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玉四怪

單說這玉器,是京城的一絕。 提起京城的“四怪一魔”幾乎無人不知。 王仲元是與“四怪”齊名的北京工藝美術大師。

北京人對“四”字情有獨鍾,甭管是說人還是說事兒,總愛湊成“四”。梨園行有“四大名旦”、“四大鬚生”,武術界有“四大拳種”。可您知道工藝美術界也有“四大名旦”嗎?告訴您,它們是玉器、牙雕、雕漆和景泰藍。
單說這玉器,是京城的一絕。從上個世紀初到現在,京城的玉器行出了許多能工巧匠,其中最有名的是“北玉四傑”,又叫“北玉四怪”。他們是潘秉衡、何榮、劉德瀛、王樹森。
其實與這四位大師齊名的還有十幾位,大概是單為湊這個“四”字,所以只好委屈了他們。比如雕玉大師劉鶴年的技藝,連潘秉衡都對他豎大拇指,但“四”湊夠了數,只好稱他為一“魔”。
在玉器行,湊“四”的事兒還真不少:1990年,京城玉器行為一塊翡翠料設計製作的國寶級擺件,居然也是四件:《岱嶽奇觀》、《群芳攬勝》、《含香聚瑞》、《四海騰歡》。
提起京城的“四怪一魔”幾乎無人不知。他們留下來的作品確實地道,用巧奪天工來比喻並不為過。不信,您可以到王府井工美大廈四樓的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去看看,一準兒能讓您知道為什麼稱這些大師為“怪”為“魔”。
據“四大怪”之一劉德瀛的兒子劉金昌介紹,四位玉器行怪傑都有綽號,潘秉衡因從不攢錢總是借錢生活被稱為“臭要飯的”,何榮因打著瞌睡都能設計作品被稱為“馬馬虎虎”,劉德瀛因訓徒嚴厲、為人倔強被稱作“小辣椒”,王樹森因生性聰慧且腦袋似斗被稱為“
大腦袋”或“小諸葛”。四大怪在手藝上也各有特點,劉德瀛開創了專業製作玉器花卉的方法,何榮在觀音、仕女和小孩的製作上成為後人典範,潘秉衡和王樹森可謂玉器行全才,器皿、人物、鳥獸、花卉無一不精,其中潘秉衡素以想像大膽、構思獨到著稱,而王樹森以其組織製作的《岱月奇觀》、《群芳覽勝》、《含香聚瑞》、《四海歡騰》四件國寶聞名,還培養出了李博生、陳長海等日後的大師。
說起來,這幾年,京城的玉器行並不十分景氣,“四怪一魔”早已謝世,就連他們的徒弟輩現在也大多退了休,年老體弱,拿不起琢玉的傢伙了,而年輕一茬兒又沒能及時跟上。
說老實話,有絕活兒的琢玉大師已經不多了。玉器行的青黃不接,主要原因是玉器市場的魚目混珠。一方面出玉的產地被瘋狂開採,使一些比較好的玉料越來越少。
王仲元是與“四怪”齊名的北京工藝美術大師。人稱“三盤之父”。“三盤”即三件絕活:龍盤、蝦盤、蟹盤。這“三盤”現在有“兩盤”保存在北京工美博物館。其中龍盤的雕琢可知這位老藝人的獨具匠心。
有一年玉器廠的業務員到東北採購瑪瑙材料,臨回北京時,收購站看傳達室的老頭跟業務員開玩笑說,你們大老遠來,我這兒有塊石頭你們要不要。業務員一看笑了,原來老頭指的是他平時坐著乘涼的一塊石頭。這塊石頭看上去就是塊廢料。
老頭好說歹說非讓業務員捎帶手買走,結果給了他200塊錢,把這塊石頭運到玉器廠。到廠後,一砣切開,露出中間的白砂心,許多設計師看後,都認為它沒什麼價值,棄之不用。偏巧王仲元的徒弟楊世昌得知此事,告訴了王仲元。王仲元憑自己的慧眼,認為它是罕見之寶,果然切開後,是塊黑白藍三色瑪瑙。
他因材施藝,巧奪天工,琢成了龍盤。這件龍盤堪稱玉器一絕,是前所未有的稀世珍寶。北京工美博物館的館長曾建中對記者說,現在陳列的每件玉器幾乎都有一段掌故。它既能告訴我們如何琢玉,又能告訴我們怎么做人。看來中國的玉文化可挖掘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