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巴史克(Michael Franz Basch)
美國Rush醫學院的精神醫學教授、芝加哥心理分析中心的訓練及督導分析師,也是 Michael Reese醫學院既醫學中心的精神主治醫師。重要著作有:《Doing psychotherapy》(1980)(《心理治療實戰錄》,張老師文化出版)、《Understanding Psychotherapy: The Science Behind the Art》(1988)、以及《Practicing Psychotherapy: A Casebook》(1992)。
基本信息欄
作 者: 巴史克Michael Franz Basch著 易之新譯出版社:台灣張老師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9789576934148
定 價:NT$ 200
目錄
治療真需要這麼久嗎?(自序)
心理治療非夢事(譯序)
重塑短期心理治療的地位(序)
雪阻遷流(序)
導論
第一部 發展模式
第一章 心理治療的目標與焦點
丁南嬋小姐
正是病人的內在力量,使治療師有著力點幫助他們改善自己的問題。當通常問題出在:並非病人缺少這種力量,而在於治療師沒有重視它。
第二章 恢復勝任感
艾丹心先生
艾先生必須停止自己是命運受害者的想法,並去瞭解自己到底得了什麼病。當他瞭解到自己可以掌握病情時,不但能發揮過去已有的力量,甚至能推動自己的進展。
第二部 短期心理治療與人格變化
第三章 病人自己是改變的中心
伍媛薏太太
我必須再三強調,“拯救受害者”絕對不是治療師該做的事。在心理治療中,同情不只無益,甚至可能有害。
第四章 矯正發展的缺陷
小吳清先生
他到底有什麼問題,竟能如此無所謂地談到自己想把太太和小孩趕走?我聽得脊背發涼,但同時也知道,他正交給我一把開啟他真正問題的鑰匙。
第五章 丟臉的感覺與恢復自我價值感
邰啟投先生
邰先生表現得像個活字典,想讓人注意他並因此贏得讚美的態度,仿佛在向我宣告他需要別人來肯定他的價值,卻同時也意味著他根本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第六章 肯定一個人的改變
卞新仁大夫
像卞新仁這類型的病人,他們籍著正向移情關係的支援,把自己的心底事述說出來,從而自行導出解決困難的路,這時我的作用只在引導和肯定他。
第七章 短期治療無法改變的人格
常琪致小姐
可以說常小姐對治療師的依附,取代了原來對丈夫的依附。她能很快就把對父母的依附轉移到丈夫身上,現在又轉向治療師,這對自主性環節有問題的人來說,是一種很有效的代償作用。
第三部 短期心理治療與有限的療效
第八章 澄清與指導
武泉兌先生與譚布究先生
在我面質他為何用這麼沒有建設性的方法做報告時,他第一次在會談中顯露出信賴,所以問我:“那我該怎麼辦呢?”這個時候,我們踏出了很重要的一步。
第九章 恢復原狀
耿姑獨小姐與柯恆映先生
耿小姐對治療關係的期待並不是親近,這種關係反而會讓她不舒服。她來接受心理治療,只是要證明自己並不需要別人的幫助,她還是能繼續這樣,光靠自己就過得很好。
第十章 解決問題
牛霸天先生
類似牛先生這樣的病人,通常最需要改變的,就是如何減少與別人摩擦。由於他們在情感上的困頓,致使他們看不到這種摩擦,更別提自己去解決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