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駒村

北馬駒村位於龍馬鄉南部,是山西省洪洞縣龍馬鄉的一個行政村地處丘陵,到鄉鎮道路為硬化水泥路,交通方便。

基本信息

簡介

北馬駒村位於山西省洪洞縣龍馬鄉,洪洞縣城西南10餘公里位,東與白石村、杜戍村毗連,西與東崔堡村南台村相連,南接南馬駒,北與南龍馬村接壤,現350戶,1300餘口人,耕地3000餘畝。

村名來歷

傳說古帝堯王是一位傑出的部落聯盟首領。堯到晚年,想找一個賢德的人繼承他的職位。當時舜耕歷山,賢名遠揚。堯經多方考查,決定讓賢,將自己的職位傳於舜,並將自己的兩個女兒---長女娥皇、次女女英,嫁於舜為妻。不料引出了姐妹爭當大娘娘的麻煩。雖經多方比試,但結果委實難決,最後決定,結婚之日,先到歷山者為在娘娘。結婚當日,娥皇乘車,女英騎馬,按自己選擇的路線,向歷山而去,女英騎馬,帶著自己的一班人等,出故里羊獬,跨滔滔汾河,穿村越野,直奔歷山,真是馬不停蹄,人不歇腳。走了三、五個村莊,大約20里路程,前面出現了一條小河,小河緊依北邊的一個村莊。女英所騎之馬原是一匹臨產之馬,淌水過河之後,先是站立不前,繼而起臥不寧,當即產下一匹馬駒。從此,小河所屬的北邊這個村莊就叫北馬駒。

北馬駒先民在傳說中娘娘坐騎淌水生駒的地方,建造了石拱橋洞,並以此為基礎建起了一座四角涼亭,取名橋樓,以示紀念。因此,橋樓所在的位置,是自古以來南北交通的必經之地,咽喉通道。因此橋樓的修建,即方便了交通運輸,又可供行者駐馬歇足,還可供閒者休歇乘涼。

北馬駒村自古以來是洪洞縣河西地區南北交通的必經之地。由於這特殊的地理,在歷史上,北馬駒村曾名為北馬鎮,並作為洪洞縣的西南重鎮而聞名當時。

北馬駒村的"三義廟”內,現存有明朝天啟元年所立石碑1塊。這是一塊史碑,是北馬駒曾名北馬鎮的歷史見證。此碑背面的碑額為“北馬古鎮”四字,正面“碑記”云:“晉平陽郡洪洞邑有鎮名北馬,東臨河,西望天壽山,南北通衢,人煙輻集,一方之巨鎮也。......古設集場,所以通商賈,濟有無,從耒久矣......”明朝天啟元年(1621)距今375年。這就是說,現在的北馬駒村,在375年前曾叫北馬鎮,而且在當時的洪洞屬“一方巨鎮”。

北馬鎮時期人,應該是北馬駒村歷史上和一個經濟文化比較繁榮的時期,這從北馬駒村的古建築情況可見一斑。北馬駒是一個規模不大的村子。就是這樣一個小村,到解放時,保存完好的古建築多達25處,其中僅戲台就有3個。古建築之多,戲台之多,同周圍名大小村莊相比,確實罕見。據老人們說,這些建築大部分建於明朝,有些建築,比如現在的三義廟,還有在明朝天啟年間修復的記載。

北馬駒村的古建築,大多是廟宇,以供人們敬神拜佛,祈福求安,爭取好運;少數則是塔、樓、亭、閣,以補風水。這些建築,皆屬公益產業、建築所需資金,不論是來自於村,取之於民,都是當是經濟繁榮。民殷村富的反映。該村的三座戲台,是三座廟宇的附屬建築。由此可以想見,北馬駒村在作為鎮的一外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不但有定時的集日,還有每年定期的廟會。每逢集會,遠近商賈,四方百姓,絡繹不絕,雲集古鎮,進行商業貿易,物資交流,看戲逛會,集市上熱鬧非常,一派繁忙活躍的氣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