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苑御茶園遺址

北苑御茶園遺址

北苑御茶園遺址,位於東峰鎮鳳凰山,在方圓幾十里的山坡上,一片片茶園連綿起伏,鬱鬱蔥蔥。這裡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此山北高南低、後寬前窄,正南端直抵東溪,宛如一隻鳳凰匐匍飲水。

簡介

北苑御茶園遺址,位於東峰鎮鳳凰山,距建甌城區16公里。五代閩國時有個種茶富戶張延暉把鳳凰山方圓三十里的茶山悉數獻給閩王,列為皇家御茶園,因該園地處閩國北部,故稱北苑。在方圓幾十里的山坡上,一片片茶園連綿起伏,鬱鬱蔥蔥。這裡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此山北高南低、後寬前窄,正南端直抵東溪,宛如一隻鳳凰匐匍飲水。山的前端有一塊高數丈的岩石,突兀冒出,形如鳳冠,人稱“鳳冠岩”,岩前的地叫“鳳凰嘴”,嘴前還有一灣“鳳凰池”。此外還有“鳳翼廂”、“鳳口朱潭”、“紅雲島”等自然形成的景致勝似人工精雕細琢。每逢晨霧朝霞和日落餘暉之際,登高遠眺,整個山河之勢如翔鳳作下飲之狀,鳳凰美景盡收眼底,令人留連忘返。鳳凰山上有座“北苑鳳翼廟”建於北宋年間,是歷代茶農、茶工祭祀被尊為茶神的北苑御茶園始祖張延暉的廟宇。
北苑御茶園鑿字岩摩崖石刻和作坊遺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苑御茶園“鑿字岩”摩岩石刻在城東東峰焙前村附近的“林壠”小坡之上,岩高約3米,長約4米,寬約2.5米,岩石下面刻有楷書八十字,每字約20×30厘米,為北苑茶園紀事文;左側面刻有七十餘字,每字約10×15厘米,因長期受風雨沖蝕,漸已風化,字跡模柵,難以辨認完整內容。其正面楷書石刻為:“建州東鳳凰山,厥植宜茶,惟北苑。太平興國初,始為御焙。歲貢龍風,上柬東宮,西幽、湖南、新會、北溪,屬之十二焙。有署暨亭榭,中曰口堂,堂後坎泉口口口口泉。前引二泉曰龍鳳池。慶曆戊子仲春朔柯適記。”根據石刻落款,慶曆戊子仲春朔,已明確表明石刻為宋仁宗趙禎慶曆八年(1048年)之作,即北苑御茶園最盛之時所刻。“鑿字岩”石刻為考查北苑貢茶(龍鳳團茶)的歷史提供了有力的實物依據。
北苑御茶園作坊遺址在“林壠”小坡之下,目前已發現北苑六角井遺址一處和作坊遺址多處。其中六角井遺址是否為原北苑的“龍風池”、“乘風堂”,尚待進一步的考古發掘加以證實。
北苑之名始於五代。宋姚寬在《西溪叢語》中記有:“建州龍焙西北、謂之北苑。”嘉靖《建寧府志》亦載:“龍啟中(933~934)里人張廷暉以所居地宜茶,悉輸之官,由是始有北苑之名。”張廷暉將鳳凰山方園30里茶園獻給閩王后,旋即被列為皇家御茶園,故又稱北苑御茶園。
宋代是北苑茶的鼎盛時期。當時朝廷派重臣漕閩,監製貢茶,茶品不斷升級。周絳《茶苑總錄》曾稱:“天下之茶建為最,建之北苑又為最。”後因戰亂變遷,北苑茶事漸衰廢。
解放後,曾於60年代組織外地青年在鳳凰山開墾新茶園,現為國營鳳山茶場場址。1983年,文物普查隊曾在此發現以宋代陶瓷為主的堆積層,並在附近找到一塊北苑茶園記事摩崖石刻。今山中鳳冠岩、鳳凰嘴、鳳翔翼等自然景觀尚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