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陽堡村[河北省館陶縣柴堡鎮下轄村]

北陽堡村[河北省館陶縣柴堡鎮下轄村]
北陽堡村[河北省館陶縣柴堡鎮下轄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北陽堡村位於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柴堡鎮政府駐地東北約7.5公里處,南距縣城15公里,青蘭高速出入口12公里,南距邯濟鐵路館陶站19公里,青年路貫穿南北,全長9公里的神農生態農業開發通道橫貫東西,東距武館公路(原38路)4公里,西距106國道近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村情概述

北陽堡村位於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柴堡鎮政府駐地東北約7.5公里處,南距縣城15公里,青蘭高速出入口12公里,南距邯濟鐵路館陶站19公里,青年路貫穿南北,全長9公里的神農生態農業開發通道橫貫東西,東距武館公路(原38路)4公里,西距106國道近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是館陶縣重點規劃打造的新農村(紅色小鎮)(現重新規劃中)。

村正東1.5華里是河北省美麗鄉村 鵲橋小鎮天河村,東南3華里是河北省美麗鄉村 雜糧小鎮南徐村鄉郭辛莊村,正南是後胡堡村,西南是申林村,正西是西家莊村,西北與邱縣梁二莊鎮萬興平村臨界,東北是路橋鄉木官莊村。

村內街道五橫二縱,主副街道3280米全部硬化、亮化、綠化、美化,實現了淨化。自來水、電、路、公交、通訊、廣播、有線電視、寬頻、遠程教育等實現全覆蓋,村域面積3402.85畝,現有10個村民小組,428戶,1508人,全部為漢族,黨員29人,其中女黨員2人,兩委幹部6人,保潔員3人,80歲以上18人,總耕地3150畝,其中果樹50畝,環村林地100餘畝,變壓器16台,1380KVA,深井8眼,淺井59眼,全部為水澆地。村有衛生一所、衛生二所,醫護人員4人,幼稚園1所,木板加工廠2家,糧食收購點2家,小百貨、超市、農資門市20餘家。家庭轎車70餘輛,大型農業機械10餘台,其他農用機動車輛200餘輛。

我村是個以種植為主導產業的農業村,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使村民改變了經營觀念,村內運糧食輸業發展很快,常年從事糧食等運輸人員50餘人,農民外出務工人數逐年遞增,常年外出人數500人左右。

主要作物:小麥、玉米和棉花,其他有黃豆、綠豆、高粱、芝麻、黍子、穀子、油菜、油葵等。

主要養殖: 雞、鴨、鵝、羊、豬等

二三產業:木板加工,糧食購銷,小百貨、農資經銷,運輸、微軸承手工組裝等

村民姓氏:郭、張、常、許、吳、申、薛、薜、朱

“五橫二縱”:

五橫指的是:環村南路(天河至西莊段)、村東西主街道、學校北街、環村北路(神農大道過村段)、後張街。

二縱指的是:村南北主街道(青年路過村段)、環村西路(環村南路與神農大道連線線)

北陽堡村的來歷

據傳以前有鳳凰坑、金碾、金磨、金豆子、金馬、金馬駒子等很多有名的奇珍異寶,故曾叫過“百樣寶”。後來,這些寶物被江南人破壞和盜走,寶物不復存在,故根據“百樣寶”的諧音,逐漸演變為北陽堡。

有關歷史事件

1942年,冀中第6軍分區警備旅機關和警團轉移途經冀南館陶縣北陽堡村時,遭日軍包圍。警備人員乘夜突出重圍,並斃傷敵380餘人。

1942年7月6日拂曉,霧幕籠罩,部隊抵達冀南館陶縣北陽堡村附近,與掃蕩之敵兩千多人遭遇,並被包圍。當時,部隊只有5個連的兵力。而隨軍撤退的地方黨政幹部等非戰鬥人員卻有500多人。加之部隊連續行軍作戰,相當疲勞。而且新到一地,人生地不熟,敵情又不明。王長江旅長指揮部隊從早晨到天黑激戰一天。敵人在各種火炮掩護下,用輕重機槍多次進攻失敗。警備旅將唯一的重機槍架設在村口土地廟,敵人未能越雷池一步。敵人又向村口施放毒氣,我軍官兵紛紛用濕毛巾掩住口鼻。同時,日軍調集火炮猛攻,土地廟被夷為平地並被敵人占領。形勢急轉直下,情況萬分危急。
此時,警備旅的守備部隊一個排沖入敵群,奪回了陣地。敵人鬥志大減,天黑時停止了進攻。深夜下雨,我軍勝利出擊,一舉擊垮敵人,跳出包圍圈。這次遭遇戰,警備旅斃傷日偽軍600多人。後來,當地人將這次作戰編成《神兵》快板書,幾十年來一直在民眾中廣為流傳。在王長江旅長、鄺兆伏政委的領導、指揮下,警備旅從一支新軍成長為一支能征善戰的八路軍抗戰勁旅。

北陽堡村北進出村口 北陽堡村北進出村口
北陽堡村[河北省館陶縣柴堡鎮下轄村] 北陽堡村[河北省館陶縣柴堡鎮下轄村]
桃花朵朵開 桃花朵朵開
2015小麥 2015小麥
北陽堡村[河北省館陶縣柴堡鎮下轄村] 北陽堡村[河北省館陶縣柴堡鎮下轄村]
秧歌隊 秧歌隊
北陽堡村[河北省館陶縣柴堡鎮下轄村] 北陽堡村[河北省館陶縣柴堡鎮下轄村]
小廣場 小廣場
北陽堡村兩室和街道 北陽堡村兩室和街道

自然資源

全村現有耕地總面積2864.29畝,其中果樹50畝,人均耕地2.3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作物,經濟作物意棉花為主。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1年底,已實現通 路、通點 、通 (或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 366戶通自來水,沒有飲用井水,不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 %)。全部通電,有35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6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9.9%100和%);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36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366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二級 路(或不通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水泥路、柏油路、彈石路或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5 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 2.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45輛,拖拉機 190輛,機車285 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2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150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2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721.29畝,有效灌溉率為 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2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6 畝。  該村到2011年底,農戶住房磚混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8.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2.5萬元,占總收入的38%;畜牧業收入9.4萬元,占總收入的 3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50頭,肉牛16頭,肉羊 0頭);漁業收入 0萬元,占總收入的 0%;林業收入1.5 萬元,占總收入的4%;第二、三產業收入3.1萬元,占總收入的6%;工資性收入 22萬元,占總收入的37%。農民人均純收入9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46人(占勞動力的17.8 %),在省內務工25人,到省外務工2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玉米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22.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60%。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種植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擁有企業0 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0 個;專業合作組織0 個,其中,已登記註冊 0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農戶數0 戶。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16戶,人口1458人,其中男性760人,女性698人。其中農業人口1438人,勞動力986人。該村全部為漢族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658 人,占人口總數的48。7%(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144 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 87%;享受低保24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柴堡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 公里,距離鄉(鎮)衛生院7.5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 0個,集中堆放場地2處,垃圾池9個,排水溝1100米。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市莊聯校,中學生就讀到陶山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5公里,距離中學1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28人,其中小學生140人,中學生88 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思想不解放,經濟發展較慢,小農意識強烈,(主要突出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由各村提供)。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高效優質農業和養殖業(肉雞、肉鴨及羊、豬等)和外出務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