匙村
匙村隸屬於于山西省原平市蘇龍口鎮,現有人口1200人,戶數330戶,勞動力450人,耕地360畝,2007年人均純收入2000元。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匙村
- 所屬地區:中國 山西省原平市蘇龍口鎮
- 人口:1200人
- 地理位置:位於山西省原平市蘇龍口鎮正西
- 中文名:匙村
- 所屬國:中國
- 所屬市:原平市
- 所屬鄉鎮:蘇龍口鎮
- 人口:1200人
匙村
基本概況
匙村位於山西省原平市蘇龍口鎮正西,臨近縣級公路,村內主幹路從南至北貫穿全村,與東西路相接,區位優越,交通便利。現有人口1200人,戶數330戶,勞動力450人,耕地360畝,2007年農村經濟收入550萬元,人均純收入2000元。
經濟發展
匙村地處滹沱河畔,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其種植業發展作為主導產業的地位不容忽視,近年來,村支部、村委會的領導下,全體村民共同努力,逐步完成了滹沱河灘地的治理,鹽鹼地改良和低產田改造等一些列綜合開發治理工程、發展成如今具有水利配套設施和節水管灌設施的高產、穩產田2600餘畝,使全村農業種植業增收5.2萬元。從2005年以來村委支部一班人繼續加大農業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的投入,逐步完成了農業主產區的水利和設施配套,總計配套水井3眼,新增鋪設管道2000米,架設低壓線路1000米,安裝變壓器1台,為全村農機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匙村的種植業以玉米為主,玉米畝產達1000斤,糧食總值360萬斤,種植收入252萬元,人均純收入1260元。 由種植業增收促進了養殖業的迅速發展,現全村養豬600隻,養牛大戶2戶,總計40頭,養羊大戶3戶,總計500隻,收入達10萬元。近年來,二、三產業迅速發展,全村小型建築工隊2個,商業經銷站3個,運輸業5戶,農民可增加收入20萬元,隨著形式的發展,勞力轉移日趨增加,2007年村勞務輸出120人,主要從事建築業、餐飲、服務業年收入70萬元,勞務輸出成為該村農民增收的一大支柱產業。
設施建設
在村政基礎設施建設中,該村近幾年主要抓了硬化道路階段,從2005年開始,用了兩年的時間,順利完成了村內硬化道路4.5公里並受到了市、鎮領導的多次表彰。街道綠化2000多株,使全村的交通條件、居住環境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在社會公益設施上重點建設了一所標準化國小,現在已進入施工階段,主體結構及建築完畢,進入裝飾階段。為了方便村民就醫,村委會在村西見了一所便民醫療所,現已破土動工。下一步計畫建一個標準化文化體育活動廣場,提高農民精神生活。去年該村被確定為新農村建設重點推進村,支部村委結合村實際計畫在今後五年內抓好以下幾件事: 1、 規劃村民娛樂站、村辦公用設施、衛生所、農民休閒健身場,把街道小巷全部硬化,籌建村集貿市場,促進農村產品交易,推進農貿並進,形成多種經營格局。 2、建設農業經濟開發區,糧食深加工基地,豬、牛、羊養殖基地。 3、繼續抓好村莊綠化,環境淨化,路燈亮化,沼氣工程的建設,進一步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提高村民生活質量。 4、 充分利用現有農業資源,引導農民改變種植經營方式,挖掘潛力,提高收入把農業產業做大做強。
名勝古蹟
匙村村邊有座觀音寺,現為五峰山壽寧寺的下院,修複方興未艾,佛事活動繁盛。觀音寺占地約十廟,現居中軸線上的建築由南往北為山門、玉皇殿、觀音殿和大雄殿,天王殿地基已築待建。東西配殿如祖師殿、伽藍殿、娘娘殿、地藏殿、張仙殿、馬王殿等已建築完畢,龍王殿、財神殿、鼓樓、鐘樓、牌樓尚在規划過程中。大雄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懸山頂。始建於宋代,明正統三年、成化二十一年、正德十二年、清乾隆三十三年、道光二十四年相繼修葺。自1937年日本侵略軍大舉毀寺後,該寺再無大規模修復。數百年風雨滄桑,僅存的大雄殿毀損異常,相貌慘然。前幾年才有僧人和信眾籌資予以揭頂大修,保持了顯著的宋代風格,重現壯偉雄渾景象。殿內正中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三大如來穩坐蓮台,面呈慈祥之容,目含般若之光。佛坐像高約兩米開外,蓮座四周均有力士承荷。阿難、迦葉侍立釋迦牟尼佛前,二天王分立佛座兩旁。大殿東西兩壁前共塑十八羅漢坐像,壁上彩繪佛本生故事。殿門兩柱懸掛木刻楹聯一副:“佛日中天,光含大千世界;明珠性海,彩徹十方淨土”。 大雄殿前東西兩側建有祖師殿一間和伽藍殿一間,中間為長18米、寬6米的闊大月台,直接分開上下院,前有磚砌花欄牆相護。下院東建地藏殿三間、馬王殿一間,西建娘娘殿三間、張仙殿一間,內里均新塑彩像。地藏殿楹聯為:“善惡分明歸諦聽,陰陽調度見慈心”。娘娘殿楹聯為:“有求必應,於眾生添嗣續弦;無緣不說,示百姓為善積德”。另外一座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為一殿兩用。陽面為玉皇殿,陰面為觀音殿,各有殿門,內可互通。據村內百姓介紹,該殿沿用的是明清時形制。玉皇殿內塑有玉皇大帝、二郎神楊戩、武聖關羽,東西壁繪有二郎巡天圖和關公出征圖。殿門口懸木刻楹聯:“上燭四方願人間安居樂業,遍照諸天祝天下祥和太平”。觀音殿內塑有騎麒麟的觀音菩薩、騎獅子的文殊菩薩、騎白象的普賢菩薩,東西兩壁繪有觀世音菩薩行藏。殿門上懸木刻楹聯:“觀看天下事有幾個在情理,音從海上來無一人到顯微”。 觀音寺山門前聳立著兩根石旗桿,高約8米,連旗桿座足有10米高,為宋代遺物。而山門卻是新近才復建的,前部為歇山頂,琉璃瓦覆罩。門上也懸有木刻楹聯:“色相皆空,城郭河山盡幻影;煙雲過目,名聞利養了無痕”。 寺內現存清道光二十年“重修古大雄殿碑”一通和清康熙六十年“圓寂親教比丘王美珍和尚”碑一通,另有半截石碑因正面向下,不知何年何內容。“重修古大雄殿碑”由亢光斗撰文,張 書丹。據《崞縣誌》稱:“亢光斗、字星之,臨沱街人。道光己亥舉人,性孝,讀書嗜古,學有根底,設館授徒,不受束修,尤貧者資其膏火。督課甚嚴,門下士多通顯書法”,“然守先儒主敬之義,終身不作草書,”與其弟亢光壁“互相砥礪,品行學問粹然”。亢光斗在碑文中寫道:“全心即佛,全佛即人,人佛無異,斯為道矣,蓋釋氏之明心見性,即儒者之盡心知性。”其學識素養由此可見一斑。匙村觀音寺在上個世紀遭逢戰火和動亂之後,殿宇大部被毀,斷壁瓦礫殘存,令人目不忍睹。1993年,村人馬存敖、馬照亮等人開始修復古寺,善行感動四鄉。1996年,馬喜堂、姚全枝夫婦皈依三寶,悉心發願,省吃儉用,積攢資財,並利用傳統廟會,廣結善緣,八方聚施。在社會各界信士善友的幫助下,寺院得以逐漸修復,重展雄姿。2003年,在原平市政協常委、五峰山壽寧寺住持清如師父支持下,被接納為壽寧寺下院,派徒弟淨治任住持,並獲準為“宗教活動場所”。近年來,觀音寺已成為原平境內一處規模較大、香火旺盛,頗具知名度的佛教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