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規模
十堰市第十三中學位於十堰市車城路49號,占地面積20.5畝,建築面積14112平方米。交通便捷,環境優雅,師資精良。學校有45個教學班,國中12個班級,高中33個班級,在校生2252名,其中高中生1678人。
校訓
十堰市第十三中學以“崇德、礪志、博學、創新”為校訓。
崇德:就是要推崇美好的道德品行。作為十三中人,教師要以德高為范,學生要養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要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樹立“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礪志:就是要樹立遠大的志向,追求上進,具有堅強的意志、決心和勇氣。我們全校師生要樹不斷進步的雄心、立共同發展的大志,在艱苦的環境中,磨鍊我們的意志,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去實現我們的奮鬥目標,來創造學校的輝煌。
博學:就是學問豐富,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博覽群書,博古通今,具備淵博的學識,真正做到學高為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擴展學習領域,擴大學習範圍,廣泛的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全校師生在當今世界知識競爭、人才競爭環境下,要儘可能多地學習科學知識,用知識的力量推動社會歷史向前發展。
創新:就是改造舊的,創造新的。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從歷史發展的趨勢來看,人類已到了“不創新就死亡”的時代。學校更應激發師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學校管理者要以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制度、新的方法、新的手段、新的措施來管理學校;作為教師要不斷給自己“充電”,在教育教學中不斷更新觀念、更新方式方法;作為學生要不斷追求進步,在學習中不斷嘗試新思路、尋求新超越。學校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發展和進步,我們全校師生要善於學習,集思廣益,不斷探索,勇於創新,使學校一年一個新發展,一年一個新台階。
校風
十堰市第十三中學的校風是:文明守紀團結進取
文明:“文明”一詞在我國古籍中,最初見於《周易·乾卦·文言》中“天下文明”。唐人孔穎達:“有文章而光明也”,表達了文明總是與文雅、光明相聯繫的觀點。文雅是指超越野蠻、落後,進入了斯文與質樸的狀態;光明是指走出蒙昧、黑暗,進入了開化與昌明的境界。校園洋溢文明之風,方能催生昂揚的人格,奠定創立品牌學校的基石。
守紀:守紀就是自覺學習和遵守法紀法規,自覺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自覺遵守社會道德規範,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素質。守紀是集體中每個個體的義務;守紀是自由的前提;守紀是秩序的保障;自律與他律是守紀的基礎;守紀是取得一切成功的前提。
團結:團結就是力量。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無序的力量是散亂的,只有團結的力量才能產生如鐵似鋼、百折不撓、戰勝一切困難的巨大力量。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什麼事情就都有了可能。在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的過程中,我們全校師生員工需要這種凝聚力,向心力,需要通力合作,集思廣益,緊緊圍繞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高質量人才的根本任務,以建設辦學一流的發展目標,發揚團隊精神精神,增強團隊意識,牢固樹立全局觀念,同心同德,攜手共進。
進取:教育教學工作,學習,離不開進取精神。進取精神乃是學習、工作不斷進步的不竭動力。有進取精神,才能在未知的領域面前不畏縮,不停步,不亦步亦趨,有推倒一世之智勇,有開拓萬古之心胸,不斷拓寬學習的疆界,不斷拓寬學校工作的領域。有進取精神,才有敢為人先之勇氣,百折不回之毅力,才能使學校工作在激烈的競爭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讓事業之樹常青。
學校榮譽
學校被授予“中國教育學會學科研究基地”“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園”“十堰市教育教學管理示範學校”“十堰市示範高中”“十堰市文明單位”“十堰市綠色學校”“十堰市德育先進單位”“十堰市衛生先進單位”等多種榮譽稱號。
師資力量
學校“軟體從嚴”,師資力量雄厚,教師敬業愛生,業務精良,155名教職工中,研究生學歷7人,大學本科學歷135人,中學高級教師52人,各級各類骨幹教師53名。學校現有45個教學班,在校生2100餘名。學校秉承“厚德益智、彰顯個性、師生共進、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形成了“文明守紀、團結進取”的良好校風和“虛心好學、全面發展”的良好學風。學校承擔的市級重點課題“薄弱學校提升辦學品位的研究”已通過專家評審。在高中教學管理上,大膽改革,銳以創新,開設陽光班、春蕾班、特長班,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連續4年超額完成市教科院下達的高考目標,特別是美術專業班連續多年合格率達90%;2006年秦海斌同學考入中國美術學院,2007年張丹丹同學考入南昌大學,2008年餘波考入四川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