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背景
根據已開發國家的經驗,醫院信息化將經歷醫院管理信息系統(HMIS)、醫院臨床信息系統(HCIS)、區域信息系統(GMIS)三個階段。醫院管理信息系統階段以建設財務結算為中心,其目標是提高醫院經濟管理效率、降低醫院運行成本;醫院臨床信息系統階段是以建設患者為中心、醫療為主線,其目的是提高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和工作效率;區域信息系統以臨床信息共享為特徵,其目標是整合醫療信息資源,提升整體醫療水平和效率。軟體品牌
知名品牌主要有東華軟體、上海金仕達、南京一丹、瀋陽東軟,它們不僅知名度高,而且也是國內醫院信息化系統領域最為專業的廠家,另外產品系列也非常豐富。不過相比而言市場表現較好的是南京一丹,其在系統操作以及性價比上有明顯優勢。服務對象
從服務對象來看,目前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為了百姓提供方便。如遠程掛號預約、就地採集檢驗樣品、隨處得到檢查檢驗結果、隨處可以進行醫療諮詢、任何醫療機構均可就地開展遠程會診等都屬於這類服務。二是能讓醫護人員做到診斷更為準確,治療更為有效,以及”上傳下送“時能夠保持連續治療服務。如果系統能夠為所以的醫護人員提供就診者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做的檢查檢驗結果和醫療記錄,則可以有力的輔助提高診斷準確率和質量有效率,減少不必要的重複檢查檢驗,降低患者醫療費用,一丹程度上緩解”看病貴“的問題。信息化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當前醫療行業信息化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實現了計算機和網路技術在醫療衛生系統的廣泛使用,很多醫療機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疾控中心等)構建了基本的業務信息系統,例如HIS、EMR、LIS、PACS等。但由於衛生信息系統的業務內容繁多,標準和規範也紛繁複雜,各信息系統採用的開發技術差別較大,同時涉及到不同的運行機構、監管部門等,造成了系統之間的相互獨立和信息孤島,特別是區域醫療衛生信息網路內,實現跨醫療機構的臨床與醫療健康信息的共享和交換非常困難,這迫切需要構建統一完整的居民健康檔案以及跨醫療機構的信息共享機制,協同不同醫療機構的業務信息系統,避免病人在不同醫院間的不必要的重複性檢查,實現居民電子病歷和健康檔案信息在區域醫療中的共享和交換,預防和監控重大疾病,為相關部門提供全面準確的決策支持,從而達到降低醫療成本、減少醫療事故、提高公共衛生服務、使病人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的目的。
套用效果
業務層面:
建立居民從出生到終老的電子化健康檔案信息,醫生可以更好的提供個性化、全程化醫療衛生服務,居民也可以隨時從網上調閱自己的健康信息。醫生可以在病人就診時調閱病人在區域內任何一家醫院及社區的既往病史(包括門診、住院、體檢等)和健康檔案信息,為醫生診斷提供有效輔助手段,避免重複檢查,減低就醫費用。並且可以通過建立居民健康諮詢服務系統,通過視頻、網路、電話等為居民提供健康諮詢、健康點播及專業健康諮詢服務。從而實現健康服務向社區家庭的進一步互動延伸。
通過高性能3T-NET網路對區屬各醫療機構進行實時圖像監控,為醫院安全監管提出支撐,還可以通過3T-NET網路為區域衛生財務監管平台提供安全通暢的網路支撐,保障財務數據的私密性。
管理層面:
數字惠民。患者通過共享系統降低重複檢查,減少就診費用;以同樣價格,得到更好的服務(管理水平、技術水平、人員水平);通過對居民(病人)全程化健康信息的管理和掌握可以提示診療安全性,增進醫患溝通;居民(病人)可以實現對自己健康信息的自主管理,增進人人參與健康促進的理念和醫患良好互動。決策支持。及時掌握本區疾病發生情況及醫院業務動態;對資源進行合理調配,降低衛生投入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為區域衛生決策支持提供保證。
支持改革。更好支撐區域雙向轉診機制,有效縱向整合醫療衛生資源。
五大焦點問題與解決方案
五大焦點問題:
1.醫院健康信息管理混亂:居民醫療健康信息記錄不完整、缺乏統一管理是嚴重影響和制約居民醫療健康管理和服務的根本原因。
2.看病貴問題尖銳:
區域內部的各醫療機構的信息系統不相通,且不能相互認證相關的檢驗檢查結果,患者去不同的醫院看病,重複檢查現象嚴重,造成醫療浪費,加劇看病貴問題。
3.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看病困難:
目前全國近八成的醫療資源分布在城鎮,且大部分資源又集中在大醫院,導致大量患者湧向大醫院,大醫院人滿為患,出現嚴重的看病難問題。
4.診療信息不透明,醫患糾紛不斷:
目前患者無法全面獲取自己在醫療機構的診斷信息,這種不透明加劇了患者之間的不信任,醫患糾紛不斷。
5.公共醫療機構監管無力
由於缺乏統一的公共衛生信息服務監管平台,公共醫療機構無法提前預警,也無法干預相關醫療機構的診療行為。
解決方案:
1.建設區域公共衛生信息平台:按照衛生部《健康檔案基本架構與數據標準(試行)》及《醫院信息系統基本功能規範》等標準建設要求,以區域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為中心,構建區域內互通共享的衛生信息數據平台。實現數據共享(檢驗檢查結果互認等)、協同醫院(雙向轉診等)、便民服務(網上信息查詢等)和統計分析。
2.建設居民電子健康檔案:
以居民個體為主線,對個人全生命周期中存在的健康問題與干預措施進行全方位的管理與分析,並逐步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具備預防、醫療、健康教育等功能,提高整個醫療衛生服務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3.整合區域醫療數據:
整合區域內部的所有醫療機構的數據,如病歷信息、檢驗信息、檢查信息、醫囑等相關病人診療信息,是現在區域內各醫療機構之間建立雙向轉診、檢驗檢查結果互認、遠程會診等。這樣我們就實現了區域內醫療衛生信息數據的全面共享,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完成”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居民就診就醫模式的轉變。
4.居民健康服務平台:
向區域內居民提供一個公共套用信息平台,居民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向使用者提供健康諮詢、專家預約、個人會員健康檔案查詢等業務,使其成為惠民便民的共享服務平台。
5.公共衛生管理與決策分析平台:
為醫療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提供衛生數據採集、整理、挖掘和統計分析等功能,及時掌握區域醫療衛生服務工作情況,實現衛生績效考核,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輔助衛生管理與決策。
區域醫療建設實施步驟
一
1.建設醫院的信息化系統。2. 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的信息化系統,主要由二級以上的機構,為區域信息化網路提供病人在這些醫療機構診療的信息,把信息化系統進一步完善。特別提供臨床的檢驗、檢查,這些信息需要醫院提供,所以第一步要把骨幹醫院的信息化進一步完善。通過統一開發,大家共同使用網上信息化軟體系統,主要是農村
衛生院綜合管理系統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繫統。3.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健康檔案首先以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來建立。病人在各個醫療機構的診療活動在檔案中能夠不斷完善,不斷更新。4.建設區域醫療衛生信息服務平台,建立衛生信息中心和數據交換的平台。
二
1.建設居民健康服務門戶。2.建設衛生政務協同OA系統。3.建設安全用藥管理系統。用藥安全對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用藥安全領域存在的問題比較多,所以專門在安全用藥這塊管理加強。
三
1.建設區域PACS系統,主要通過二級以上的醫療機構提供PACS資料上區域網。2.建設區域用血監督查詢系統,主要對全血管理和用血監督的系統。3.建立和完善公共衛生管理的業務系統。主要把公共,包括疾控等幾塊橫向縱向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