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裂變:軍閥與五四

北洋裂變:軍閥與五四

一個軍人集團的裂變,一個少為人知的五四。五四不僅是思想史上的標誌事件,還是政治史中的一個巨大事件場域。學生運動只是五四的表面浪潮,其下洶湧的,是那個時代紛繁複雜的軍閥政治——各個軍閥和政壇派系都在搗鼓五四,而五四最終對於民國政治的走向,起著扳道工的作用。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以往的五四研究,跟五四關係密切的軍閥和政客,比如直皖之爭,官僚政客中的親日派和親英美派之爭,全都為人忽視了,好像五四期間,這些政壇上的要角,全體失蹤了一樣。另外,五四運動作為一個政治事件,它的運作是怎么回事?怎么動員的,怎么宣傳的?運動中的學生跟商民是怎樣的關係,跟軍警又是怎么回事?好像都是一筆糊塗賬。

其實,五四對於中國政治的走向,不僅在直皖之爭上扳了道岔,在走向激進的大方向上,也推了一把。但是,中國最終走到今天,原因其實很多,五四絕非根本性的推動力。

編輯推薦

《北洋裂變:軍閥與五四》:用散文書寫的政治史,從新視角切開的五四。

所謂北洋軍閥,史家公認,是始創於袁世凱的一個軍人集團。但凡一個集團,規模大了,都會在內部形成派系……袁世凱的垮台,不是因為討袁軍力量有多么強大,而是他在制度堅持和民族主義兩方面都聲名大損。五四之後,貌似強大的段祺瑞皖系集團,也在這個方面吃了虧。

回到當時,五四運動在民族主義的大旗下面,弄臭了皖系,卻給了直系一個機會,因此他們加入運動的合唱,最終導致你未唱罷我登場。北洋軍閥分裂,直皖開戰,皖系倒台。而五四新傳統,在革命中和革命後的中國,其實蕩然無存。弔詭的是,革命後的大陸,年年都紀念五四,把五四捧得很高,但五四精神其實根本就沒有蹤影。不僅德先生、賽先生不見了,連新文化新文學也沒剩下什麼。

作者簡介

張鳴,浙江上虞人,長於北大荒。出生趕上鳴放,故日:鳴。竇文濤評道:一出生就是右派。年幼時最大的理想是做圖書管理員,好每天有書看。及長,幻想當作家,變成文學青年。一輩子養過豬,做過獸醫,大學學的是農業機械,最後誤打誤撞,成了大學教歷史的老師,眾人眼中的學者。一生坎坷無數,碰壁無數,頭撞南牆不回頭,不是牆破,就是我亡。由幼及長,從黑板報算起,寫過的文字無數,黑板報都擦了,小說都燒了,所謂的學術文字和隨筆評論,留下來的比較多,有些變成鉛字,好像有十幾本了,均遺憾多多。年過五十,沒有長進,再活五十年也許能好些。

圖書目錄

寫在前面的話

我為什麼會研究起五四來

附圖北洋人物群像[二十位]

第一幕:斑駁的武人背影

山東和青島問題

二十一條

西原借款

日元背影里的兩件大事

皖系“帝國”

武力統一:巔峰上的噩夢

第二幕:被遺忘的角落

巴黎和會上的中國外交迷失

外交疑雲下的學生運動

學生與軍警

文明中的暴力故事

悲情製造

抵貨運動的是是非非

第三幕:五四運動好玩的零碎

花界裡的愛國運動

洋人下毒的魔咒

租界裡的鎮壓事件

兩個人日記里的五四

三個賣國賊

在親日與賣國之間

第四幕:被五四引爆的北洋裂變

五四運動里的軍人聲音

直皖之間:由裂痕到溝壑

中國的火藥桶湖南

吳佩孚與湖南的“驅張”運動

吳佩孚和他幕僚的兩種趨時

吳佩孚變臉:文戲與武戲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