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塔底題記載,北朝天安元年(466年),獻文帝拓跋弘的小臣曹天度傾全家資產雕造。該塔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塔身平面呈方形,九級實心樓閣式,通高約3米左右,石料製成。石塔造形優美,雕工精細,與大同雲岡石窟第2窟、第2窟、第8窟的塔極為相似,如出一人之手。
石塔原置於不規則的磚砌須彌座上。須彌座依塔身平面呈方形,為後人珍藏石塔臨時砌築,四邊長約1.4米,高約90厘米,磚的尺寸較大。石塔下部方形石座較高,正面浮雕兩尊供養比丘,兩側蓮花吼獅,其他供養人像,方座承托上部塔身,塔身和方座上共雕大小不同的小佛坐像一千四百餘尊。各層轉角處凌空倚柱呈方形,中間雕較大的佛龕。龕內置坐像,坐像頭頂半圓形龕楣。龕左右起“梟混”曲線,左右上部小佛圍抱,全然一個佛的世界。造像及藝術風格與雲岡石窟塔柱惟妙惟肖。各層四隅上部翹出塔檐,翼角微翹,椽望、連檐、石頂等俱全,完全仿木結構雕制.塔剎下部雕成剎基柱,穩置於最上層頂端,平面呈方形,總高約50厘米。剎基柱上承剎身,四隅各有一個佛龕,龕內浮雕兩尊小佛坐像。轉角立柱雕一人像。龕下各以寶裝蓮花為結,上部翹出房檐,承以雉堞狀的山花蕉葉,山花中間夾雕小佛坐像。房檐頂端呈覆缽,上有相輪九重,寶珠作結。塔造型優美,雕刻精細,挺拔秀麗,端莊大方,實為一件珍品。在塔剎上辟龕造像,更是前所未見,充分顯現出北魏時期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石塔立面形象精湛美麗。各層高度逐漸低矮,塔身寬度層層遞減,使塔的輪廓微微內收、挺拔俊秀,呈四角錐體狀,為中國重樓建築與印度塔身構造巧妙結合的產物。它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樓閣式佛塔,對於研究北朝時期我國佛教、造塔以及雕刻藝術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這件曠世傑作,幾遭厄運。侵華日寇占領朔縣後,曾被日軍竊走,在運往日本途中,塔剎被我國愛國志士捨身隱藏,免遭失落。後幾經周折才重回彌陀殿。但塔身被擄往日本,一度陳列在東京帝室博物館。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塔身一度交還給中國,後被取消運往台灣,現存台灣歷史博物館。一件珍貴文物分隔在海峽兩岸,半個世紀不能重圓,實在令人痛惜。但我們相信,隨著中華民族的逐漸富強,塔身和塔剎用不了多長時間,終究會重歸一體。
相關詞條
-
北魏千佛石塔
山西省朔州市崇福寺北魏千佛石塔,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石塔;是獨立個體雕刻最多佛像的作品;樹立了“中國塔式”的新典範。
北魏千佛石塔 -
國安寺石塔
國安寺石塔在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瑤溪鎮皇岙村五峰山東麓。國安寺建於唐乾符年間(874—879)。塔為北宋元祐五年至八年(1090—1093)建,六面九級實...
基本內容 設計結構 雕刻 描述 故事傳說 -
柳埠千佛崖石刻
在濟南市歷城區柳埠村龍虎塔西白虎山崖壁上,南北長65米,大小窟龕100多個,佛像210餘尊,造像大部成為唐初,宋、元、明各代也有零星刻鑿。 造像題記共4...
石刻題材 柳埠簡介 柳埠古蹟 -
真如寺石塔
真如寺是1957年江西省人民委員會第一批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真如寺 建築結構 造型奇特 珍貴的文物 相關詞條 -
觀音寺石塔
觀音寺石塔在隆山鄉周湖村萬松山南麓。觀音寺石塔始建於後周顯德年間(954—960),規模恢宏。 觀音寺石塔進大殿。現寺晚清重建,前後兩進,面闊三間,為樓...
概況 設計結構 觀音寺 景區特點 旅遊價值 -
千佛寶塔
千佛鐵塔,鑄於南漢大寶八年(965年)。塔高4.2米,寬1.6米,為四方形,每面鑄大小佛像250尊,四面合計為垂直千佛,故名,是廣東省重點保護文物。
基本內容 -
千山
千山,位於遼寧省鞍山市東南17公里處,總面積44平方公里,素有“東北明珠”之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他南臨渤海,北接長白,群峰拔地,萬笏朝天,以峰秀、...
景觀簡介 歷史沿革 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自然資源 -
石塔寺石塔
位於四川省邛崍市高何鎮高興村石塔寺山門外。該塔始建於南宋乾道五年至八年(1169-1172年)。平面呈四邊形,十三級密檐,通高17.8米,全用紅砂石雕砌...
信息 簡介 建築結構 石塔寺的由來及變遷: -
千佛壇
千佛壇:又名婆羅浮屠,修建於公元800年的時候,夏連特拉王國在現在印度尼西亞中部興建了許多佛塔的其中之一,在都城日惹近郊。它在所建佛塔中最為著名。同時也...
簡介 佛教遺址 建築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