.1萬人;其中,戶籍人口638.48萬人,增加了2.12萬人,增長0.33%。2012年全市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增量分別比2011年減少5.25和2.12萬人。城鎮人口所占比重即城鎮化率為80.23%,比2011年79.73%,提高了0.5個百分點。
2012年度南京城鎮化率首超八成,達80.23%,比2011年增長0.5個百分點,排全國第7位,城鎮化質量指數排全國第12位。主城6區已完全城鎮化,六合、溧水和高淳城鎮化進程剛過半,城鎮化發展還有空間。
根據抽樣數據推算顯示,截至2013年末南京市常住人口總量為818.78萬人,比2012年末增加2.68萬人,增長0.33%,為3年來最低增幅。
人口結構
人口增長
2010年末,南京常住人口為8,004,680人,同2000年6,238,486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766,194人,增長28.31%,年平均增長率為2.52%。南京十年間常住人口增速遠超江蘇的5.75%。其中,江寧區、六合區、鼓樓區人口列前三甲。
家庭規模
南京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2370274戶,家庭戶人口6554159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77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2.92人減少了0.15人。南京2.77人的家庭規模,小於全國3.1和江蘇2.94的平均水平。由於年輕人成家後普遍與父母分開住,過去幾代同堂的家庭結構已經有所弱化。
性別構成
南京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4143402人,占51.76%;女性人口為3861278人,占48.24%。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10.21下降為107.31。由於南京以青壯年為主的流動人口較多,相對於全國51.27%的男性比例,南京男性比例更高。
年齡結構
南京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761408人,占9.51%;15-64歲人口為6507221人,占81.29%;65歲及以上人口為736051人,占9.2%。與江蘇10.89%相比,南京老齡化趨勢較緩,但仍高於7%的分界線。同"五普"相比,南京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5.94%,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5.16%,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0.78%。
轄區分布
區名 | 戶籍總數(萬戶) | 戶籍人口(萬人) | 常住人口(萬人) |
---|---|---|---|
玄武區 | 14.8 | 52.25 | 66.2 |
秦淮區 | 26.9 | 72.96 | 104.2 |
鼓樓區 | 34.9 | 103.07 | 131.37 |
建鄴區 | 9 | 23.74 | 46.4 |
雨花台區 | 8.7 | 21.8 | 40.13 |
浦口區 | 19.1 | 56.3 | 72.03 |
六合區 | 29.7 | 88.43 | 92.58 |
棲霞區 | 14.3 | 42.95 | 65.45 |
江寧區 | 30.6 | 95.91 | 115.56 |
溧水區 | 13.9 | 41.05 | 42.09 |
高淳區 | 14.2 | 42.17 | 43.43 |
總計 | 216.1 | 640.63 | 819.44 |
文化教育
南京市人口受教育程度全國領先。新近出爐的《南京市2011年度人口發展報告》顯示,全市大學文化程度人口比重由前些年的12.35%升至目前的26.11%,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列第1位,低於北京(31.5%),高於上海(21.9%)。
《報告》數據顯示,南京目前在校大學生數約81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0%左右。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由前些年的20.14%升至20.82%,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4,與北京、上海差距很小。在校研究生為9.28萬人,在寧"兩院院士"為79人。與此同時,國小文化程度人口比重由前些年的24.26%降至16.02%。
2011年末全市實有流入人口181.6萬。在登記的流入人口中,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全部暫住人口的17.6%,約32萬。由於人口綜合調控政策的陸續實施,2011年度大專以上流入人口比2010年增加了10個百分點。初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數占到全部暫住人口的69.9%,仍有12.5%的國小以下文化程度人口流入南京,二者合計為149.6萬。
截至2011年,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程度的人口為2,090,744人,占總人口數的26.12%,相當於每4人就有一個大學生。相比江蘇每10人有一位大學生和全國每11人有一位大學生,大幅領先,顯示出文化名城和擁有眾多高校的優勢。同2000年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程度的由12,351人上升為26,119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20,143人上升為20,823人;具有國中程度的由30,828人下降為29,640人;具有國小程度的由24,258人下降為16,015人。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211,180人,同2000年相比,文盲人口減少154,395人,文盲率由5.86%下降為2.64%。
民族分布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南京市共有55個民族,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8.76%,少數民族約9.92萬人。其中回族7萬餘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的70%以上,其他千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滿族、蒙古族、苗族、壯族、朝鮮族、土家族、維吾爾族、布依族、彝族。南京市外來少數民族人口約10萬人,其中在南京的高校大學生有3萬餘人。全市有1個享受民族鄉待遇的鎮、4個民族村、2個民族組,9家全國民族特需商品定點生產企業,24家清真食品基本供應點,1個回民幼稚園、2個民族國小、1個民族中學,2個民族醫院和1個民族養老院。
民族 | 男 | 女 | 小計 | |
---|---|---|---|---|
1 | 蒙古族 | 1517 | 1616 | 3133 |
2 | 回族 | 34854 | 33612 | 68466 |
3 | 藏族 | 439 | 523 | 962 |
4 | 維吾爾族 | 716 | 867 | 1583 |
5 | 苗族 | 1473 | 1769 | 3242 |
6 | 彝族 | 738 | 880 | 1618 |
7 | 壯族 | 1281 | 1188 | 2469 |
8 | 布依族 | 449 | 579 | 1028 |
9 | 朝鮮族 | 882 | 890 | 1772 |
10 | 滿族 | 3239 | 3317 | 6556 |
11 | 侗族 | 342 | 393 | 735 |
12 | 瑤族 | 278 | 292 | 570 |
13 | 白族 | 247 | 330 | 577 |
14 | 土家族 | 1811 | 1466 | 3277 |
15 | 哈尼族 | 76 | 111 | 187 |
16 | 哈薩克族 | 75 | 168 | 243 |
17 | 傣族 | 63 | 174 | 237 |
18 | 黎族 | 139 | 212 | 351 |
19 | 僳僳族 | 57 | 229 | 286 |
20 | 佤族 | 87 | 55 | 142 |
21 | 畲族 | 171 | 131 | 302 |
22 | 高山族 | 19 | 9 | 28 |
23 | 拉祜族 | 20 | 39 | 59 |
24 | 水族 | 90 | 48 | 138 |
25 | 東鄉族 | 27 | 12 | 39 |
26 | 納西族 | 57 | 48 | 105 |
27 | 景頗族 | 1 | 19 | 20 |
28 | 柯爾克孜族 | 8 | 8 | 16 |
29 | 土族 | 82 | 88 | 170 |
30 | 達斡爾族 | 40 | 49 | 89 |
31 | 仫佬族 | 27 | 32 | 59 |
32 | 羌族 | 66 | 58 | 124 |
33 | 布朗族 | 3 | 9 | 12 |
34 | 撒拉族 | 15 | 14 | 29 |
35 | 毛南族 | 12 | 13 | 25 |
36 | 仡佬族 | 117 | 84 | 201 |
37 | 錫伯族 | 67 | 72 | 139 |
38 | 阿昌族 | 15 | 10 | 25 |
39 | 普米族 | 3 | 3 | 6 |
40 | 塔吉克族 | 0 | 2 | 2 |
41 | 怒族 | 14 | 19 | 33 |
42 | 烏孜別克族 | 3 | 2 | 5 |
43 | 俄羅斯族 | 18 | 21 | 39 |
44 | 鄂溫克族 | 3 | 12 | 15 |
45 | 德昂族 | 0 | 0 | 0 |
46 | 保全族 | 2 | 1 | 3 |
47 | 裕固族 | 2 | 4 | 6 |
48 | 京族 | 6 | 15 | 21 |
49 | 塔塔爾族 | 2 | 0 | 2 |
50 | 獨龍族 | 0 | 1 | 1 |
51 | 鄂倫春族 | 3 | 11 | 14 |
52 | 赫哲族 | 8 | 6 | 14 |
53 | 門巴族 | 6 | 3 | 9 |
54 | 珞巴族 | 1 | 0 | 1 |
55 | 基諾族 | 0 | 4 | 4 |
合計 | 49671 | 49518 | 99189 | |
參考資料來源 |
民族
全市共有51個民族,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8.56%。1999年少數民族77,394人,其中回族64,823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83.76%,其次為滿族2311人,壯族533人。南京少數民族以建鄴區為最多,共有13,692人,占全區人口的9.13%。
十大姓氏
據2006年人口數據,南京人口最多的十個姓氏依次是王、張、陳、李、劉、楊、周、徐、朱、吳。全部姓氏都是中國首二十個姓氏之內。
南京人口
外籍人口
2010年,常住南京的外籍人士有1.5萬餘名,從排名情況看,韓國人最多,約3000人;其次是美國、日本等國。經過4年發展,至2013年底,在南京外籍人數達到2.1萬餘人,平均每年增加約1500人。其中,在寧外國人中,仍然是韓國人最多,達到3635人。美國人次之,達1783人。加拿大人超越日本人,列在寧外國人數量第三。此外,澳大利亞、印度、德國、英國等外國人在南京居留數量也較多。
從來寧目的看,求學仍然占首位。留學生及家屬人數高達7390人,其次是三資企業人員及家屬,達6464人。排名第三位的是文教專家及家屬,達1731人。這些特點,均和南京高校多、大企業多的特點相吻合。
從涉及單位情況看,涉及外籍人士數量最多的是高校,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南航、南師大、南醫大分列前五。其次是外資或合資企業,涉及外籍人士數量較多的企業是福特汽車工程研究(南京)有限公司、樂金化學(南京)信息電子材料、樂金顯示(南京)有限公司、喜星電子(南京)有限公司、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等。
按照居住地點劃分,外籍人士最喜歡聚集地點是銀城東苑,該小區聚居了1400多名外籍人士。其次是江寧開發區,涉及外籍人士708人;排名第三的是鼓樓區南秀村附近,涉及外籍人士也達660多人。
截至2014年初,南京已有203人申辦中國綠卡,其中有138人通過審核獲得綠卡(其中國家"千人計畫"專家24人),辦理量在國內大中城市名列前茅。
人口發展
距今50萬年前,南京就有原始人群聚居。至奴隸社會時期,今南京地區,出現燦爛的"湖熟文化"。進入封建社會,從戰國到清道光二十年(1840)鴉片戰爭爆發的兩千多年中,南京地區的人口規模雖有多次盈縮與波動,但總體呈現上升趨勢。晚清時期,從太平軍占領南京至天京陷落的12年時間內,人口增減起伏較大。清同治三年(1864)以後,南京人口進入緩慢的恢復階段,民國元年(1912)達26.9萬人。民國16年(1927)國民政府奠都南京,人口以36萬為起點,快速突破百萬大關。民國26年(1937)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後,南京市民一度僅剩17萬。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還都南京,人口繼續回升,至民國35年(1946)又突破百萬大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口總量發生重大變化。至1999年市區人口已增加到282.28萬人,比1949年增長1.72倍。按照1983年以後轄有五縣的區劃範圍作同比統計,全市人口總量1999年達537.44萬人,比1949年增長1.09倍。
歷史上幾次中原戰亂,北人大量南遷,對南京市域範圍內人口發展狀況影響重大。南京十代為都,又多是人口匯聚的高峰。人口發展與城市發展同興衰,大起大落,是一個突出的特點。
南京解放以後,人口自然變動經歷三個出生高峰和一個出生低谷,而死亡率逐漸下降,已經突現"三低一高",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和平均壽命增高,人口再生產進入現代類型。人口機械變動除南京社會經濟的發展吸引來的人口以外,區劃調整,特別是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而轄有5縣,是全市人口總量激增的重要原因。人口分布也因江寧、江浦、六合、溧水、高淳5縣先後劃入南京市,地域範圍擴大,使分布趨向合理。
戶籍制度
2020年南京市規劃常住人口達到960萬人。
居住人口過於集中
在2009年出台的《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編(2010年-2020年)》(綱要)中,到2020年,南京市域當初的規劃總人口預計將達1060萬,成為一座"千萬級的城市"。在分組討論會上,時任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楊衛澤表示,根據城市均衡發展的思路,南京的規劃人口將努力少上升一點,預計到2020年的時候,控制在960萬人,這比原來的規劃要足足少了100萬人。面對這規劃中100萬人的減少,楊衛澤直言,這是城市均衡發展的需要。
南京戶籍全市通遷
從2014年12月1日起,江寧、原江浦、原六合、溧水、高淳與主城區實現戶口通遷。"老五縣"居民戶口遷往主城區,只要擁有合法穩定住所(面積不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