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概述
賽艇運動是在戶外進行的一項水上運動項目,它被公認為最能體現團隊精神的體育項目之一。世界上著名的大學:英國的劍橋、牛津,美國的耶魯、哈佛,大洋洲的墨爾本大學、悉尼大學,日本的早稻田、慶應大學都有賽艇隊。
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是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每年在泰晤士河上的賽艇對抗賽。這項始於1829年的八人艇對抗賽已經組織了180多屆。在比賽時,沿岸觀眾達百萬之多,吶喊聲、助威聲此起彼伏,100多個國家、地區進行電視直播,場面激烈,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而參加學校以此為契機,通過組織校友會、聯誼會,把比賽辦成了一個重大的綜合性盛會,從而達到了擴大影響、廣辟財源、擴大實力的目的。
據北大賽艇隊領隊石運佳回憶,當時舉辦兩校賽艇比賽的原意也是仿效牛津和劍橋,希望以此增加一個對外合作和交流的視窗。
這個目的也確實達到了。1999年的第一場比賽通過中央電視台的直播就成了全國關注的新聞。以兩校在國內的地位,比賽被定名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百年賽艇對抗賽”時,也沒有人懷疑這個比賽會中途夭折。
有承辦比賽條件的各地政府也紛紛邀請兩校到當地比賽,一時間國內邀請賽、國際邀請賽使北大和清華的賽艇隊成為兩校對外的重要名片。所到之處,當地校友都趕來捧場,場面熱鬧宛如一個小型的校慶。
通過邀請劍橋、耶魯等名校的賽艇隊來比賽,全世界都知道北大和清華的賽艇隊。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大螢幕上都出現過北大、清華賽艇隊的身影。
賽事變化
石運佳說,第一屆純粹是娛樂性的,“當時是學校自己的一個老師做教練,隊員也是在校內挑選臨時組成”。
1999年7月28日在北京昆玉河上的比賽,北大賽艇隊勝出。
北大的勝出對清華震動很大。當年,清華聘請了國家級賽艇教練李榮華和趙衛星執教賽艇隊,隨後在學校開展大規模的賽艇隊員選拔。據清華賽艇隊前任隊長孫超在央視訪談中回憶:“是海選。在學校里體育課成績相對突出,並且有一定的運動基礎的運動員或者學生都可以報名參加,一層一層選拔,之後到千島湖進行進一步的考核,最終成為賽艇隊的隊員。”
2000年5月27日,第二屆北大清華賽艇百年對抗賽如約在昆玉河舉行,這次清華大學賽艇隊以較明顯優勢獲勝。
2001年北大開始招收賽艇項目的體育特長生。高中沒有賽艇項目,所以主要是在練籃球的學生中挑選身體素質好的同學。要求身高在190公分左右,手臂伸展比身高長,這樣在划槳時動力臂長,身體有優勢。隨後,清華也開始招收賽艇項目的體育特長生。
在清華賽艇隊持續占有優勢的情況下,2003年北大聘請了國家級教練員吳衛平做主教練,時任中國國家賽艇隊總教練的周琦年擔任北大賽艇隊總教練。
至此,兩校的賽艇對抗賽娛樂的性質逐漸淡化,競技的色彩逐漸增強,甚至都像專業隊一樣開始了封閉集訓。到後來,兩校每年在賽艇隊的投入都近百萬元。
石運佳說:“學校從來沒要求過賽艇的比賽一定要贏,勝負無所謂,贏了也沒獎勵。但賽艇隊不這么想。以前兩校的競爭都是在專業學術領域,在社會公眾領域兩校直接的競爭,只有賽艇比賽這一項。這個壓力是以前沒有預想到的。”
劃的寂寞
在西方國家人們從事賽艇更多的是一種優雅的享受,而在中國賽艇則是一個相對冷門的項目。
北大賽艇隊隊員關磊說,雖然賽艇隊在北大所有運動隊當中是取得榮譽最多的,但在同學中卻是最陌生的,“除了每次比賽勝利後在圖書館前掛起的橫幅能讓人知道還有個賽艇隊,可能有一半的同學連賽艇什麼樣都不知道”。
賽艇隊運動員平時的力量訓練在室內,而下水訓練需要到郊區。“未名湖的水面長度,三槳就到頭了。”關磊說。
對2005年入學的關磊來說,4年的大學生活假期幾乎是零,時間最長的集訓是在2007年,封閉集訓了7個月。所以他們見到同學的機會也確實很少。
在出國比賽中,關磊發現:“賽艇在西方國家的受歡迎程度,就像兵乓球在中國的普及程度一樣。”而且最大的差別是,在國外大學,賽艇運動員都自己買設備自己訓練,純粹是愛好。
關磊說,國內不能普及的原因之一是,“賽艇很貴,一條8人艇國產最便宜的也要20多萬元,一條槳就4800元,一部專用划槳訓練的機器16萬元。個人根本喜歡不起。”
所以與國外院校相比,這項運動遭遇了水土不服,既無民眾基礎又無場地基礎,“劃的不是賽艇是寂寞。”關磊說。
低調取消
雖然,北大和清華兩校都不是搞競技體育的,賽艇比賽的初衷也不是要搞競技體育的比賽,但是比賽就要有輸贏,參與其中很難說不在乎結果。尤其是雙方實力差距不大時,就更難以平靜對待。
2008年8月,在福建舉行的比賽中,清華賽艇隊超過北大3個艇身率先衝過了終點,而隨後裁判長宣布,因清華有選手不符合本次比賽參賽資格規定,因此成績無效,北大獲勝。
2009年10月,在天津北大、清華賽艇隊再次交手中,北大的一名選手也因參賽資格問題而被取消比賽成績。而這次的比賽,成為了兩校賽艇隊最後一次比賽。因為,兩校比賽中都曾使用專業運動員的事,被放到了桌面上。
在天津比賽的當晚,承辦比賽的天津市政府舉辦慶功宴。在宴會上,當著天津市領導、水上運動管理中心領導、北大、清華兩校領導及眾多嘉賓的面,“請槍手參賽”的事被人“不合時宜”地提出來。據當事人回憶:“當時校領導臉上非常掛不住。”
就此,一個原本打算延續百年成為經典賽事的比賽,在過完它十歲生日之後早早夭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