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古時稱之為文兩坊村,主要生產明清兩代西北縣的銅錢幣,村內出土很多各朝代的銅錢幣,民國時期逐漸稱之為雲里坊村,村內有文廟,村城牆,等文物。都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破壞。
1984年3月,分雲里坊村為北魏村與常李村兩個自然村。
2013年9月,恢復雲里坊村,下設北魏村與常李村兩個自然村。
地理環境
屬於關中平原中部。海拔在402-1467米之間,北山南塬,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冷暖適中,自然環境十分優越。
經濟概況
2011年全村人均純收入12600元。近年來,村兩委會引導廣大農民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加長拉粗產業鏈條,打造優質果品生產基地,發展松本金、紅嘎啦、紙袋富士等早中熟蘋果2200畝,果品運銷北京,上海,廣東及沿海各地,深受廣大客商的青睞。在桃花節的引導和影響下,鮮桃生產已成我村的一大亮點產業,面積1630畝,人均增收3000元。同時,大力發展生豬養殖業,生豬存欄2000頭,經濟效益年收入60萬元。
2010年,鎮村兩級幹部多方籌集資金360萬元,按照“政府引導,乾群參與,代表實施”的原則,對村級7.8公里主幹道路進行水泥硬化。民眾自籌資金26萬元,修建排水溝15.6公里,修建綠化帶10公里。目前,各項工程已全面竣工,村莊街道寬敞明亮,村容整潔,鄉風文明,民風淳樸,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展現在人民面前。在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感召下,不斷繁榮民眾的文化生活,今年村兩委會總投資6.8萬元,修建高標準村級活動室,建設面積186平方米。同時,建設文化體育活動廣場1150平方米,圍欄及圍牆150米,總投資金21萬元,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使民眾有處去,有處樂,彰顯了時代氣息。雲里坊村在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全村上下政通人和,人民民眾安居樂業,村域經濟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經西北果樹研究所專家學者科學論證,提出了史德鎮四大產業區的規劃構想:即西北片以北魏村為中心,建設533.33公頃蜜桃基地;西南片以阜家莊、紀村為中心,建設20公頃設施大棚油桃,大棚蔬菜基地;東北片以莫耳、石家為中心建設奶牛肉牛養殖基地;東南片以八一3村為中心建成麵食加工生產基地,進一步鞏固發展四大產業基礎,鎮上充實了產業結構調整領導小組成員,3月份又召開了全鎮產業結構調整動員大會。明確提出年內全鎮優質蘋果達到200公頃,鮮桃發展到533.33公頃,奶牛發展到1000餘頭,羊發展到1萬隻。
歷史文化
古時稱之為文兩坊村,主要生產明清兩代西北縣的銅錢幣,村內出土很多各朝代的銅錢幣,民國時期逐漸稱之為雲里坊村,村內有文廟,村城牆,等文物。都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