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歐洲語言學史

十九世紀歐洲語言學史

《十九世紀歐洲語言學史》是 2010-4-1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十九世紀歐洲語言學史十九世紀歐洲語言學史
本書詳盡地介紹了西方比較語言學的興起和發展,對於近代歐洲語言科學的發展、方法和成果做了綜合的敘述。介紹了歐洲古典時代、中世紀以及16,17,18世紀的語言學的演進,敘述了印歐語系各個語支以及世界各個語系的研究情形,並從碑銘與考古的發現情況對文字史進行了探討,最後還討論了比較語言學的方法論及其演進過程。

著名語言學家朱德熙先生稱本書為“最好的一本介紹歷史比較方法的書”。

作者簡介

裴特生(Holger Pedersen),丹麥人,著名比較語言學家。1867年生於丹麥西部的Gelballe鎮,早年曾跟隨傑出的比較語言學家、新語法學派創始人卡爾·勃魯格曼(Karl Brugmann)赴希臘西海岸與阿爾巴尼亞隔海相對的科孚島(Corfu島,現名克基拉島)收集阿爾巴尼亞語材料。1897年獲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博士學位,此後一直在該校任教。1953年卒於哥本哈根。 裴特生在方法論上受新語法學派的薰陶,他對歷史比較語言學的貢獻在於凱爾特語語法研究,代表作有《凱爾特語的比較語法》(兩卷本,1909、1913,哥廷根出版),此外,他對西臺語(Hittite)和吐火羅語(Tocharian)也有獨特的見解。本書是他最有影響力的著作,最早由哥本哈根出版社於1924年出版。

圖書目錄

導讀

英譯者序

原書目錄

引論

(一)無宗教的古代

(二)基督教。中古時期

(三)16和17世紀

(四)18世紀

(五)19世紀

第一章印度和伊朗古代文學語言的發展

(一)印度語

(二)伊朗語

第二章近代歐洲諸大語群:日耳曼語、斯拉夫語、克爾特語

(一)日耳曼語

(二)斯拉夫語

(三)克爾特語

第三章立陶宛語、阿爾巴尼亞語、阿爾明尼亞語

(一)立陶宛語

(二)阿爾巴尼亞語

(三)阿爾明尼亞語

第四章古希臘拉丁語研究的繼續

(一)古典語文學

(二)希臘語

(三)拉丁語

第五章非印歐的諸語系的研究

(一)歐洲四圍的外系語言

(二)印度四圍非印歐系的諸語群

(三)更遠的非印歐系的諸語群

第六章銘文和考古發現文字史的研究

(一)楔形銘文所代表的諸語言

(二)象形文字的領域

(三)閃語字母

(四)閃語字母較遠的支裔

(五)使用希臘字母的一些國家

1.希臘古文字的發現

2.其他民族採用的希臘字母

(六)拉丁字母的支裔

第七章比較語言學的方法

(一)方法的發展概況

(二)早期的比較語言學

(三)比較語言學的新時期

第八章印歐人的語言親屬關係、家鄉和文化

索引

通用索引

辭彙索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