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11座 非正規垃圾填埋場的科技治理

由於歷史的原因,目前在北京地區形成了非正規垃圾填埋場1011座,垃圾積存量8000萬噸,占地2萬畝,存在對地下水和大氣的污染隱患,亟待治理。2006年以來,北京市科委與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先後兩次立項,共同投入376萬元啟動了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治理技術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並利用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完成了27處非正規垃圾填埋場的環境整治。用5~7年的時間全部完成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治理。屆時,北京的環境將更加優美、宜居。

北京市非正規垃圾填埋場現狀
截至到2008年底,經18個區縣調查統計,北京市垃圾積存量在200噸以上的非正規垃圾填埋場共有1011處,這些垃圾填埋場以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主要是裝修垃圾)為主,總積存量在8000萬噸,占地2萬畝。
北京市四環路以內沒有非正規垃圾填埋場,四環至五環路之間有33處,估算垃圾積存量為2200多萬噸,生活垃圾約占75%,建築垃圾約占25%,分布在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大興等五個區;大部分非正規垃圾填埋場分布在五環至六環路之間和六環路以外,總計978處,約占總數的97%,估算垃圾積存量為5800多萬噸,生活垃圾約占90%左右,建築垃圾約占10%。

這些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沒有防滲措施和覆蓋導氣系統,存在大氣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污染隱患,亟待治理。

水污染方面,由於填埋垃圾的發酵和自然降水的淋濾或地下水的浸泡,產生出高濃度有機滲瀝液。其中含有難以生物降解的芳香族化合物、氯代芳香族化合物、磷酸脂,鄰苯二甲酸脂、酚類和苯胺類化合物等。滲瀝液會對地下水產生長期的影響,造成地下水污染,使地下水出現水質混濁,有臭味。COD、三氮含量等指標嚴重超標。

此外,北京市實施南水北調工程進京後,北京市地下水資源將得以涵養,地下水的水位將逐步回升。由於地下水位的回升,使得涵養地區包氣帶在地層內的空間相應變小,同時使得飽水帶在地層內的空間變大。在南水北調受水區內的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有近百處,地下水水位回升後,這些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會受到地下水不同程度的浸泡,從而產生大量的浸出液體,浸出液體中的污染物質進入地層內的含水層後,會對附近的地下水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時在大氣降水的入滲作用下,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淋瀝滲出液體將加大對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

在大氣污染方面,填埋垃圾發酵會產生大量填埋氣,填埋氣中含有大量的惡臭物質和可燃氣體,不經過任何處理的填埋氣造成了大氣污染和安全隱患。如填埋氣中的甲烷易燃易爆,當其與空氣混合比達到5%~15%時,極易引發爆炸和火災事故。

在土壤污染方面,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污染物質和有害微生物,它們直接進入土壤後。會對土壤環境和農作物生長構成嚴重威脅。大量不可降解的塑膠袋和塑膠餐盒被埋入地下,百年之後也難以降解,使垃圾填埋場占用後的土地幾乎全部成為廢地。

非正規垃圾填埋場不僅占用了大量土地資源,而且存在對地下水,大氣等的污染隱患,對北京市市民的生活質量構成極大影響和危害,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刻不容緩非解決不可的重大問題。
積極開展治理非正規垃圾填埋場的科技攻關
2006年以來,北京市有關政府部門和科研單位開始關注非正規垃圾填埋場對環境的污染問題,北京市科委與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適時啟動了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治理技術的研究工作。2006~2007年,北京市科委先後撥付了340萬元科研經費,支持北京市環境衛生設計科學研究所承擔“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治理需求分析與技術選擇研究”,“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污染現狀調查評價與治理技術研究”兩個課題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基本摸清北京市非正規垃圾填埋場形成的原因,數量、分布和污染狀況;完成了國內外相關治理技術的調研工作;提出非正規垃圾填埋場風險分級方法和治理技術選擇標準,提出按風險等級治理非正規垃圾填埋場的具體技術方案,利用上述科研成果,已完成了27處非正規垃圾填埋場的環境整治。2009~2011年,北京市科委還將撥付850萬元的科研經費,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配套1000萬元支持北京市環境衛生設計科學研究所進行“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治理技術與示範工程”課題研究,屆時通過對大型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治理的示範工程,進一步開展輸氧抽氣技術適用性及穩定化條件的研究、開展陳腐垃圾減量資源化,安全釋放被垃圾占用的土地以及土地再利用的研究工作,最終制定出指導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治理的技術工程規範,治理驗收及後期維護監測標準等。使治理後的場地消除環境污染,可進行二次利用或實現生態恢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