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區域醫聯體也叫區域醫療聯合體系,是按照醫療機構分布情況和民眾就醫需求,在規劃區域內建立的跨行政隸屬關係、跨資產所屬關係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密切協作的新型醫療服務保障體系,以建立合理的就醫格局和秩序,實現基層首診、分級醫療、急慢分治、雙向轉診、上下聯動的目標,方便民眾就醫。
區域醫聯體的工作方式
醫聯體的工作方式主要表現為開展雙向轉診、上級醫療機構定期派出專家到基層出診查房帶教、基層醫師到上級醫院進行專業培訓及免費進修、基層預約大醫院專家號源、遠程會診等信息化建設、推進檢查結果互認等,並突出了4類慢病管理內容、強化基層醫療服務考核績效等工作。
區域醫聯體各地的實施
北京市建38個區域醫聯體
28日,市人大科教文衛體辦公室組織市人大代表,考察朝陽區區域醫聯體建設情況,據悉,截至2015年9月,本市已初步建立包括38家核心醫院,382家合作醫療機構的38個區域醫聯體。其中,14個區域醫聯體位於房山、順義等10個郊區縣。
天津14個區建區域醫聯體
今年以來,市衛生計生部門加強推進基層醫院能力建設,通過構建不同類型醫療聯合體,讓社區醫院直接獲得三級醫院診療、教學、培訓等多方面支持,從而滿足市民不出社區即可享受優質醫療服務的需求。目前,全市16個區已有14個區建了區域醫聯體。此外,市中心婦產科醫院、醫大代謝病醫院、市胸科醫院、市兒童醫院均與基層醫療機構組建了專科醫聯體,在城鄉逐步建立起了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在醫聯體內,居民可享受智慧導診、預約掛號、專家坐診等多項便民服務。
武漢市中心醫院首建區域醫聯體
一邊是大醫院“一號難求”、病患扎推,一邊是社區、鄉鎮基層醫院“門可羅雀”長年吃不飽——醫療資源分布不平衡,基層百姓“看病難”謎題待解。11月16日,這一難題有了新的破解之道。當天上午武漢市中心醫院攜手新洲區人民醫院、15家鄉鎮衛生院成立湖北省首個區域醫聯體,將為新洲區近百萬居民打造分級醫療、雙向轉診的“綠色通道”。
成都將建立區域醫聯體
成都市衛計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區域醫聯體將整合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和蒲江縣的醫療資源,實現醫聯體內部醫院管理、診療服務、技術指導、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科研協作、資源共享及信息一體化。2016年底前,完成醫聯體組建,初步形成較健全的運行模式。
福田區醫聯體規模全國最大
從起初的福田區人民醫院一家醫院的“自主突圍”,到全區所有公立醫院的統一行動,再到社會醫療機構的踴躍加盟,6月25日,記者從深圳福田區獲悉,福田區醫聯體在成立一周年之際,成員單位已達到102家,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醫聯體。
醫聯體在醫療體建設專家庫貝爾的策劃下由福田區人民醫院牽頭。醫聯體運營辦公室主任徐甫博士介紹,醫聯體成立後,市民在5家成員單位或67家社康中心任意一家就診,需要轉診,持醫生開具的轉診單和轉診卡,可優先轉往醫聯體內其他醫療機構就診。患者不需要重新付掛號費、排隊,確保綠色就醫通道。
成立近一年來,醫聯體相繼吸引了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中國人壽門診部、中航社康中心、中山泌尿外科醫院、庫貝爾iOSS標準化檢驗中心等30家社會醫療機構加入。這意味著,福田區醫聯體由“公立醫院抱團”向公立與民營“共贏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成為繼北京安貞醫院醫聯體之後,全國第二家、華南地區第一家向社會機構“敞開懷抱”的醫療聯合體。在福田區2014年系列改革開門評議中,“組建醫療聯合體”改革在“民生服務類”獲得了廣大市民遙遙領先的點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