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落店村

北落店村,位於霸州市南孟鎮北端,距鎮政府3公里,106國道貫穿全村南北,村東為牤牛河,村西距京九鐵路0.6公里,北鄰本鎮王村,南1.6公里為虹江河,總面積1869畝,機耕地1562畝,全部為水澆地。全村286戶,總人口1192人,全部為漢族。農作物以小麥、玉米、花生、大豆、棉花、蔬菜為主,其它以花卉、村苗、速生林為主。全村共有私營企業六家,主要有沖網,慮芯、鍛件、麵粉等行業,全村總收入807萬元,人均收入3850元。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概況】北落店村,位於霸州市南孟鎮北端,距鎮政府3公里,106國道貫穿全村南北,村東為牤牛河,村西距京九鐵路0.6公里,北鄰本鎮王村,南1.6公里為虹江河,總面積1869畝,機耕地1562畝,全部為水澆地。全村286戶,總人口1192人,全部為漢族。農作物以小麥、玉米、花生、大豆、棉花、蔬菜為主,其它以花卉、村苗、速生林為主。全村共有私營企業六家,主要有沖網,慮芯、鍛件、麵粉等行業,全村總收入807萬元,人均收入3850元。
北落店村以呂、榮、車、徐、張、李、劉、馬、邢姓為主,其他為苗、馮、閆、林姓等。
【建置沿革】北落店村始建於北宋,有榮、徐、馬、張姓人家在此居住,此地為進京必經之路,因此,行人多在此地落腳借住。後張姓人家在此開店,後改名為北落店延用至今。
1949年10月屬5區,1958年6月屬北岸鄉,1956年6月屬北落店鄉,1957年6月屬南孟鄉,1958年10月屬南孟人民公社南孟管區,1961年屬南孟公社,1984年1月屬南孟鄉,同年9月屬南孟鎮。
【民間藝術】龍燈會,是北落店村傳統花燈會,始於清末,成員來自本村,有百餘人參加,有4米花,一個節上一個燈,非常壯觀,,龍頭前有一個人耍珠珠,每朵花全長約30米。
八十年代初又增加了大頭會,成員百餘人,每逢重大節日,特別是正月十五到縣裡參加演出活動,到左鄰村街看錶演,深受方圓二十里廣大民眾喜愛和歡迎。
【近年來取得的主要成績】近年來北落店村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齊飛,加快農業產業化的調整,加快農業產業化的調整,種植花卉,樹苗,速生林,蔬菜,農民收入增加,原土坑、牤牛河及虹江河兩岸全部種成速成林,美好的環境,種植面積500餘畝。
發展養殖一區一個,占地30餘畝,扶植髮展養殖大戶十餘家,養40000餘只,養豬260頭,養羊450隻。
私營企業有衝壓、滌心、鍛件、麵粉等行業8家。商業服務攤點40餘個,從事出租、運輸、建築人員120餘人,改造了照明、工業、水利線路,打水利用井21眼,打深水井1眼。保健自來水水灌一個高30米,更換變壓器42台套,新增變壓器3台套。村主要街道及路口全部修成柏油路,修磚道120餘畝。全村用戶擁有率45%,翻建“兩室”5間,按“五規範、一滿意”標準建立了鋁合金櫥窗式村務公開欄。
2002年7月,由國家,北落店,王村及姜家營投資修點的占地20畝,標準化中心國小,預計年底完工,連續五年被上級評為“文明村街”、“安定村街”。

大事記

1943年,車殿臣成為北落店的第一個中國共產黨黨員。
1943年10月馬冠軍,中共黨員,在臨津被反動派殺害。
1947年馬冠英,中共黨員英勇犧牲。
1969年10月村成立鍛件廠。
1971年4月購進第一台手扶拖拉機。
1974年6月“八姐妹戰鬥隊”多次受到上級的表揚和縣婦聯的表揚。
1975年聞景生代表北落店黨支部出席霸州“三級幹部”會議並發言。
1976年打自來水井並交付使用。
1978年建成中心國小並交付使用。
1979年成立村辦電鍍廠。
1982年12月,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95年,修建村主要街道柏油路。
1996年打深水井,修建自來水罐並交付使用。
2002年7月,投資修建占地20畝標準化中心國小。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815.9畝(其中:田254.00畝,地561.9畝),人均耕地3.8畝,主要種植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3091.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66.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6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0.00畝,其中養殖面積0.00畝;草地0.00畝;荒山荒地0.00畝,其他面積3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話,無路燈。全村有0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2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47.2 %)。有53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 0%和45.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戶(分別占總數的 18.9%和11.3%)。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 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9.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9.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 1輛,農用運輸車1輛,機車1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50畝,有效灌溉率為45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8.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4 畝。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其他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5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4.2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0.92萬元,占總收入的 47.2%;畜牧業收入8.17萬元,占總收入的18.4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9頭,肉牛9頭,肉羊0頭);漁業收入0.00萬元,占總收入的 0%;林業收入1.57萬元,占總收入的3.5 %;第二、三產業收入0.85萬元,占總收入的2 %;工資性收入3.9萬元,占總收入的8.8 %。農民人均純收入1579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4人(占勞動力的32.7%),在省內務工17人,到省外務工17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7.2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6.4%。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3戶,共鄉村人口215人,其中男性113人,女性102人。其中農業人口215人,勞動力104人。該村以佤族為主,其中佤族215人,拉祜 族0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0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74.4%;享受低保142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9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無)0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否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20戶,占農戶總數的37.8%。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糯掌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勐角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40公里,距離中學9.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9 人,其中小學生29人,中學生1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33.9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00元(人均0.00元),一事一議籌勞710個(勞均7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58萬元,有固定資產1.7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 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10人,黨員中男黨員10 人,女黨員0人。該村黨小組 年被評為 先進基層黨小組; 年被評為 先進集體等等。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設在村委會),團員0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不便,雨季天無法正常通車,資金短缺,物力有限等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調整當前產業結構,逐步發展經濟型產業,如:核桃、茶葉、甘蔗。(如發展核桃特色產業,種植面積3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30頭、牛15頭;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9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8年的1579元增加到159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