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長江口北岸與崇明島之間,北緯31°34′~31°52′,東經121°10′~121°50′。長江口被崇明島隔開分汊的北側水道,或稱北支、北泓道。又因上段鄰江蘇海門市,故又稱海門水道。公元14世紀至18世紀初,曾經是長江的主要入海水道,18世紀中葉以後長江主泓道南移,北支水道迅速淤淺。北支水道西起青龍港,東至連興港,長80公里,青龍港附近江面寬2公里,航道最深不足2米,口門位於江蘇啟東連興港東側,寬達15公里,呈喇叭口狀,沙洲密布,航道曲折,最淺處水深僅0.8米。1958年後除上段青龍港以上尚能通千噸級輪外,已逐漸喪失航運價值。
相關詞條
-
撫遠水道
黑龍江幹流在撫遠縣城以東約10公里處分汊為南北兩支,北支為黑龍江幹流,南支即撫遠水道。 撫遠水道向東南流去,再次分汊為南北兩支。 撫遠水道的南支繼續向東...
自然環境 歷史概況 -
徽饒水道
徽饒水道,由北道昌江河(閶江)與南道樂安河(婺江)構成,是徽州與饒州之間進行商業往來的重要通道,也是一條水上移民之路,與徽杭水道齊名。元末明初的洪武趕散...
簡介 北道 南道 北道沿線城市·祁門縣 北道沿線城市·浮梁縣 -
徽杭水道
徽杭水道,徽州通往外省的兩大水道之一,與徽饒水道齊名。徽杭水道溝通了徽州與杭州,是由新安江-錢塘江構成的水路通道。該水道的東西兩端分別是江南繁華的的杭州...
簡介 新安江 富春江-桐江 -
長江口[長江流入東海河口]
的淺灘、暗沙等。崇明島將長江分成南北兩支水道:長江口北支水道現日漸縮窄,水...。14~18世紀中葉以後長江主泓道南移,北支水道迅速淤淺。西起青龍港,東至...水道與浦東新區、寶山區及江蘇省太倉市、常熟市相望。隔長江口北支水道...
位置境域 水文特徵 河汊水道 島嶼沙洲 主要支流 -
圖說長江河口演變
長江江陰—入海口水道變遷、近50年來北支水道萎縮淤淺、近50年來南支水道...第三章 近50年來長江河口北支水道萎縮淤淺第一節 近50年來長江河口北支水道變化特徵第二節 北支水道萎縮淤淺的判別標誌第三節 北支水道萎縮淤淺...
內容簡介 目錄 -
《圖說長江河口演變》
歷史、1860—1958年長江江陰—入海口水道變遷、近50年來北支水道萎縮...年來長江河口北支水道萎縮淤淺 第一節 近50年來長江河口北支水道變化特徵 第二節 北支水道萎縮淤淺的判別標誌 第三節 北支水道萎縮淤淺的基本原因...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
沂河
。發源於魯中南山地的沂源縣西部,源頭有南、北二支:北支源於魯山南麓;南支...南北兩支。北支名浚河,上游叫唐村河;南支叫溫涼河。北支浚河發源於山東省...,以沂河幹流築堤、疏浚、裁彎、切灘、護岸和開闢分沂入沭水道為主;1954年到...
概述 源頭 支流 河道變遷 水文特徵 -
長江口
沙洲或暗沙並岸,由分汊水道並為單一水道,河床趨於穩定。歷史上長江口曾七次...河口。北支潮差較南支稍大。潮流在口內為往複流,出口門後向鏇轉流過渡,鏇轉...53億立方米。長江沖淡水的影響最遠可達濟州島附近。枯季鹽水入侵一般可至南北支...
簡介 長江口水域 歷史演變 水豐沙富 水文研究 -
長江入海口
之後,縮窄為5.0km。長江河口縮窄的特點是沙洲或暗沙並岸,由分汊水道並為單一水道,河床趨於穩定。歷史上長江口曾七次沙洲並岸。其中除最近兩次由於...4.62米,屬於中等強度(平均潮差為2~4米)的潮汐河口。北支潮差較南支...
歷史 演變 地理 長江口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