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寨鎮

北寨鎮

北寨鎮位於渭源縣東北部,東接大安鄉和隴西德興鄉,北與秦祁鄉接壤,西連新寨鎮,南與清源鎮毗鄰。南北長17公里,東西貫15公里,總面積144.28平方公里。全鎮4252戶1860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57人。二00五年人均純收入1411元,人均占有糧296公斤。鎮政府駐前進村街道,距縣城15公里。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北寨鎮位於渭源縣北部,東接大安鄉和隴西德興鄉,北與秦祁鄉接壤,西連新寨鎮,南與路園鎮毗鄰,南北長17公里,東西寬15公里,總面積174.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9590畝,平均海拔2070米,年降雨量400毫米,年平均氣溫5攝氏度,無霜期145天,農作物以小麥、洋芋、玉米、豆類、中藥材為主。

行政劃分

2001年3 月撤鄉建立北寨鎮,鎮政府轄13個村民委員會,89個村民小組。

社會事業

鎮 政府駐地有中心衛生院、法庭、地稅所、國稅所、派出所、信用社、供銷社、工商所、農行營業所、郵電支局、水保站、糧貿公司、供電所、中學、國小、養路道班、農機站、農技站、畜牧站等機關、事業單位 。交通便利,鎮政府駐地前進村與定渭公路、北首公路、北秦公路、北新公路四連,形成縱橫交錯的公路網,鎮區安裝了有線電視,實現自來水供應,有全國第二所全省第一所希望國小--------蘭渭希望國小。商貿興隆,經濟繁榮,是渭源縣北部鄉(鎮 )的經濟、文化中心。

中藥材種植品種有黨參、紅芪、黃芪、板蘭根、黃芩、防風等十多個品種,所產白條黨參以質優享譽隴上,所產洋芋以其澱粉含量高而遠銷省內外。2001年通過結構調整,種植中藥材17500畝,洋芋23070畝,成為渭源縣中藥材、洋芋的商品基地之 一。為投資辦廠,進行洋芋、中藥材精深加工提供了原料和廣闊的市場。

資源優勢

境內秦祁河穿境而過。地勢東高西低,最高海拔(魏家大山)2

464米,最低海拔(鹽灘)2007米。年平均氣溫5,最冷月有(1月)平均氣溫零下7,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420.6毫米,無霜期150天。乾旱少雨,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是典型的北部乾旱山區,旱災頻發,素有“十年九旱”之說。 2001年3月撤鄉建立北寨鎮,鎮政府轄13個村民委員會,89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地有中心衛生院、法庭、地稅所、國稅所、派出所、信用社、供銷社、工商所、農行營業所、郵電支局、水保站、糧貿公司、供電所、中學、國小、養路道班、農機站、農技站、畜牧站等機關、事業單位。交通便利,鎮政府駐地前進村與定渭公路、北首公路、北秦公路、北新公路四連,形成縱橫交錯的公路網,鎮區安裝了有線電視,實現自來水供應,有全國第二所全省第一所希望國小--------蘭渭希望國小。商貿興隆,經濟繁榮,是渭源縣北部鄉(鎮)的經濟、文化中心。

中藥材種植品種有黨參、紅芪、黃芪、板蘭根、黃芩、防風等十多個品種,所產白條黨參以質優享譽隴上,所產洋芋以其澱粉含量高而遠銷省內外。2001年通過結構調整,種植中藥材17500畝,洋芋23070畝,成為渭源縣中藥材、洋芋的商品基地之一。為投資辦廠,進行洋芋、中藥材精深加工提供了原料和廣闊的市場。

歷史沿革

北寨鎮原名北大寨子,因地處渭河以北,並築有堡寨而得名。解放前設渭北鎮,解放初屬第五區(後改北寨區)。北寨鎮境內曾先後設過北寨、馬蓮、鹽灘和暖陽4個鄉。1958年建立公社時為北寨(金星)公社的北寨管理區(大隊),年底撤縣時劃歸隴西縣。1962年復縣前屬北寨區工委,境內分設北寨、鹽灘公社。1964年合併為北寨公社,1983年改為鄉,2001年3月撤鄉建鎮。

行政區劃

轄前進村、鹽灘村、陽山村、陽坡村、祁坪村、小寨村、暖陽村、鄭家川村、麻地灣村、張家堡村、丁家灣村、陳家渠村、馬蓮村13個行政村

特色產業

馬鈴薯產業

經過種植結構調整,馬鈴薯種植面積已由傳統的糧食作物轉變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經濟作物,馬鈴薯生產特別是種薯繁育生產已成為當地農業生產的主

馬鈴薯 馬鈴薯

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因此,鎮黨委、鎮政府將做大做強北寨鎮馬鈴薯種薯產業,增強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產業素質方面下工夫,大做文章,使北寨鎮的馬鈴種植成為發展致富的主導產業:一是組織引導民眾積極引進隴薯系列、新大坪和k299等優良種薯,淘汰產量低品質差的老品種,不斷提高洋芋產量,2007年調進隴薯3號等系列良種230噸;

二是切實抓好農業科技示範點建設,按照在縣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分別在316國道和定渭公路沿線種植馬鈴薯精品片帶,提高種植集約化程度,增強規模效應”的要求,定渭公路沿線的小寨、前進、暖陽、麻地灣、陳家渠等村集中連片種植馬鈴薯,全鎮種植面積達2.8萬畝。總產達到63000噸。

中藥材產業

北寨鎮的自然環境和土質條件,為中藥材的種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產環境。因此,通過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積極推廣科學種植,現在已成為渭源縣GAP標準化種植、白條黨參的主產地,每年黨參面積達到2000畝,年生產黨參(乾藥)20萬噸,由其丁家灣、祁坪、馬蓮、陽坡、陽山等村種植的黨參因產量高、質量好深受廣大藥材客商的信賴,產品遠銷廣州、深圳、廈門等南方城市,並取得了可喜的經濟效益,為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畜草產業

北寨鎮充分發揮地理優勢,將山大溝深、地廣人稀的不利因素變為發展畜

蟲草雞 蟲草雞

草產業的聚寶盆,依託封山禁牧、荒山造林及退耕還林還草等項目的實施,種植優質牧草5000畝,其中在前進、麻地灣、張家堡等三村建成千畝良種牧場3個,為發展舍飼養殖儲備了充足的草料資源。全鎮共引進小尾寒羊1000多隻,發展養殖戶200多戶。引進秦川黃牛150頭,發展養殖戶200多戶,為扶貧開發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基礎,為實現扶貧發展基金的滾動模式創造了機會。在全鎮的13個村發展南山放養蟲草雞20萬隻,在張家堡村建成了隴芋獺兔養殖場,年內獺兔存欄數達16000萬隻,生產的獺兔具有其皮毛密度大、兔皮質優,其肉質鮮美、營養豐富、無污染,是優質的無公害肉食品,深受皮商歡迎。

勞務產業

鎮黨委、鎮政府把勞務輸出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積極組織鎮區的富餘勞動力外出打工掙錢,增加收入。

一是建立健全農村剩餘勞動力檔案,完善鎮村勞務輸出管理網路。各村每季度向鎮政府上報一次勞務輸出報表;

二是制定勞動產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輸出計畫,2007年輸出勞務工6000多人次,實現勞務收入3200多萬元;

三是採取多種形式,抓好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培訓,已配合有關部門完成勞動技能培訓550人次。

工業發展

北寨磚瓦廠

北寨磚廠位於北寨鎮前進村三社,定渭公路與北秦路

北寨磚瓦廠 北寨磚瓦廠

的交匯處,該廠始建於2003年,並於2004年開始投資生產。在廠長史海臣的苦心經營之下,在條件、技術和管理各方面極差的情況下,靠廣大職工愛崗敬業、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的精神,現有固定資產80萬元,年生產紅磚500萬塊,產值90萬元,現擁有職工60人,在2004年至2006年連續三年被評為鎮先進企業。

北寨鎮小寨磚瓦廠

北寨鎮小寨磚瓦廠地處小寨村南灣社,定渭公路旁,距北寨鎮政府7公里,該廠創建於2004年,占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現有職工50多人。主要以生產機制普磚為主。在廠長王志明的精心經營下,現有磚機一台,輪窯一座,推土機一台,廠內備用貨車兩輛,固定資產達40萬元,年產量達300多萬塊,銷售收入達60萬元左右,可創純利潤10萬元。

城鎮建設

北寨鎮高度重視小城鎮建設,早規劃,早動手,在建設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下大力氣抓小城鎮建設,主要與鎮屬及駐鎮各單位協商,動員他們帶頭拆遷建設,從而全

面帶動農戶拆遷工作。北寨衛生院、派出所、法庭、供銷社、郵電所等單位已完成拆遷任務,拆遷房屋70間1000多個平方米,前進臨街農戶6戶農戶完成拆遷新建任務,兩戶開工建設。 同時,北寨鎮領導幹部開動腦筋,用土地換取資金的辦法,對現有市場進行搬遷建設,規劃在前進二社建成北部最大的農易市場,在北寨原信用社院內建成農資市場,在前進一社建成北寨鎮小型粉條加工廠,從整體上擴大了北寨鎮區容量,為發展打下了基礎。

北寨鎮小城鎮建設還面臨著很多困難,最大的困難就是民眾反映強烈,而資金短缺的徑一路下水道埋設工程,大約還缺資金50多萬元無法解決。

平安建設

北寨鎮認真開展“平安建設”活動,堅持“三到位、四堅持、四注重”即:思想認識到位,組織網路到位,管理制度到位;堅持發揮基層黨組織“第一道防線”作用,堅持大力宣傳提升單位民眾安全防範意識,堅持“平安聯創”及時解決難點、熱點問題,堅持做好“五類人員”的幫教轉化工作;注重事先預防,注重安全生產防範,注重流動人口管理,注重人、物、技、協防。

發展規劃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提高黨在農村的執政能力為主線,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增強黨的先進性為核心。

嚴格按照《北寨鎮2007—2011年“雙培雙帶”工程實施規劃》,堅持“依託項目促發展,調整結構增收入,夯實基礎固成果,組建協會富農民,典型帶動樹榜樣,開展幫扶聚民心”的思路,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為全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和和諧社會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