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演變
北,會意字。圖(A)是圖形文字的“北”,像兩人相背(請注意,是相背的)。以後的甲骨文(圖B)、金文(圖C)、小篆(圖D)、隸書(圖E)和楷書(圖F),都是根據這二人相背的形象演變而來的。金文大同。篆文整齊化。隸變後楷書寫作“北”。
“北”的本義,是互相違背,“北”也是“背”字的初文,而“北”、“背”的古音相同,後來便另造“北”下從“肉(月)“的“背”字,使“北”、“背”二字區別開來,把“北”作為與“南”相反的方向字,一直沿用到今天。
詳細釋義
拼音 |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běi | 名詞 | 脊背,後作“背”。 | back | 《睡虎地秦墓竹簡·封診式·賊死》:某頭左角刃痛一所,北(背)二所。 | |
方位名。與“南”相對。 | north | 宋蘇軾《石鐘山記》:南聲函胡,北音清越。 | 正北;西北 | ||
敗逃的軍隊。 | defeated troops | 《戰國策·燕策一》:燕兵獨追北,入至臨淄。 | |||
姓。 | 《廣韻·德韻》:北,高麗姓。 | ||||
動詞 | 敗北。 | be defeated | 《史記·項羽本紀》:連戰皆北。 | ||
敗逃。 | retreat | 漢賈誼《過秦論》:追亡逐北,伏屍百萬。 | |||
形容詞 | 北的,北方的,北部的。 | 北貨;北味 |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八】【北部】北
也。從二人相背。凡北之屬皆從北。博墨切。
康熙字典
古文:
《唐韻》:博墨切,《集韻》、《韻會》:必墨切,《正韻》:必勒切,並繃入聲。《說文》:乖也。從二人相背。徐曰:乖者,相背違也。《史記·魯仲連傳》:士無反北之心。《玉篇》:方名。《史記·天官書》:北方水,太陰之精,主冬,曰壬癸。《前漢·律曆志》:太陰者北方。北,伏也。陽氣伏於下,於時為冬。
又《廣韻》:奔也。《史記·管仲傳》:吾三戰三北。
又《集韻》:補妹切,《韻會》:蒲妹切,並音背。《集韻》:違也。《正韻》:分異也。《書·舜典》:分北三苗。註:分其頑梗,使背離也。
《說文解字》“北” | 《康熙字典》“北” |
四庫全書本《說文解字》書影 | 同文書局本《康熙字典》書影 |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參考資料:)
書寫演示
(參考資料:)
書法欣賞
“北”的篆書書法 | “北”的隸書書法 | “北”的楷書書法 | “北”的行書書法 | “北”的草書書法 |
音韻匯集
字頭 | 小韻 | 韻目 | 韻部 | 韻母 | 反切 | 聲調 | 聲母 | 聲符 | |
上古音系 | 北 | 北 | 職 | 北 | |||||
廣韻 | 北 | 北 | 德 | 德開 | 博墨 | 入聲 | 幫 | ||
中原音韻 | 北 | 筆 | 齊微 | 齊微合 | 入聲作上聲 | 幫 | |||
洪武音韻 | 北 北 | 旆 北 | 七隊 七陌 | 灰 庚 | 步昧 必勒 | 去聲 入聲 | |||
分韻撮要 | 北 | 北 | 第十五登等凳德 | 德 | 陰入 | 幫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