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歲次韻少游

千秋歲次韻少游為宋代蘇軾所作。

概述

體裁:詞 年代:宋 作者蘇軾

原文

島邊天外, 未老身先退。 珠淚濺, 丹衷碎②。 聲搖蒼玉佩、色重黃金帶③。一萬里,斜陽正與長安對④。道遠誰雲會,罪大天能蓋。君命重,臣節在。新恩猶可覬⑤,舊學終能難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於海⑥。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諡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蘇軾才情奔放,為宋代最傑出的作家,詩、詞、文、書、畫、文藝理論均有獨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其詞於風格、體制上皆有創變,清雄曠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有《東坡樂府》。

詞牌釋義

千秋歲 千秋歲.夏景 謝逸
〔題考〕 萬歲千秋,本指長壽;“窮萬祀而不異,歷千秋而不萎”,已見謝偃【高松賦】。入唐,因玄宗定誕辰為千秋節,於是“千秋”“萬歲”之運用,更為普遍。【唐書張九齡傳】:“初,千秋節,王公並獻寶鑑,九齡上【事鑒】十章,號【千秋金鑒錄】。”【隋唐嘉話】:“八月初五日,明皇生辰,為千秋節,士庶結承露囊,更相遺問。”可知唐代中葉,對於千秋節之重視,無間朝野也。故王維詩云:“共歡天意同人意,萬歲千秋奉聖君。”詞名之創,本含祝頌,蓋即“千秋萬歲”之省耳。
〔作法〕 本調七十一字。首句四字,與﹝減蘭﹞第一句同。第二句五字,與﹝卜運算元﹞第二句同。第三、第四句,與﹝天仙子﹞第四、五句同。第五、六句與﹝菩薩蠻﹞第五、六句同;但宜用對偶。末二句則與﹝漁家傲﹞末二句同。後半換頭。首為五言仄韻句,第一字可平。余均同前闋。
楝花飄砌。
⊙○⊙▲(仄韻)
蔌蔌清香細。
⊙●○○▲(協仄韻)
梅雨過,
⊙●●(句)
苹風起。
○○▲(協仄韻)
情隨湘水遠,
⊙○○●●(句)
夢繞吳峰翠。
⊙●○○▲(協仄韻)
琴書倦,
○⊙●(句)
鷓鴣喚起南窗睡。
⊙○⊙●○○▲(協仄韻)
密意無人寄。
⊙●○○▲(協仄韻)
幽恨憑誰洗。
⊙●○○▲(協仄韻)
修竹畔,
⊙●●(句)
疏簾里。
○○▲(協仄韻)
歌余塵拂扇,
⊙○○●●(句)
舞罷風掀袂。
⊙●○○▲(協仄韻)
人散後,
○⊙●(句)
一鉤新月天如水。
⊙○⊙●○○▲(協仄韻)

註解

①此詞作於元符三年(1100)。王文浩蘇詩總案》卷四十三謂本年四月得秦觀書,並作答。詞之起句“島邊天外”, 指謫居瓊州(今海南島)。少游:秦觀的字,曾作《千秋歲》(水邊沙外)。 
②丹衷:猶言“丹心”。 
③蒼玉佩、黃金帶:指朝庭命官所佩的飾物。此喻聲情之慘怛。 
④一萬里二句:時蘇軾居海南,距京城甚遠,故云。長安,今陝西西安,漢唐時京都。此當指北宋京都汴京 (今河南開封)。 
⑤覬:希圖、冀望。 
⑥乘桴句:《論語·公冶長》載孔子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桴,小筏子。恁,這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