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珍[江蘇紡織女英雄]

王美珍[江蘇紡織女英雄]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美珍,女,紡織女英雄。1944年冬天,濱海鄉召開婦抗主任會議,濱海區區長葉雲動員各村組織紡織合作社,號召婦女紡紗,參加大生產運動,支援抗日前線。葉區長要求王美珍做個樣子,以中橋村為中心帶動全縣開展紡紗運動。王美珍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儘快練好紡紗技術,她找到紡紗能手張惠英,拜她為師,回到家後再苦練紡紗技術。在她的帶動下,濱海區的婦女紡紗支援抗日前線的工作迅速地開展起來。蘇中四專署召開群英大會表彰了紡織女英雄王美珍。

人物特寫

這項工作困難重重,王美珍愁上心頭。但轉念一想:自己從放牛娃成長為共產黨員,都是組織培養的結果,上級交給自己的任務能不完成嗎?以前,在做軍鞋、送情報、剪髻放腳、識字明理等工作中都不曾落後過,能被這個困難嚇倒嗎?於是,她走東家,串西家,勸姑娘大嫂們學習紡紗。王美珍雖是姑娘家,可說出的話有板有眼,句句在理。姑娘們服了,大嫂也服了。可是大家都不會紡,誰來教她呢?“我教。”王美珍爽朗回答。說過這話之後,她的臉不覺一紅,一顆心撲通撲通直跳,自己的紡紗技術還不過硬,怎么能教別人呢?王美珍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儘快練好紡紗技術,她找到紡紗能手張惠英,拜她為師,回到家後再苦練紡紗技術。只見她右手搖動紡車,左手拿著棉條子拉了起來。斷了,再紡,又斷了……王美珍心急如焚。原因何在呢?原來棉花太乾燥了。灶屋裡煮飯,濕度比較大,她就把棉花拿到灶屋裡,棉花吸了一些水蒸氣,拿在手裡好拉多了。但是,仔細看,唉!有的線太粗了,簡直像鞋底線有的紗又打成了結。

王美珍是個心靈手巧的姑娘,平時做針線、茶飯、農活樣樣都別想難倒她。通過幾個回合,她悟出了紡紗的竅門:車搖慢了,線抽快了,線就斷頭;車搖快了,線抽慢了,棉條就會擰成繩,線就會打結。王美珍很快掌握了紡紗技術,她左右手動作協調,用力適當,勻稱的棉紗從拇指和食指之間的棉條里拉出來,一個個錠子都繞滿了紗,簡直是一件件絕妙的藝術品。王美珍掌握紡紗技術後,把自己紡好的紗放在門口笆斗里。 人們疑慮重重,以前在濱海只有一些海門人會紡紗,本地人都不會。王美珍想:打鐵先得本身硬,要別人學紡紗,得先從自家教起。“婆奶奶,我教你紡紗吧!”一天晚飯後,王美珍興沖沖地對63歲的外婆說。“60歲還學吹鼓手?”外婆笑著說:“人老了,手指硬得轉不過彎。再說,我能活幾年?就是學會了,‘新四軍’也不要我。”外婆本來疼愛王美珍,什麼事都順著她。所以當外孫女要她試試的時候,她就試著紡了起來。在王美珍手把手的幫助下,她慢慢地紡,慢慢地拉。哎呀,還真靈!學了幾天,外婆居然也會紡紗了。她樂呵呵地逢人便說自己也會紡紗了。王美珍的外婆會紡紗了,小姨也會紡紗了。棉花是合作社的,紡成的紗一半交公,一半留下來換糧食,換日用品,一家七口人,再也不愁春荒沒法過了。

老太太會紡紗的訊息就像長了翅膀一樣,一傳十,十傳百,左鄰右舍心都熱了。人們不禁想:一個六七十歲的老太婆能學會紗紡,難道我們三四十歲的人學不會?難道我們這些小姑娘學不會?濱海鄉一下掀起了紡紗高潮。紡紗的人多了,紡紗車又成了一個問題啊!王美珍把婆家準備送節禮的錢借了出來,打了兩部紡紗車子,借給別人用。王美珍還挨家挨戶動員大家自己打車子。大家熱火朝天地幹起來了。木匠開夜工打車子,姑娘們開夜工紡紗。有些小伙子也不甘寂寞,偷偷地學起來。整個濱海鄉家家在紡紗。搖動的車輪,旋轉的錠子,使人眼花繚亂;“嗡嗡”的曲調,“嗚嗚”的唱腔,簡直是動人的弦樂。

成就

不久,掀起了全區的婦女學習濱海鄉、全縣婦女學習王美珍的熱潮。家家戶戶都轉動起紡車,紡紗聲合奏成抗日大合唱的旋律,在蘇中大地迴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