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芝

十八芝是1625年十二月初二日,在台灣北港溪出海口,以祈天推派鄭芝龍為首的18位結拜華人海盜商人(名為天祈,實為鄭芝龍棄鄭成功生母,另娶顏思齊女兒),十二月十八日成立水師軍;在成立十八芝後開始以兩年時間,消滅明朝水師提督俞咨皐統領之福建、浙江水師及買辦武商「漳州幫」許心素,後被明朝招撫分裂:降順明朝者為鄭芝龍一官黨,不降順者陸續在1636年以前在海上及閩、粵沿海各島被鄭芝龍擒服。

成立背景

明天啟四年(1624年),顏思齊等因不滿日本德川幕府的統治,密謀起事造反,參與日本人民的反抗鬥爭。

目前關於顏的資料多來自具有小說性質的清江日升《台灣外記》。該書描述,顏思齊精於武藝,早年因遭宦家之辱,殺其僕人而逃往日本。在日本數年之後,家境逐漸富裕,又仗義疏財,廣交豪傑,號稱日本甲螺(海盜頭目)。當時的華人至日本經商,多至長崎,而長崎的華商之中,又以福建泉州晉江人的船主楊天生與顏思齊最要好。因見當時的日本江戶幕府文恬武嬉,暮氣沈沈,顏思齊遂與楊天生、鄭芝龍、李德、洪升、陳衷紀等二十六人結拜,預備造反。結果事情敗露,出亡海上,陳衷紀建議逃往台灣。

另有學者根據荷蘭東印度公司史料判斷,顏思齊是李旦的二把手,負責李旦在台灣的活動和實際運作李旦的武裝集團。( ^湯錦台,《開啟台灣第一人鄭芝龍》,頁120-121。台北,果實,2002年。)

過程

農曆六月十五日,顏思齊與楊天生、陳衷紀(漳州海澄人)、鄭芝龍(泉州南安人)等二十八人拜盟為兄弟,立下誓言:“生不同日,死必同時”。眾推思齊為盟主。不幸事泄,幕府遣兵搜捕,思齊率眾倉惶分乘十三艘船出逃。駛至九州西海岸的外島洲仔尾,陳衷紀建言:“吾聞疏球為海上荒島,勢控東南,地肥饒可霸,今當先取其地,然後侵略四方,則扶餘之業可成也。”

農曆八月二十三日,思齊率船隊柢海灣,在笨港(今台灣北港)靠岸。思齊見島上地肥水美、大片荒野未辟,決意在此開疆拓土,乾一番事業。乃率聚伐木闢土,構築寮寨。是時,土番以為外敵侵犯,聚族攻擊。思齊遺人加以安撫,商定疆界,互不侵擾。在笨港東南岸的平野(今新港),思齊規劃建築了井字型營寨,中間為大高台,使之成為組織指揮墾荒的中樞。與此同時,派楊天生率船隊赴漳、泉故里招募移民,前後計三千餘眾。

顏思齊將墾民分成十寨,發給銀兩和耕牛、農具等,開始了台灣最早的大規模拓墾活動。墾荒需要資金投入,顏思齊挑選了一批有航海經驗的漳、泉人士,以原有的十三艘大船,利用海上交通之便,開展和大陸的海上貿易;同時組織海上捕魚和島上捕獵,發展山海經濟,以解決移民生產和生活的物質需要。

天啟五年(1625年)九月,思齊和部眾到諸羅山捕獵,豪飲暴食,不幸染傷寒病。數日後競一病不起,英年早逝,年僅三十七歲。臨終,他召眾人告之:“不佞與公等共事二載,本期創建功業,揚中國聲名。今壯志未遂,中道夭折,公等其繼起。”顏思齊故後,眾推鄭芝龍為盟主,繼續拓墾大業。

成員

鄭芝龍 (鄭成功生父)

鄭芝虎(芝龍弟,逮捕劉香時作戰陣亡沉於海)

鄭芝豹

鄭芝莞

鄭芝鳳

李國助(日本華僑僑領李旦之子)

楊天生(被李魁奇戮害)

陳衷紀(被李魁奇戮害)

施大瑄(清大將軍施琅父)(輔助鄭成功)

洪旭(輔助鄭成功)

甘輝(輔助鄭成功)

楊六(鄭芝龍擒)

楊七(鄭芝龍擒)

鍾斌(鄭芝龍擒)

劉香(鄭芝龍迫自盡)

李魁奇(鄭芝龍擒)

何斌(投效荷蘭)

郭懷一(投效荷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