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香界寺

北京香界寺

香界寺位於北京西山餘脈平坡山龍王堂西北,是八大處中面積最大的一座寺院,因這裡山勢平緩,又名“平坡寺”。該寺創建於唐乾元初年(758年),明洪熙元年(1425年)重建,改稱“大圓通寺”。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再次重建,改稱“聖感寺”。乾隆十三年(1748年)經重修改名為“香界寺”,意為“香林法界。”

概況

香界寺,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八大處公園,是一座漢傳佛教寺院,為八大處第六處。

香界寺的建築從山門到藏經樓,依山勢順坡而建,前後六個院落、五層殿堂,殿宇宏大、門戶重重。一進寺門,有石台階,長達數百級,拾級而上,就到大乘門。有副楹聯:“一竿竹影敲明月,半榻松風臥白雲”,把這裡的幽靜環境,雅潔風景一語道盡。寺的規模比其他七處大,過去是帝王游山時休息的地方。現在寺里還保存著清乾隆年間的“行宮”和“藏經樓”。
現存建築多馬明清遺物,寺院以藏經樓為中心,以東西“弄樓”圍成方形庭院,左右有鐘鼓樓,東邊是乾隆行宮。中為正殿,供奉大佛三尊,兩旁有十八羅漢彩色塑像。行宮上層設皇帝寶座,對面大廳懸乾隆親題“緣淨平畢”匾額。
藏經樓有三組,主樓內供有千手千眼觀音,旁有高大藏經櫥四個,內藏佛經756部。左樓為禪堂、廚庫;右樓內供奉著歷代住持傳賢牌位百餘個。藏經樓前庭院寬敞,院內栽種了牡丹、芍藥、丁香、木槿、櫻桃、紫藤羅等珍奇花木。最為珍貴的是一棵明代所植玉藺花,高與樓齊,花開時節,馥郁滿庭。一般是暮春開放,芬香四溢,瓣潔白,蕊金黃,相傳是明代所植,為八大處中僅有的一株。殿東乾隆的行宮,規制與寺院不同,規模宏壯,點綴極佳,前廳前面有眺遠齋,遊人到此,開門遠眺,令人心胸豁然開朗,京西的峰巒、平原、綠樹、雲煙,盡收眼底,實絕妙遊覽處所。

歷史

香界寺創建於唐朝,起初稱“平坡大覺寺”。明朝重修時,改稱“大圓通寺”。清朝康熙年間重修,改稱“聖感寺”。清朝乾隆年間又重修,改稱“香界寺”,沿用至今。

以山命名的“平坡寺”,始建於唐代。15世紀,明代翠微公主葬在這裡,才改平坡山為“翠微山”。到l425年,平坡寺建設得已經有相當規模。古書記載,“殿前後凡三重,因山勢為之,愈後則愈高,皆翼以長廊”(見明王直著《王文端集》。古籍記載,當時的香界寺“門戶重重,殿宇巍巍,規模宏大,為本山諸寺冠”,殿堂依山而建,大小共176間。現存建築多是明、清兩朝興建的。香界寺的五層殿堂是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樓。造里自建寺以來即為歷代帝王登山野遊休憩之所,明成祖朱棣的重臣,也曾是出家人的姚廣孝說:“平坡最幽勝,真學佛者所宜處,好游之士所必也。”所以,他在《題平坡寺》詩中讚嘆:“平坡杳杳挹西湖,徑斷樵行敗葉鋪。泉落石河滌愈急,雲歸沙樹遠疑無。夜堂風靜紓帷幔,曉井霜寒響轆轤。但得餘生辭世綱,卷衣來此曰跏趺。”香界寺內還有一珍貴文物,即在大殿院內左右各有一通石碑,左側碑兩面分別刻清康熙帝和乾隆帝書寫的寺史碑文;右側碑石正面刻的是康熙書寫的“敬佛”兩個大字;碑陰側是一幅“大悲菩薩自在真像”的線刻,菩薩的面部雕著鬍鬚。據《法華經》說,觀世音本系男性,他是印度一位聖王的長子,名叫不珣。不珣和他的父親、弟弟都跟隨釋迦牟尼出家修道。觀世音又名“觀自在”。觀世音表明他“大悲”,觀自在表明他“大智”。菩薩有很多化身,能化現各種身相以“救苦救難”,化做女相祗是其中一種。觀音臥女相出現,大約始自南北朝時代。中國佛教在隋唐時達至鼎盛,廣大女性信徒需要一位接引女性的菩薩;封建社會,女性閨房中總不能掛羅漢像,當然以胸垂瓔珞,髮髻披霰,秀麗慈祥的女菩薩為適宜。有人認為,女相觀音的出現,說明大乘佛教不再認為“女身污垢”而排斥女性。還有種說法,認為男女之相乃凡夫見解,證到羅漢、菩薩位後,純為金剛體,已無所喟男女之別。如此依佛法而論,香界寺碑的留須觀音線刻像也就雖特而不奇了。
香界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將近20畝,規模宏大,依山就勢,層層升高,過去是八大處最輝煌的寺院。

建築

香界寺布局沿中軸線左右對稱,自南向北依次為:
藏經樓以東是乾隆帝的避暑行宮,俗稱“行宮院”。行宮院院門朝西,院內建築雕樑畫棟,有遊廊、奇石。乾隆帝在乾隆十二年夏、乾隆十三年冬、乾隆十四年春、乾隆十八年秋四次駕幸香界寺和行宮院,留下不少詩篇和墨寶。康熙帝、乾隆帝、嘉慶帝、宣統帝,偕后妃曾多次在行宮院居住。進入行宮院,首先是一座敞軒,面闊三間。敞軒以東是寢宮,面闊五間,是帝後居所。寢宮前有抱廈,檐下懸掛“取暢山情”匾額,明柱掛對聯:“山色溪聲淨理了可悟,風清月白勝賞良有因”,均是乾隆帝御筆。寢宮內設有蟠龍寶座。寢宮以南是眺遠齋,檐下懸掛“綠淨平皋”匾額,是乾隆帝御筆。眺遠齋為倒座式,和寢宮相對,形成完整的院落。院內有多株古藤蘿,年齡超過二百年。眺遠齋內懸掛“豁達煙霄”匾額,另有兩塊楠木中堂詩匾,均是乾隆帝御筆。眺遠齋內設御座,從眺遠齋可眺望玉泉山、
頤和園昆明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