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才情千古對·智趣楹聯

《千古才情千古對·智趣楹聯》所選的楹聯在時間上縱貫古今,內容上橫跨生活的各個方面,風格上雅俗共賞,濃縮了我國楹聯文化的精粹,既可指導初學者快速入門,又可作為專業人士的工具書。參照《千古才情千古對·智趣楹聯》欣賞和學習楹聯,相信您一定會受益匪淺、觸類旁通。

內容簡介

《千古才情千古對·智趣楹聯》編輯推薦:經典:閱讀中不能忽視之“重”!在一切作品中,經典的分量是最重的。經典意味著時間的淘瀝、文明的傳承、智慧的結晶。舉凡文學、歷史、藝術……只要經典,必有最廣泛的觀眾。因此,古今中外各個領域的經典作品,便有了最強大的生命力和市場號召力。《輕閱讀-人文手卷》書系所選書目,均是經典領域中千錘百鍊的經典之作,在吸引讀者方面有天然說服力。
淺閱讀:閱讀中不能忽略之“輕”!在各種信息不斷泛濫、生活節奏日益緊張的今天,人們汲取知識的方式越來越碎片化,閱讀普遍呈現出一種“輕淺”特徵,人們對厚重的大部頭經典圖書越來越敬而遠之。如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們對經典的敬懼感,增加此類圖書的親和力,便可有效促進銷售。《輕閱讀-人文手卷》緊扣“輕”字,全力塑建經典閱讀“輕模式”,便是這一理念的實踐。
書名:書名的重要性毋庸贅言。“輕閱讀”在信息傳遞上一語中的、直指人心,兼具與眾不同的小資情調;“人文手卷”之“手卷”概念來自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中的一種典型形制:捲軸長卷。後經衍伸,凡篇幅精簡、長短適度、形制入手隨形的圖書形式均可稱為“手卷”。“人文手卷”藉手卷二字,傳遞形制輕巧之意,頗具歷史文化內涵,與“輕閱讀”相得益彰。
視覺:在消費時,“好看”往往指形式,而不是內容。人們偏愛一切美的事物,被形式引誘導致的消費遠遠大於內容。美女如此,香車如此,華服如此,豪宅如此,圖書也如此。基於此,《輕閱讀》在“好看”上力求盡美盡善:
封面設計:前所未有的驚艷。大膽突破經典慣有之典雅、厚重形象,在色彩、紋飾上均以繁花似錦、光鮮亮麗為第一要義,輔以水晶塑膠書封,絕對搶眼、驚艷。
內文設計:攝人心魄的妖艷。業界頂級設計師親自操刀,逐一精雕細琢,彩色印刷,頁頁不同,本本不同,每部書的翻閱都變是一次醉人的視覺旅行。
厚度:百餘頁,157g銅版,薄不至於單薄,厚不至於笨拙,“輕”得恰到好處!
價格嘛,非賓士寶馬,非QQ奧拓,大致屬於smart或者mini cooper。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話說楹聯
楹聯的起源--從春聯看起源\1
楹聯的發展\2
楹聯的分類\11
楹聯的講究\12
楹聯背後的文字奧妙\13
如何創作楹聯\16
第二章 中華經典智趣名聯
諧趣諷刺聯\23·勵志題贈聯\30
無情對\33·玻璃對\35
回文對\37·集句對\39
第三章 內涵豐富的節慶聯
春聯\41·元宵節聯\45
清明節聯\47·端午節聯\50
中秋節聯\53·重陽節聯\56
第四章 十二生肖聯
久傳不衰的生肖風俗\61
妙趣橫生的生肖對聯\70
第五章 最實用的楹聯
喜聯\82
壽聯\88
輓聯\103

文摘

楹聯的發展
楹聯的成熟年代應為隋唐,這是多數學者予以認可的說法。隋唐時,一些文人墨客喜歡將一些精彩之筆凝注於對句上,一時形成“摘句欣賞評品”的時風,在詩人們的參與下,楹聯藝術得到了弘揚。唐代詩人大都有名聯或名句傳世,如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題湖南嶽陽樓聯:“天水一色,風月無邊”;杜甫的“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題諸葛亮故居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白居易的“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也難”;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駱賓王的“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等等,都是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名句。
宋代以後,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王安石詩中“千門萬戶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就是當時盛況的真實寫照。雖然這時的桃符已由桃木板改為紙張,但春聯仍稱“桃符”。趙庚夫在他的《除夕即事》詩中這樣寫道:“桃符詩句好,恐動往來人。”這說明,當時的聯語作者已不在少數了。另外由於受詩詞的影響,楹聯在對仗方面前進了一大步,從陸游為自己的書房題聯“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話流年”之工整可見一斑。宋代題聯的範圍也有所擴展,楹聯已普遍成為名勝古蹟、寺廟廊院等處不可缺少的裝飾品。著名文學家蘇軾也為廣州真武廟題聯:“逞披髮仗劍威風,仙佛焉耳矣;有降龍伏虎手段,龜蛇云乎哉。”
元代時由於種種原因,楹聯較之前朝顯得冷落了些,流傳下來的也少。楹聯真正達到鼎盛時期是在明、清兩代。明、清統治階級對駢文和楹聯非常賞識,還將其列入科舉考試之中,因此楹風極盛:皇帝身邊大臣無不精研對工以求贏得主子的抬愛;文人墨客更以題聯巧對為人生樂事;得中的進士、舉人,無不通曉對工以應時風;甚至有人因一副楹聯而改變命運。
明代,桃符改稱“春聯”。明代陳雲瞻《簪雲樓雜話》中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微行時出現。”一夜之間,朱元璋便把春聯從宮廷豪門推廣到了百姓萬家。他本人還寫了一副楹聯送給將軍徐達:“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當時的文人學士無不把題聯作對視為雅情幸事,解縉、祝允明、文徵明、唐伯虎等江南才子把楹聯推向了一個高潮;更因為有了皇帝的提倡,此後過年貼春聯便沿襲成俗,一直流傳至今。
清代是楹聯的繁榮期,不論在內容的開拓還是在藝術的成熟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更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如揭示人生哲理的:“讀書好,耕田好,學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在清朝還出現了楹聯分類著作,如梁章鉅父子的《楹聯叢話》。
千百年來,從封建帝王的金鑾殿到庶民百姓的茅草屋,從達官貴人的朱門到市井貧家的白屋,從樓堂亭榭到小攤茅店,乃至從本土的道教儒教廟觀到外來的佛教、基督教的寺宇教堂,都能看到楹聯文化的印記。從漢族到少數民族,從沿海內陸到北漠南疆,從名勝古蹟到民俗農戶,從戲曲舞台到文學作品,從文人的書房以及文具到工棚、農具以及工匠用具,從供神到敬人,從言談到楹柱,從古到今,地球上凡有華人的地方幾乎都有楹聯的蹤跡和影響,在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至今也還保留著貼楹聯的風俗。

序言

前言:《女史箴》為西晉張華所寫的文章,主要是教育宮廷婦女的德行規範,實為嘲諷當時暴戾荒淫的賈后。此文在當時被稱為“苦口陳箴、莊言警世”的名作。顧愷之把此文分段,逐段描繪成畫,還在畫側題寫了箴文。
《女史箴圖》描繪宮中女子日常生活,在很大程度上真實再現了中國古代貴族婦女的生活情景。此畫繪畫技巧豐富成熟,將不同人物的身份和特徵描繪得非常生動,仕女姿態端莊嫻靜,神態栩栩如生,同箴文內容一致;畫中線條勻細而流動,猶如蠶絲,韻律之美十足。此外,畫中巧妙地運用了中國畫對布局的處理,且筆法獨到,設色秀麗典雅,使整幅畫躍動著“春雲浮空、流水行地”的動感和飄逸氣息。《女史箴圖》完美體現了顧愷之的“遷想妙得”的繪畫思想與嫻熟的繪畫技巧。
NO.02
洛神賦圖
名畫解讀
曹植的《洛神賦》通篇文辭優美,描寫富有情感,神人之戀纏綿甜蜜,淒婉動人。顧愷之讀後非常感動,就以此為題畫成名作《洛神賦圖》。
《洛神賦圖》作為詩、畫結合的典範,是當時繪畫高度發展的一個標誌。全卷分為三個部分,將曹植與洛神真摯的愛情故事描繪得細緻曲折卻又層次分明。畫中人物分布疏密得宜,時空不同卻交替、重疊、交換自然;而在描繪山川景物時,又將空間美很好地體現了出來。全畫筆法細勁古樸,好似“春蠶吐絲”,畫中山川樹石畫法渾然天成,可謂“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充分體現了早期山水畫的特點。該圖主要描繪洛神的貌美以及她同曹植間似有似無的情感脈絡。顧愷之巧妙地將詩人的幻想形象地體現在造型藝術上。畫中有身穿紅色長衫、在洛水邊靜坐的曹植,在他身後還有三個侍者手執宮扇、兩名侍者手捧詩書,洋溢著濃郁的貴族文人風度。曹植看著日思夜想的洛神,神色中流露出無限愛意;而雲髻高盤的洛神,手持麈尾,也滿是依戀地注視著曹植。曹植跟洛神似乎是在交談,又好像在傾訴,二人含情脈脈。顧愷之將可望而不可即的無限惆悵之情表現得恰到好處。這幅圖卷不論是內容、藝術結構、人物造型、環境描繪,還是筆墨的表現形式,都堪稱中國古典繪畫中的一朵奇葩。
NO.03
職貢圖
畫家簡介
蕭繹(508~554年),字世誠,南朝梁武帝蕭衍第七子,也就是後來的梁元帝。蕭繹聰敏好學,最擅長書畫,他對當時繪畫技法掌握比較全面,尤其擅畫佛像、鹿、鶴,更善於景物寫生和外國人物像。現存作品為《職貢圖》殘卷。
名畫解讀
所謂職貢,指的是在封建社會時期,外邦各國與中國境內各少數民族向中原王朝進貢。《職貢圖》是對南北朝時期我國的外交狀況的真實記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