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

浪漫主義,文藝的基本創作方法之一,與現實主義同為文學藝術上的兩大主要思潮。作為創作方法,它在反映客觀上側重於從主觀內心世界出發,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瑰麗的想像和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浪漫主義的創作傾向由來已久,早在人類的文學藝術處於口頭時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帶有浪漫主義因素。但那時的浪漫主義既未形成思潮,也不是自覺為人們掌握的創作方法。浪漫主義作為思潮,從18世紀後半葉到19世紀上半期盛行於歐洲並表現於文化和藝術的各個部門。

社會歷史背景及其主要特徵

1、 歷史背景

A 英國工業革命一方面使人對自身的創造力有了認識自信精神人的解放。一方面工業社會對人的異化人嚮往回歸自然、懷念往昔歲月。

B、法國大革命--歐洲民主運動--民族解放運動。一方面是啟蒙理想的破滅普遍的失望情緒。一方面是拿破崙的功勳大起大落的激情時代。

2、社會思潮

A、德國古典主義哲學哲學思潮中的浪漫主義運動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誇大主觀作用強調天才、靈感和主觀能動性把“自我”提到高於一切的地位。

B、空想社會主義聖西門、傅利葉、歐文批判資本主義制度幻想消滅階級對立、企圖通過空想實現全人類的解放助長了耽於空想、脫離現實的傾向。

3、揚棄關係

A、繼承18世紀文學傳統英國感傷主義文學、哥德式小說、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特別是法國的盧梭傳統都推崇個性解放、思想自由、重視情感、返回自然和民間的思想。

B、反駁古典主義傳統古典主義美學原則束縛了作家的創作文壇希望以開放的、多變的、個性的藝術形式代替古典主義。

4、浪漫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

主觀性和抒情性一般不喜歡如實地描寫現實生活偏重表現作家的主觀世界抒發強烈的個人感情強調創作自由把情感和想像提到首位。所以又有“理想主義”“自由主義”“表現主義”等提法。

對大自然的歌頌和對城市文明的詛咒回響盧梭“返回自然”的口號注重人與自然的詩意的統一。對抗工業文明將自然視為精神上的避難所。

重視中世紀民間文學的傳統提出“回到中世紀”的口號對民間文學進行整理加工創作上採用民間文學的題材、語言和表現手法。

在藝術形式和表現方法上採用具有強烈感情色彩的體裁運用誇張追求強烈的美醜對比充滿異常的情節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異域情調。

5、浪漫主義派別

消極浪漫主義代表沒落貴族階級的願望和情緒鼓吹逃避現實、脫離鬥爭宣揚神秘主義歌頌忍耐和馴服美化中世紀。復古傾向。主人公往往是自我陶醉、消極厭世、脫離現實的“幻想家”。

積極浪漫主義正視現實、渴望鬥爭崇尚自由解放精神既否定封建社會的黑暗統治也批判資本主義的罪惡現實將理想寄予朦朧的未來。民主傾向。主人公往往是具有個性、有革命要求的“反抗者”。

浪漫主義文學的興起和發展

德國

18世紀末、19世紀初浪漫主義思潮在德國興起。繼以耶拿派為代表的早期浪漫派之後又有1806--1830年的海德堡派即以格林兄弟、霍夫曼、沙米索等為代表的晚期浪漫派。1830年之後又出現以海涅為代表的新浪漫派。

“耶拿派”因在德國城市耶拿的小團體而得名緬懷過去歌頌中世紀。

奧古斯特·威廉·施萊格爾(August Wilhelm Von Schlegel,1767-1845)生於漢諾瓦的教師家庭自幼顯示出語言和詩律方面的才華。

他的貢獻在於#教學活動傳播弟弟的思想柯勒律治、海涅等曾是他的弟子斯太爾夫人在他的啟示下寫出名作#文學翻譯家譯莎士比亞、但丁、卡爾德隆#批評領域的建樹提出文學史、理論、批評三位一體有論文《論美的文學和藝術》《論戲劇藝術和文學》等。#語言學家《對亞洲語言研究的考察》對東方研究起到了推動作用。

弗里德里希·施萊格爾(Friedrich von Schlegel,1772-1828)性格內向沉思、憂鬱。15歲忽然顯露才華幾個月就掌握了希臘語讀了柏拉圖受其“追求無限”的影響。先後在哥廷根大學和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藝術史、古典語文和哲學大學時代是讀書狂與諾瓦利斯交好。24歲就提出一套浪漫主義的理論。26歲時和哥哥一起創辦《雅典娜神殿》是浪漫主義的發祥地。

他的主要貢獻浪漫主義理論的奠基人。#提出個性解放、創作自由主張“詩人要憑興之所至不受任何狹隘規律約束”#“浪漫詩”把生活變成一首詩人生與詩的合一“把哲學詩化這就是一切浪漫主義思想家的最高目標。”#提出“反諷”說反話離間效果#神話與象徵理論在詩學上的主要意義是強調在表達方式上象徵性地表達意蘊。“所有的美都是隱喻的。那最高的正因為它是不可言傳的因而人們只能把它隱喻地說出來”。

諾瓦利斯(Novalis,1772-1801)生於貴族世家從小受到嚴格的宗教教育。18歲在耶拿隨費希特學習哲學並結識席勒。後在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參加浪漫派的活動。大學畢業後在法院等地供職。29歲早逝。作品有詩歌、小說和格言式隨筆。最著名的是他死前一年發表的詩歌——《夜的頌歌》是在未婚妻死後寫成的表現對死者的悼念“追求永恆之夜的奇妙王國”。他認為詩歌的真正題材和值得追求的東西是一切神秘的、奇妙的、童話般的東西。他嚮往中世紀的宗法社會。宗教神秘主義。語言優美、想像豐富。

魯德維希·蒂克(Ludwig Tieck,1773-1853)與諾瓦利斯齊名的早期浪漫主義作家。出生在柏林一個制繩工人家庭。1792年起在多所大學學習神學、哲學、歷史學、語言文學。以後從事自由創作。在耶拿結識浪漫派。後來在宮廷擔任戲劇顧問。他是位多產作家寫過許多小說、戲劇、詩歌、童話、故事。其中以民間傳說為基礎、首創的童話小說最為有名。代表作是喜劇《穿靴子的公貓》1797年一隻貓憑它的智慧讓主人——一個貧窮的農民冒充伯爵不僅獲得國王的恩寵娶了公主而且公貓也當上了大臣。

雅各布.格林Jaocb Grimm 1785-1863、威廉.格林Wihelm Grimm1786-1859,格林兄弟。相差一歲官員家庭經歷相似均在馬爾堡大學學習法律均在哥廷根大學任教授均因抗議漢諾瓦國王破壞憲法而被免職後均為柏林科學院院士。興趣相近合作研究語言學是日耳曼語言學的奠基人。又研究民間文學收集民間童話和傳說是發掘和傳播德國民間文學的重要學者。代表作品《兒童與家庭童話集》(1812-1815)膾炙人口的《灰姑娘》、《小紅帽》、《白雪公主》、《不萊梅城的樂師》所宣揚的正義、忠誠、善良、勇敢等品德對全世界都有教育作用。另有兩卷《德國傳說》。

恩·台·阿·霍夫曼(Hoffmann,1776-1823)複雜和有爭議的作家。歌德、黑格爾、司各特對他沒有好感而赫爾岑、別林斯基、海涅和巴爾扎克對他推崇備至。墓志銘“作為法律家、詩人、音樂家和畫家他均是卓越的。”生於一個律師家庭大學學習法律畢業後到柏林當法官。1806年因拒絕效忠法國占領軍而被革職此後當過樂隊指揮、家庭教師、導演、畫師等以謀生。1816年任柏林高等法院顧問。晚年脊椎結核導致全身癱瘓47歲去世。

他的作品具有奇異和荒誕的色彩。主題上寫人的生活受到一種陰暗的、幽靈般的力量的支配無法主宰自己的行動對社會進行批判別具一格的諷刺。藝術上幻想和現實相交織的手法深刻的心理描繪豐富的想像力。為20世紀現代派開啟先河。影響超出德國如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波德萊爾、愛倫·坡等都受到其影響。

《金罐》藝術家的遭遇,心地善良的大學生窮大學生安澤穆斯心地單純總受命運的捉弄新外套上肯定要被弄上油跡、被釘子刮破每次向女士打招呼不是把帽子甩得遠遠的就是在光滑的地板上失足跌倒大出洋相每當他在昏暗的地方唉聲嘆氣就會被人當成醉漢和瘋子連手裡的奶油麵包掉在地上時總是有奶油的那面著地。可是他沒有向作弄他的現實低頭作為浪漫主義夢想者他徘徊於醜惡的現實和夢境的王國之間。在市儈世界和藝術王國之間他選擇了後者歷經磨難終於娶了心上人——蛇變成的姑娘獲得了心上人的陪嫁金罐。

《公貓摩爾》會寫作的貓是德國市儈的典型寫它對生活的感受。《斯居德麗小姐》德國第一篇文學性的偵探小說寫巴黎一個首飾名匠殺死顧客、偷回已經出售的首飾獻給歌唱家斯居德麗小姐懸念與心理。

代表作《小查克斯》寫一個侏儒靠著仙女的三根火紅的頭髮獲得了神奇的魔力他使公國變成了一個大瘋人院一切都顛倒了他成了美男子、哲人聖賢平步青雲成了國王的寵臣。正在婚禮進行時一個小文官燒掉了那三根頭髮魔力解除他在眾人的追打中跌進糞坑淹死了。對後世影響深遠。

阿德貝爾特·馮·沙米梭(Chamisso,1781-1838)抒情詩人兼小說家。童話體小說《彼得·史雷米爾的奇異故事》主人公用影子換得財富但喪失了人的要素因而痛苦不堪。告誡人們不要對金錢貪婪。

法國

法國

由於復辟與反覆辟鬥爭激烈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

雨果在1827年發表《克倫威爾序言》全面提出浪漫型戲劇綱領對古典主義的清規戒律猛烈抨擊要求擴大藝術表現的領域提出美醜對照原則 被看作是浪漫主義的宣言。1830年《歐那尼》上演雨果在序言中響亮地提出“浪漫主義歸根結底是文學上的自由主義”。

1、夏多布里昂(Francois-Rene de Chateaubriand, 1768-1848)

青年雨果的志向“成為夏多布里昂此外別無他志。”

出生於布列塔尼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是十個孩子中的最後一個由於有四個兄姐早夭他還有四個姐姐和一個哥哥。童年在荒涼環境中的一所中世紀古堡度過無所事事但從小個性突出自卑和自滿都達到極限。四姐與他性情相合二人都深深地感到孤獨和憂鬱。中學畢業後他又學了希伯來文18歲投身軍界家庭為他謀得少尉職位哥哥把他引薦給巴黎的文藝圈子和沙龍他也曾在路易十六的宮廷行走失去宗教信仰。1789年革命初期父親去世他對時局動盪深感厭倦於是開始計畫中的美洲之行“何必僅僅流亡出法國呢我流亡出世界。”1791年4月出發到費城見過華盛頓北上尼亞加拉大瀑布接觸印地安人“高貴的野蠻人”思想並寫下了《美國遊記》。1791年12月他從美洲返回迅速娶了個有錢的貴族女子迅速把財產揮霍淨盡。他聲稱自己的劍是為路易十六服務的於是在1792年同哥哥一起參加貴族叛亂的隊伍——反革命軍事行動在僅有的一次戰鬥中負傷隨軍退入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又去英國過了七年悲慘的生活在倫敦他翻譯、教授法文同時開始寫作1797年發表《革命論》。1798年他得到母親和姐姐都已經被革命政權處決的噩耗於是恢復宗教信仰成為基督教的宣道者強調宗教對內心的作用為浪漫主義提供了理論基礎。他改名換姓、於1800年回到法國認識了拿破崙的兄弟姐妹和一些支持拿破崙恢復基督教的上層人物作為“試探”他在次年先發表了《阿達拉》然後又在1802年發表《基督教真諦》比拿破崙與教皇簽定的《和解協定》早四天。因為迎合了拿破崙復興天主教的政治意圖所以得到拿破崙的賞識被任命為駐羅馬使館一等秘書、瓦萊公使。不過1804年拿破崙處決了波旁王朝的繼承人他憤而辭職回到巴黎主持舊文藝的支柱《信使報》和斯太爾夫人結成反拿破崙的政治集團。1806年他去近東旅行回來後在巴黎郊區買了幢廢棄的別墅開始埋頭寫作思想日漸保守反啟蒙主義。1811年被選為法蘭西學士院院士不過拿破崙不承認於是他在兩年後發表了《論波拿巴和波旁王朝》鼓吹王朝復辟成為他日後投靠波旁王朝的敲門磚。果然1814年拿破崙下台後他青雲直上以極右派面目出現當上貴族院議員出使瑞典和柏林甚至當上世人矚目的駐英國大使並於1823年出任外交部長。應該指出的是王室對他並不十分信任因為他反對專制君主制擁護英國式的立憲君主制。1830年的七月革命結束了波旁王朝他的政治生涯也告結束。晚年深居書齋著書立說翻譯《失樂園》研究歷史從1830-1848年寫作自傳性質的《墓外回憶錄》紀念碑式的規模個人在時間中的航行。文筆上激情澎湃天風海雨驚心動魄。

《基督教真諦》力圖“證明在以往存在過的一切宗教中基督教是最富有詩意的、最人道的、最有利於自由、藝術和文學的”。不過此書的成功不在表達的嚴謹和宗教的熱忱而在浪漫的文筆和自由的激情。他對教堂、鐘樓、墳墓、廢墟以及大自然種種神秘現象的充滿詩意的描寫足以打動人的心靈他對憂鬱、悔恨、冥想、及朦朧的激情的闡發也為混亂時代中的不安靈魂提供了宣洩的渠道。在作者看來憂鬱是文學的第一要素為浪漫主義文學注入了靈感。

《阿達拉》1801年問世標誌著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開端。副標題是《兩個野蠻人在荒原中的愛情》酋長的女兒阿達拉愛上了俘虜夏克達斯雙雙逃進叢林。但阿達拉並非酋長生女她的母親是印地安人父親則是西班牙人母親在彌留之際讓她發誓將自己的童貞獻給“天使的王后”。正是這種歐洲人的宗教信仰使阿達拉不能成為崇拜偶像的異教徒夏克達斯的妻子結果在宗教和愛情的衝突中阿達拉吞下致命的毒藥飲恨而死。夏克達斯悲痛欲絕答應有朝一日一定會皈依基督教。在此書發表前夕夏對友人說“我的命運決定於明天要不是個可憐蟲要不就平步青雲。”此書發表後證明命運之神是眷顧他的一夜成名連拿破崙也下令將他的名字從流亡貴族的名單上劃掉。它是法國浪漫運動早期的代表作一是強烈的宗教色彩在宗教和愛情之間選擇宗教二是抒發強烈的感傷之情阿達拉的悲慘命運十分動人三是著力描寫自然景物、異域風光體現出蠻荒之美和孤獨之美四是華麗的語言、詩意的敘述。當然也可以雙面解讀讀者可能看到的是基督教對人性的摧殘宗教狂熱對純潔少女靈魂的腐蝕對她的愛情與幸福的斷送作者所要謳歌的卻是基督教的偉大勝利。

《勒內》1802年是《阿達拉》的續篇主人公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個表現出“世紀病”特徵的浪漫主義“英雄”形象。《勒內》是“整整一代人的充滿詩意的自傳”。

2、斯塔爾夫人(M de Stael, 1766-1817)被譽為法國浪漫主義的“產婆”。本名熱爾梅娜內克。父親是銀行家路易十六時代三次擔任財政部長母親是個守舊的婦女對她管教極嚴。她少女時代即熟讀百科全書派的作品以才情著稱。母親葬送了她的純情初戀在20歲時按母親的安排她嫁給了40歲出頭的瑞典駐巴黎大使斯塔爾成為斯塔爾夫人婚後並不幸福。革命爆發時她為之歡呼她的沙龍成為自由派人士的聚會場所。不久態度轉為冷淡逃到日內瓦。拿破崙當政時因為她的反對之聲不允許她留在巴黎。她在施萊格爾的陪同下遊歷歐洲到過德國、義大利、英國和俄國。復辟王朝時期她回到巴黎重建文學沙龍。

斯塔爾夫人首先是理論家和批評家。她的《論文學》和《論德國》對浪漫主義文學發展起了促進作用。《論文學》(1800)的全名是《論文學與社會結構的關係》評論了從古希臘直到18世紀的歐洲文學深入考察了宗教、風俗、法律對文學的影響和文學對以上因素的反作用有辯證法思想。《論德國》(1810)實際上是論以歌德、席勒為首的德國浪漫派文學介紹和評論了德國的文學和民族性格指出德國人是理想主義者重感情富有藝術才能嚴肅不喜歡實驗哲學而喜歡抽象探索傾向於神秘感。

斯塔爾夫人同時又是小說家她的兩部作品《黛爾芬》和《柯麗娜》寫女性的不美滿的婚姻和戲劇性經歷有自傳成份也是法國文學史上第一次探討婦女問題的作品。

3、龔斯當(Henri Constant, 1767-1830)

斯塔爾夫人的密友和情人作家、政治家。

出生於瑞士後加入法國國籍。幼年喪母。父親為他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青年時代到瑞、荷蘭、美國、德國等許多國家旅行先後在牛津大學、德國的埃爾那根大學和蘇格蘭愛丁堡大學讀書進修。作為政治活動家他先是支持拿破崙後來又反對他的獨裁。波旁王朝復辟後他又成為著名的反對派。積極參加七月革命。1830年12月去世人們為他舉行了國葬。

生前問世的著名小說《阿道爾夫》(1816)兩周寫成六七萬字。愛情悲劇又一個世紀病患者。

4、維尼(Alfred de Vigny, 1797-1863)

1845年當選法蘭西學士院院士。晚年幾乎全部用來思考生活在“神聖的孤獨”里25年裡寫了11首詩歌每首都是“思想的明珠”被後人結集為《命運集》副標題是《哲理詩》。

他一生思想悲觀是個孤獨的哲理詩人。長詩《摩西》、《洪水》等將傳奇色彩和哲學象徵巧妙結合對人類的命運持悲觀態度厭世、對苦難和死亡的傲岸態度“我們可能信仰的唯有苦悶和死亡。”

5、拉馬丁(Alphonse de Lamartine, 1790-1869)

最早的浪漫派詩人。使抒情詩歌重放光彩。

1820年發表薄薄的詩集《沉思集》夏多布里昂式的“世紀病”呻吟歌頌愛情、死亡、大自然和上帝立即成為眾相傳誦的詩人。不僅詩途得意仕途也得意路易十八頒給他年金並擔任復辟王朝的駐義大利使館秘書他的外交生涯持續了十年逐漸成為這一時期走紅的浪漫主義詩人於1829年當選為院士。1830年的七月革命中斷了他的職位但他此後選擇了繼續從政是出色的演說家一直擔任議員。到40年代他的思想逐漸轉化到資產階級共和立場。在1848年2月革命後他曾任外交部長是實際上臨時政府的首腦幾乎成為共和國總統。但在6月革命中被資產階級拋棄資產階級鎮壓了工人暴動。拉馬丁作為“文學的苦役犯”退隱晚景淒涼為了生存發表了好幾部歷史或文學的研究著作價值不大在貧病交加中於1869年去世。

他的詩歌中有沒落貴族的悲觀絕望情緒。輕靈、飄逸、朦朧。感傷情調、宗教色彩著重抒發內心的感受減少對外部事物的具體描寫。精雕細刻的句子、優美協調的節奏、獨出心裁的分段。被認為是劃時代的作品。聲譽來自詩歌激動了1820一代人現在看多為漂亮的語言遊戲。

6、繆塞(Alfred de Musset, 1810-1857)富於魅力、瀟灑自如、才思敏捷的詩人。第一部詩集《西班牙與義大利故事》(1830)著力描寫狂暴的激情、荒唐的故事和奇異的地方色彩故事純屬虛構但展現出詩人的奇想。在1833年發表著名長詩《羅拉》徹底絕望的世紀病。1836年發表的《世紀兒的懺悔錄》是一部以他和桑的戀愛故事為中心的自傳體小說主人公患的是整個時代的病每個人都感到“他生存的空虛和雙手的平庸”精神方面的疾病沒有信仰也不相信愛情。指出拿破崙帝國的崩潰和拿破崙英雄主義的幻滅是產生主人公阿克達夫的“世紀病”的社會根源。1847年巴黎重新發現了繆塞的戲劇天才1852年入選法蘭西學士院健康每況愈下聲譽與日俱增。47歲去世。

7、喬治·桑(George Sand1804-1876)恩格斯“婦女權利的勇敢捍衛者。”本名奧羅爾杜邦。貴族家庭然而父親是第一帝國時期拿破崙手下的高級軍官母親是出身低微的平民。身為元帥之女、金融家遺孀的祖母與媽媽不合使小奧羅爾很痛苦。四歲喪父於是由祖母按貴族方式撫養祖母曾是盧梭的熟人和崇拜者所以她閱讀大量啟蒙名著深受影響。她13歲進修道院16歲出來時成為全面發展的女才子吟詩、作文、彈琴、唱歌、畫畫、跳舞、騎馬、打獵無不精通。祖母去世後年僅17歲的她繼承了大筆財產也擔負起管理莊園的重任。在未經慎重考慮的情況下她18歲與平庸的杜德旺男爵結婚因為情趣不一深感苦悶。三年後的1831年帶一子一女離開丈夫去巴黎獨立生活想以創作來取得人身和精神的自由為了表示獨立不羈她穿起男裝使用菸斗。同年一個青年作家于勒·桑多成了她的情人他對她的書稿《玫瑰紅與白雪白》進行了潤色以表示二人合作的筆名“于勒·桑”從此走上文學生涯。次年她以喬治桑的筆名發表了《印第安娜》此書使她一舉成名。此後五年里發表的諸多小說都是以桑本人的感情生活為基礎表達作者對愛情的感受和觀點她認為愛情就是生命是人們至高無上的權利和義務愛情應該克服一切偏見與習俗擺脫一切羈絆和束縛。桑在生活中也身體力行這種愛情至上的浪漫主義觀點1833年她與于勒分手又同繆塞相戀兩年曾同游義大利。1835年與丈夫離婚。1836年與著名音樂家蕭邦相愛達八年之久。1836年左右她受到空想社會主義影響對社會不公感到關注開始創作“社會問題”小說。1848年的革命曾使她非常興奮但後來懾於工人暴動的聲勢轉變方向退隱鄉間不再過問政治也不再寫社會問題小說而是以無邪靜謐的田園情趣為題材寫下了幾部田園小說發掘人心中高貴與美好的一面有淡淡的空想社會主義色彩。晚年平靜慷慨好客與作家聖勃夫、米什萊、福樓拜、小仲馬頻繁接觸。

“藝術的使命就是情感與愛的使命。”

激情小說--愛情和婚姻自主主題為婦女的權利而辯護。

《印第安娜》主人公不滿意於父親安排的婚姻投入情人的懷抱又被情人拋棄最後投水自盡。

“社會問題”小說

《木工小史》1840細木工匠去貴族城堡幹活被高貴的小姐看中最後成親。歌頌了勞動和勞動者表現愛情能打破階級壁壘建立平等與和睦。

《康素愛羅》1843女主人公是位吉卜賽歌唱家先被未婚夫欺騙然後與貴族結婚丈夫死後她拒絕了應屬於自己的遺產回到屬於自己的世界——舞台上去過自食其力的生活。

《安吉堡的磨工》1845磨工與有錢人家的女兒相愛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

田園小說

《魔沼》1846主人公謝爾曼是位年近三十的鰥夫為了三個孩子不願再娶。但岳父卻催促他去外村相親他只好帶上最小的孩子出發同行的還有同村的小瑪麗小瑪麗家境貧寒比謝爾曼小十多歲。天黑又逢大霧瀰漫他們迷失在陰森的魔沼附近只好在橡樹底下過夜。一路上小瑪麗照顧孩子無微不至其溫柔善良打動了謝。謝第一次向小瑪麗求婚被委婉地拒絕了謝以為對方嫌自己年齡大其實小瑪麗是怕自己家貧拖累謝。後來農場主欲強暴小瑪麗謝不僅保護了她再次向她求婚二人終於幸福地結合了。詩意盎然情景交融。道德的夢境理想的現實。

《棄兒弗朗索瓦》1848女磨房主收留了棄兒養母與義子養母不僅要與放蕩的丈夫抗爭還要與其情人周旋義子勤勞忠實不僅支撐著磨房的全部勞動使其免於破產而且還使家業得到發展。共同的勞動培養了他們之間的深厚感情。在丈夫去世以後二人衝破一切偏見結成美滿夫妻。

《小法岱特》1849一貧如洗的小法岱特追求同村的富家青年憑著善良、真誠和樂於助人的品質贏得對方愛慕愛情也使她自己去除了粗俗的習氣和污垢的面容由醜陋村姑變成花朵少女二人終成夫妻。

——農民的世界對大自然的崇拜如詩如畫的浪漫色彩。對人物的理想化。

她的作品文字清麗流暢描繪細膩風格委婉親切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8、梅里美(Prosper Merimee, 1803-1870)

1825年他以翻譯者為託名發表了處女作《克拉拉加蘇爾戲劇集》包括五個短劇獲得成功成為浪漫主義的先聲因而有“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之稱。次年他去英國旅行擴大了視野。歸來後一氣呵成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詩歌集《居士拉》在1827年發表效仿斯拉夫人、阿爾巴尼亞人的民歌充滿了地方色彩。1828年他發表了第一部重要作品歷史劇《雅克團》再現14世紀末葉的農民起義。1829年發表《查理九世朝遺事》歷史小說以16世紀的“聖巴托羅繆慘案”為背景反宗教、反封建主題。也是從1829年開始他創作了許多中、短篇小說如《塔曼果》。1844年入選法蘭西學士院。1848年法國大革命後他擔任了御用文人、上議院議員、王室的座上客。為了迎合需要編撰了一部《凱撒傳》。1870年普法戰爭失敗他頹喪已極對醫生說“法蘭西在死亡我願與它一起死”幾天以後1870年12月23日逝世於嘎納。

梅里美在風格上獨樹一幟對生活的觀察總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出現反映在作品中對作品的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既沒有熱烈的讚美也沒有強烈的憎惡而是微帶譏諷。在敘述悲劇或動人心魄的事件時總是以平心靜氣的態度保持一定的距離。作品有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光輝。高度精練情節緊湊結構嚴謹文筆流暢。

《嘉爾曼》1845。喜愛的西班牙題材。塞維亞背景。1875年被比才改編成歌劇。

《伊爾的美神》1838一座維納斯銅像對人的報復神秘氣氛。

英國

英國

但英國的浪漫主義有鮮明的英國氣質也就是“自然主義”。英國人有明顯的個人獨立性“這個島國上的人每個人自己就是一個島”作家們都很有點個人癖性。英國人是最有毅力而同時又最有進取心的民族這個民族最愛戀家鄉而又最喜歡旅行在實行變革方面行動最慢然而在政治事務方面卻又心胸開闊。因此這個國家善於思考的人自然地分成兩大政治集團一個代表著審慎的保守的傾向如華茲華斯一個代表著大膽的自由主義傾向如拜倫。

1、湖畔派三詩人

對資本主義文明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現金交易極為反感嚮往中古時期的封建社會。曾隱居於英國西北部的湖區由是得名。他們的詩歌或謳歌宗法式的農村生活和自然風景或描寫奇異神秘的故事和異國風光。

三人並非風格相同而是因地名而得名。

1、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 Wadsworth ,1770-1850)

相當於中國的陶淵明。不僅是英國浪漫主義的第一個大詩人也是歐洲的大詩人。他的美學主張可視為歐洲的美學主張。

誕生於英國坎伯蘭郡的水鄉科克茅斯父親是個通曉文學的律師從小用阿拉丁等故事開啟了他的心靈。幼年時代的華茲華斯非常頑皮雖然少年時父母雙亡仍然惡習不改。17歲時進入劍橋接受正規教育但還是喜歡曠課四年畢業時他只獲得學士學位而且四年時間只寫出一首長詩《黃昏漫步》。華茲華斯生性浪漫、揮金如土、經常舉債。在1795年他曾遇見柯勒律治與騷塞。兩年後的1797年他應柯勒律治的邀請到到薩默賽特昆士蘭湖畔小住與柯為鄰妹妹多籮西跟隨。1798年與柯勒律治合出的《抒情歌謠集》其“序言”是英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提出詩是“強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強調詩人在“選擇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時要“給它們以想像力的色澤使得平常的東西能以不平常的方式出現於心靈之前”強調寫“微賤的田園生活”用民間的純樸語言而不用美麗的“詩意詞藻”。也是在這一年他與妹妹和柯勒律治同往德國遊歷與歌德話不投機。後來不斷遊歷寫詩名聞天下。1813年因經濟困難謀得一個印花稅員的職位目的是得到一個坐享500英磅年薪的閒差。拜倫為此諷刺他。1843年被任為繼騷塞之後的英國“桂冠詩人”可以領取每年300英磅的津貼。七年後去世享年80歲。

他的一生充滿寧靜。為人嚴肅、莊嚴冰冷的紳士風格。自私、自視過高。作品代表了英國浪漫主義運動中保守的一端。換言之“自然主義中的保守主義。”國教、正統主義。

他的美學主張

返回自然他被譽為“自然詩人”因為他認為大自然有一種使人提高精神境界與道德價值的力量所以他把自然作為一中精神力量來歌頌。讓自然陶冶自己並激發靈感自然是取之不盡的素材來源。同時他對處於無意識狀態因而最接近於自然的那種人特別是嬰兒非常尊崇“孩子是成年人的父親。”後期的《丁登寺》公認的不朽之作表達了他對自然的感情。

詩歌是一個人內心感情的自然流露而不是虛飾的、從理念出發的只有內心的情感滿溢出來才能成為好詩。

在平靜中回溯。體現了他的獨創性他認為好詩不能象拜倫那樣“有感立刻就發”而應如釀酒時間越久越醇厚故而需要長時間的醞釀才能有好詩“詩起源於在沉靜中回味起來的情緒”。

主張詩歌語言的革新無奇異意象選取質樸、自然的人和物象入詩。

他是浪漫主義詩歌第一個有成就的大詩人開一代詩風是西方詩歌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四大主題自然兒童、童心、童趣人的孤獨感墳墓死亡。

2、薩繆爾·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

文學史上的奇蹟一首絕唱、兩首殘篇就確立了在詩歌史上的一流地位。又是文化使者把康德、謝林、席勒、萊辛介紹到法國。

一生落拓不羈“我自己就有幾分哈姆萊特的氣味”。他是個鄉村兒童父親是牧師。10歲時到倫敦附近的一所公學求學19歲進劍橋讀書。因為一時的負債或是失戀在絕望中報名參軍只過了四個月就被送回大學。接著成為一個反正教的民主派曾異想天開地要組織共產主義式的美洲移民注定破產因為缺乏意志力的柯勒律治一生沒有完成任何計畫。1795年他娶了騷塞之妻妹婚姻不幸。1796年又被人“說服”當宗教雜誌編輯結果因為自己的編輯立場不堅定迅速失去讀者不久停刊。他轉而為報刊撰寫文章。1797年他與華茲華斯結識同年他寫出了著名的《古舟子詠》《老水手》和長詩《克麗斯特貝爾》的片段再也沒有寫完續篇。在1798年左右他也定居“湖畔”、與華茲華斯和騷塞相互酬答。就生活方面而言他在人性方面的弱點無一不備嫉妒摯友華茲華斯的美滿婚姻為了幾個子斤斤計較生性疏懶脾氣浮躁不思進取只寫了這一點詩歌不顧家小出走引人非議尤其是風濕痛使他成了癮君子。在隨後的時間裡他到處漂泊依賴朋友寫點文章或是講授文學史。從1816年起他住在一個醫生家中受監護生活的旁觀者逐漸反動。

一個天性愛好探索問題的人在求學時期就反對古典的浮華風格。按照他的見解標準的風格就是運用自然的語言去表現自然的思想。可是他的作品充滿神秘浪漫色彩善於把玄妙迷離、古怪離奇的軼事寫得逼肖現實生活。《古舟子詠》、《忽必烈汗》、《克里斯特貝爾》。同時他也是重要的理論家和評論家他看重想像力有了想像力詩才有靈魂。真正的詩人都有想像力庸才只有幻想。

《忽必烈汗》遵醫囑服藥讀到中國元代開國之主忽令造皇宮事進入睡鄉兩三個小時中一邊有夢境一邊謀篇布局幾百行詩。醒來根據記憶寫下來不巧有客來訪文思一斷留下遺憾。

《古舟子詠》。水手遇難吃掉信天翁招來大禍。懺悔原罪罪與罰的道路終於心中湧起對造化萬物的仁愛然後得救。

3、羅伯特·騷塞(Robert Southey,1774-1843)早在華茲華斯前就是桂冠詩人。他上的是牛津大學認識了柯勒律治一起構想移民計畫但以娶妻告終。於1797年在倫敦定居。從1807年起政府每年給他150磅年金然後成為桂冠詩人每逢王室有特殊典禮時寫一首詩。除此以外他靠筆耕生活畢生勤奮、生活節儉逐漸積累了12000磅資產。在為人處世方面他是個大好人。但在文學和政治名聲方面比較可疑。在實際的生活之外他讓想像力插上翅膀飛升寫了許多抒情敘事詩中古和異域神秘色彩。作為御用詩人寫有《審判的幻影》攻擊拜倫也為拜倫所攻擊。

2、拜倫1788-1824,Byron 見專節

3、雪萊(1792-1822,Percy Bysshe Shelley)生前遭到惡意中傷死後名聲遠揚。

雪萊的核心是“抗議”。基於“改造世界的強烈愛好”他的詩歌就是革命的傳道。

雪萊最早的一首長詩是他在21歲時自費印行的《麥布女王》仙后請少女伊昂珊和她駕車出遊對人間事物進行評論。全面反映雪萊的世界觀。

1818年詩劇《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英雄在懸崖上3000年每天有鷹來咬他的心。除惡之神乘時辰之車向宙斯的寶座駛去宙斯劫數已到沉入地獄。英雄得到解放。世界成為平等的大同世界。

1819年五幕悲劇《欽契》無韻體根據16世紀末在義大利的真實事件欽契伯爵是教皇的寵信他暴戾成性害死兒子、強姦女兒用金幣和葡萄園賄賂教皇得以無事繼妻想用宗教打動他無效女兒忍無可忍僱傭刺客殺死欽契法官判女兒無罪但教皇堅持處死。

同年英國統治者鎮壓工人雪萊寫了一系列詩歌支持抗議運動。著名的《西風頌》。“天才的預言家”。

長詩《阿多尼斯》紀念濟慈的哀詩。

4、約翰·濟慈(John Keats,1795-1821) 傑出的抒情詩人。26歲夭亡“露珠培育出來的鮮花”。墓志銘“一個把名字寫在水上的人”。

1818年寫下了一生中最美麗的詩篇如《海披里昂》、《夜鶯頌》。

他熱愛古希臘文化進步的思想傾向追求美的境界詩中有畫。對唯美主義產生影響。《希臘古瓮頌》、《夜鶯頌》、《秋頌》、《憂鬱頌》。

5、瓦爾特·司各特(Walter Scott 1771-1832)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的“血統高貴”的古老家族父親是律師家族傳統是忠誠於皇室、篤信國教。司各特兩歲時右腿變瘸但能以開朗的心情對待這一缺憾與拜倫形成鮮明對比。

1803年發表了整理的三卷《蘇格蘭邊區歌謠集》。

1805年發表了第一部敘事長詩《末代歌手之歌》因其返回大自然和恢復民族特色的特點獲得空前的成功。自此他成為專業作家每天五點起床先去看馬、愛犬和其他家畜然後手不停揮地寫上七個小時。偶爾也去倫敦社交界受到人們的廣泛歡迎是位溫良謙讓的社會名流。當拜倫的《恰爾德哈洛爾德》於1812年問世時他感覺自己在敘事長詩方面無法超越於是轉向歷史小說的創作第一部《威弗利》是匿名出版的從此一發而不可收用“威弗利作者”的名義發表了許多廣受歡迎的歷史小說。直到1827年才宣布自己就是系列小說的作者。

司各特一生寫有8部長篇敘事詩。全部以歷史事件或民間傳說為題材以浪漫主義的手法、離奇怪誕的想像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歷史畫面和粗獷壯麗的蘇格蘭山地景物流露出美化過去時代和同情封建王朝的保守情緒有比較濃厚的懷舊色彩。

一生還寫有27部歷史小說司各特是歐洲歷史小說的奠基人。他的創作反映了從中世紀到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英格蘭和蘇格蘭的社會生活。《艾凡赫》12世紀“獅心王”理查在位時複雜的矛盾。歷史資料、民間傳說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對後世影響極大。

美國

美國

1、獨立戰爭前後的文學1750-1810

美國民族文學形成於獨立戰爭時期。這場鬥爭產生了大量的革命詩歌和“傳單文學”並且造就了美國頭一批重要的散文家和詩人。政治上的獨立促進文化上的獨立。戰爭結束後美國作家的作品陸續增多逐步擺脫英國文學的壟斷局面。年輕的民主共和國使人們滿懷信心導致 19世紀上半葉的文學創作具有浪漫主義的色彩。作家們吸取歐洲浪漫派文學的精神對美國的歷史、傳說和現實生活進行描繪美利堅民族的內容逐漸豐富和充實起來。

民族文學的誕生獨立戰爭是美國文學誕生的背景。

班傑明·富蘭克林 (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

務實主義的代表、成功故事的原型。“他的國家的典型和天才”。 1730年主辦《賓夕法尼亞報》美國新聞和廣告事業的真正先驅更是美國政治和文化的奠基人他的報紙宣揚民主主義觀點。1731年在費城設立圖書館。他不斷宣揚民族主權原則號召北美13個殖民地聯合起來建立共和政體進行普選、呼籲廢奴。

他的世俗格言影響廣泛。在他的書信體散文里反諷升華為奇想對於生活喜劇式的鐘愛成為深邃智慧的源泉。富蘭克林是美國第一位真正偉大的作家。

布朗 (Charles Brockden Brown,1771-1810)

小說之父。布朗的《韋蘭德》則是第一部美國小說1798年出版“人的心理小說”複雜的變態心理為霍桑和艾倫·坡指明了方向。缺點在於充滿鬧劇式的情節和哥德式氛圍。

2、 早期浪漫主義文學1810-1840年

高歌猛進的時代浪漫主義運動興起一方面追隨歐洲的風潮一方面有了自己的特色。這是美國文學的第一次繁榮。一些以美國為背景、美國人為主人公的作品開始出現。

華盛頓·歐文 (Washington Irving,1783-1859)

他使文學成為一種職業 並成為取得國際威望的第一位美國作家。一生勤於寫作散文、雜文、傳記和短篇小說共30卷。代表作是《見聞札記》The Sketch Book,1819-1820包括散文、人物速寫、記述文和短篇小說最有名的是其中的兩個短篇——《瑞普·凡·溫克爾》、《睡谷的傳說》。開創了美國短篇小說的傳統。

詹姆斯·費尼莫·庫柏 (James Fenimore Cooper,1789-1851)

“純粹美國式”的長篇小說美國許多文學體裁的創始人時代精神和國際聲譽。大約 30年的寫作生涯中共寫了30餘部小說、十幾部歷史與政論。奠基作是“皮裹腿”系列小說——《開拓者》、《最後一個莫希乾人》、《大草原》、《探路人》、《獵鹿人》為邊疆題材小說。還有革命歷史小說如《間諜》航海生活小說如《水手》。

愛倫·坡 (Edgar Allen Poe,1809-1849)

美國浪漫主義文學中極富個性的作家。現代派文學的鼻祖。

“惡夢”的世界“荒誕和奇異”。“五分之三的天才和五分之二的胡扯”。

創作1、短篇小說 70多個故事20多個是美國小說史上的不朽之作。1840年的《述異集》為代表。氣氛和心理描寫。愛倫坡自己說“把滑稽提高到怪誕把害怕發展到恐懼把機智誇大成嘲弄把奇特變成神秘和怪異。”“效果論”驚險、恐怖、刺激。“哥特小說”《厄舍古屋的倒塌》。羅德里克瑪德琳。偵探小說《被盜信件》。恐怖小說《深淵和吊擺》。心理小說《一顆泄密的心》。2、詩歌丁當詩人。《烏鴉》。提倡“純詩”。

游離於時代及自己的祖國之外 色彩陰暗。他的詩歌所表達的是人類對於不能實現與沒有實現的理想的永恆追求。進入想像的領域表現內心生活。第一位與現實主義背道而馳的美國作家他的小說則從超自然方面尋找素材心理效果短篇小說大師。

3、 超驗主義(transcendentalism)文學

超驗主義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產生於 19世紀30-40年代的波士頓地區先表現為宗教、哲學思想中的改革後擴展到文學創作領域。這一派思想的出發點是人文主義即強調人的價值反對權威崇尚直覺主張個性解放打破了神學和外國教條的束縛。從某種意義上說超驗主義不是一個體系完整、邏輯嚴密的哲學理論而是一個思想觀點表述的集合體。影響深遠。

愛默生 (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3)

一代宗師。影響了廢奴運動、女權運動引發了美國的文藝復興運動特別是其個人主義思想成為美國文化中一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1836年發表了《自然》Nature被譽為“超現實主義宣言”1837年在哈佛大學發表《美國學者》(The American Scholar)提倡美國學者應該是具有獨立思想的人1838年又在哈佛發表《神學院畢業班演說》批判因循守舊的教會1840年起和另一著名超驗主義思想家瑪格麗特·富勒主編刊物《日晷》在其上發表東方哲學語錄有40多條摘自中國儒家經典1841年和1844年分別出版了兩集《隨筆》1843年發表《代表人物》系列講演1846年出版了《詩集》。

他的哲學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思想體系。 他的作品是自己沉思的記載。

梭羅 (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

超驗主義思想家中僅次於愛默生的人物。 他無比熱愛自然鄙視物質財富主張回返自然保持純真的人性。 他側重超驗主義中人的“自助”精神。要想成為詩人就應身體力行把自己的生活變成一首詩。他認為“詩人可分成兩類。一類耕耘生活另一類注重藝術。前者找食物是為營養。後者找食物是為味道。這兩類人都不遺餘力孜孜不倦但是在藝術探求上卻用心有所側重。”

4、 美國“文藝復興”文學American Renaissance1830-1860

後期浪漫主義是美國文學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潮最終擺脫了歐洲傳統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在散文、詩歌、小說諸方面都取得了輝煌成就。

霍桑 (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重要作品有 1828年出版第一部小說《范肖》1837年出版短篇小說集《重講一遍的故事》Twice-Told Tales,1837\18421846年出版《古屋青苔》Mosses from an old manse《紅字》The Scarlet Letter,1850《帶七個尖角頂的房子》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1851《玉石雕像》The Marble Faun,1860。

《紅字》以 17世紀殖民的時期新英格蘭的社會生活為背景描述了一位少婦為追求愛情而受到宗教勢力殘酷迫害的悲慘遭遇。海絲特·白蘭是美麗、善良的英國女子在其醜惡而虛偽的丈夫羅格·齊靈渥斯失蹤以後隻身從歐洲渡海來到波士頓於青年牧師丁梅斯代爾相愛。為此教會指控她犯“通姦罪”被逮捕入獄。按規定白蘭被迫在衣襟上繡了一個表示“通姦罪”的大紅“A”字遊街示眾。他受盡屈辱始終沒有說出丁梅斯代爾的名字。爾後其夫齊靈渥斯也來到這兒開始了對丁梅斯代爾的百般折磨全力刺探他內心深處的秘密。最後丁梅斯代爾毅然在大庭廣眾之下坦白了自己的過錯而後死去。海絲特則鼓起勇氣以自己的善德贏得了人們的尊重與愛戴。

霍桑認為罪惡是人的天性人都是有罪的所謂無罪的道德君子只不過是用欺騙的形式把罪惡隱藏起來罷了。這是霍桑道德觀的核心內容。

霍桑認為“外部世界的罪惡只不過是人心邪惡的種種表現而已。”因此要消除罪惡必須從內心領域清洗開始。白蘭經歷磨難洗滌罪惡獲得新生他胸前的紅字已不再是恥辱的象徵。丁梅斯代爾心中的紅字也因為它能誠實地坦白認罪而不再折磨他。

朗費羅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1807-1882)

19世紀美國最受歡迎的詩人之一。學者型詩人哈佛教授一生在富裕和安逸中度過。作品是浪漫主義的淺吟低唱一方面崇拜歐洲 一方面把美國的過去理想化把兩個世界的幻想融為一體。寧靜。道德。紳士化。《人生的禮讚》A Psalm of Life。

廢奴文學

19世紀30年代之後北部進步人士掀起越來越高漲的廢除黑奴運動。廢奴主義者的人道熱情重申人權這一傳統的美國信念。大量學者、作家捲入。從愛默生、朗費羅到惠特曼等都寫過反對蓄奴制的詩篇。廢奴文學雖限於道義上的譴責卻推動了廢奴運動在文學史上是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先聲。

影響最大的作品是斯托夫人(1811-1896)的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1852)廣泛揭露了南方蓄奴制的罪惡深刻批判了蓄奴制的反動性和野蠻性。是美國第一部具有鮮明的民主主義傾向的現實主義作品。

理查·希爾德烈斯(1807-1865)的長篇小說《白奴》。

俄國文學

俄國文學

1、 拉季舍夫 (1749-1802)。

俄國解放運動史上第一位作家18世紀俄國最優秀的文學家、唯物思想家、反抗專制政治和農奴制的鬥士。

出生於莫斯科一個貴族家庭。父親博學通曉三四門外語和善地對待農奴培養了拉季舍夫同情人民的心理。他的童年在伏爾加河邊長大受到民間文學的薰陶保姆和僕人常給他講民間故事。7歲在莫斯科舅舅家受教於一個法國共和主義的家庭教師。此外舅舅的族人是剛剛開辦的莫斯科大學的校長許多教師是舅舅家的常客。小拉季舍夫深受感染。

1762年葉卡特琳娜女皇登上王位拉季舍夫在親戚的奔走下成為女皇侍童進入貴族的特權學校彼得堡貴族軍事學校。17歲時拉季舍夫和其他幾個同學被派往德國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五年留學是他自由思想意識滋長哲學觀和政治觀形成的時期他深受啟蒙思想影響接受了自由、平等、博愛的觀念認為社會應該以法律為準則反對專制暴君和專制制度。

1771年他回到祖國但女皇為了維護專制統治解散了制訂新法律的委員會進入“兇殘的時代”拉季舍夫成了多餘的人僅在最高政府機關的參政院裡作了一個卑微的記錄員大材小用但是從訴訟案件中深入體察到農奴制的反動本質。任職之餘他開始文學創作。4年後轉任軍職官至大尉他仍不滿意不久退離職位在商務局任職。

1773-1775年俄國爆發了著名的普加喬夫起義深深觸動了他的心靈。在1781-1783年他創作了第一篇革命的詩歌《自由頌》歌頌和呼籲自由詛咒暴君。

1790年他發表了《從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記》廣泛地反映了18世紀後半期俄羅斯的生活畫面提出了政治、經濟、宗教、法律、婚姻等問題用現實主義的筆觸描繪了專制農奴制的罪惡。表達了他革命的和民主的思想對農民的同情。一時間人們爭相傳閱書傳到女皇手中女皇讀了幾十頁就大發雷霆咒罵作者是“比普加喬夫還要壞的暴徒”勒令查處作者4天后拉季舍夫被捕兩星期後被判死刑。三個月後改判流放西伯利亞10年。他的第二個妻子即第一個妻子的妹妹帶著幾個年幼的孩子趕去這是十二月黨人妻子們英勇行為的先聲。妻子死於流放期滿從西伯利亞回來的途中。流放期間他並不消沉寫了哲學、經濟、歷史方面的論文。

1797年女皇死保羅一世繼位拉季舍夫得到部分赦免回到莫斯科但受警察監視。1801年保羅被殺亞歷山大一世繼位完全赦免他並要求他說明對幾條民法的意見可憐的拉季舍夫完全沉入到有所作為的幻想中了但最終他看清了沙皇的虛偽於1802年服毒自殺終年53歲。

他的精神影響了許多人普希金、雷列耶夫、赫爾岑、車爾尼雪夫斯基、涅克拉索夫等等。

2、 卡拉姆津 (1766-1826)。

俄國作家、歷史學家。地主家庭出身14-17歲就讀於莫斯科私立中學同時在莫斯科大學旁聽。一生主要從事著述曾長期受法、德啟蒙思想家影響。23歲遊歷歐洲回國後創辦文學月刊只辦了一年陸續刊載他的《一個俄國旅行家的書信》、著名小說《苦命的麗莎》以及文論、翻譯作品等積極宣言貴族感傷主義對當時居主導地位的古典主義提出挑戰主張從日常生活中選取題材不用帝王將相而用農民、小貴族等作為主人公強調他們的內心感受和不幸遭遇在作品中使用比較清新生動的口語。但他並不反對封建制度溫和的保守主義。後來完成12卷《俄羅斯國家史》上至遠古下迄17世紀歌功頌德擁護君權被稱為精神上的斯拉夫派之父。

3、 茹科夫斯基 (1783-1852)。

俄國詩人。父親布寧是富有的地主。母親是個土耳其女俘。他自幼被寄居於布寧家的破落地主茹科夫斯基所收養。童年生活孤獨寂寞。1815年起進宮廷任職先為保羅一世的皇后伴讀1825年起擔任後來的亞歷山大二世的老師。他的政治觀念保守始終不贊成革命行動但他利用同沙皇的親近關係曾設法減輕對12月黨人的刑罰改善謝甫琴科、普希金、萊蒙托夫等人的境遇也接濟貧困的文人。1839年以56歲之齡辭去宮廷職位去德國旅行在那裡結婚長期居住德國。晚年雙目逐漸失明病逝於德國的巴登遺體安葬在彼得堡。

他是公認的俄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人。他的詩歌著重描寫內心生活、夢幻世界、對自然的感受也常取材於民間流傳的神話故事。他的詩歌在抒發內心情感、創造新的表現技巧和韻律方面可以說是普希金的先驅。別林斯基說他“使俄國的詩歌獲得了心靈”。但由於脫離現實社會沉浸在內心世界他的詩歌帶有保守性。

4、 雷列耶夫 (1795-1826)。

俄國詩人。生於地主家庭。在軍事學院學習時受到拉季舍夫和法國啟蒙主義思想的影響。1812年參加反拿破崙的戰爭遠征國外。回國後因一度憎惡野蠻的俄國軍隊制度曾退伍回鄉。25歲遷居彼得堡被選為刑事法庭陪審員以公正聞名。28歲任大公司“俄美公司”經理同年加入十二月黨人團體北社成為激進派領袖。促進北社與南社的合併積極發動起義起義失敗後被判絞刑1826年死於彼得堡要塞。

12 月黨人的詩歌代表。注重思想內容和社會意義。長詩《沃依娜羅夫斯基》寫於 1825 年以烏克蘭歷史故事為題材主人公青年時期追隨舅父背叛彼得大帝流放西伯利亞詩歌敘述了其身世和其妻赴西伯利亞的尋夫經過反映了 12 月黨人為祖國和自由貢獻一切的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