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院

北京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院

課程與教學研究院系從事課程與教學論二級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專門機構,是我國課程與教學領域高水平的綜合性學術基地之一。

課程與教學研究院是從事課程與教學論二級學科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專門機構,是我國課程與教學領域高水平的綜合性學術基地之一。其前身是改革開放初期成立的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首任所長為彭德懷元帥夫人浦安修女士。2000年教育科學研究所併入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2009年以教育科學研究所為基礎組建北京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院,是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下設的實體學術機構,也是全校課程與教學論學科建設的組織牽頭機構。

1.歷史沿革

北京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論學科歷史悠久、積累深厚。我校在創辦之初,就開設了教授法或教授法原理等課程,系我國最早開展課程與教學論研究和教學的院校。百餘年來,本學科名家薈萃,碩果纍纍,一直是我國課程與教學理論研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陳寶泉、李建勛、黎錦熙、林勵儒、袁敦禮、傅種孫等名家大師均對課程與教學問題有精深研究,對本學科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新中國成立後,在一批高水平專家和學科帶頭人如胡夢玉、嚴士健、王策三、裴娣娜等帶領下,我校課程與教學論學科繼往開來,進一步得到發展提升。近年來,依託“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本學科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研究力量繼續壯大,在主要研究方向形成了明顯特色和優勢,取得了不少高水平和影響大的研究成果,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諸領域均做出了重要貢獻。

2.管理團隊

研究院管理團隊包括行政管理團隊和學術委員會兩部分。

行政管理團隊負責研究院的日程運作。院長:王本陸研究員;副院長:郭華教授,綦春霞教授,梁威研究員,王磊教授(兼)。

學術委員會負責重要學術事務的決策與諮詢。學術委員會主席:叢立新教授。

3.學科隊伍

本學科梯隊結構較合理,綜合實力較強。截至2012年4月,編制內教學科研人員22人,其中正高職稱6人,副高職稱11人,中級職稱5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21人。全校課程與教學論專職教學科研人員70餘人,其中正高職稱16人,博士生導師14人。主要學科帶頭人有:王本陸研究員,叢立新教授,郭華教授,綦春霞教授,梁威研究員,鄭國民教授,王磊教授,劉恩山教授,王民教授,郭玉英教授,李春密教授,王薔教授等。

4.人才培養

本院開設課程與教學論專業二級學科碩士點和博士點,主要招生方向有:教學論,課程論,國小教育,數學教育,環境與科學教育,腦科學與教學改革等。還開設有國小教育專業教育碩士點,招收課程與教學論4+2研究生。全校課程與教學論學科招生方向覆蓋中國小各學科(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科學、環境、體育、藝術等),共11個二級單位招收本專業碩士生。據統計,近三年(2008-2009、2009-2010、2010-2011學年)全校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共畢業學術型碩士生195人,博士生49人,4+2研究生118人,教育碩士536人。

5.科學研究

本學科重視基本理論建設,提出了教學認識論、主體教育論、教學改革論等原創性理論主張,在學術界具有重要影響。本學科強調關注重大實踐問題,深入實際開展套用研究,在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教研室建設與發展、校本研究與學校改進等諸多領域開展了積極探索,產生了重要實踐影響。本學科眾多學術成果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勵。2007年以來,本院教師發表CSSCI論文88篇,出版學術著作、教材、譯著等55部,主持省部級課題17項。各類橫向課題40多項,總計經費超過1000萬元。

6.社會服務

本院非常重視開展各種社會服務工作。長期從事名教師、骨幹教師專業發展,學校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進,區域教育發展與改革等綜合性教育科研服務工作,在一些區域建立了長期的科研合作基地,受到廣泛好評。此外,還有大量的專項科研成果轉化與實踐套用項目,如主體教育理論與實踐、變異理論與課堂教學改進、中國小國學課程與教學模式探索、教研室建設與教研員專業發展、薄弱校教學改革、校本研究與學校發展、環境教育與可持續發展教育、課外科技教育活動、數學分層測試卡套用、教學心理與學習指導等。

7.學術交流

本院重視開展多種多樣的學術交流活動。不定期舉辦各種學術會議。本院鼓勵教師在國內專業學術團體中發揮積極作用,院長王本陸研究員現任全國教學論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副院長郭華教授現任全國教學論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副院長梁威研究員現任北京市教育學會副會長、北京市中小學生學習困難研究會會長。

本院重視與國內外高校、研究機構、出版機構、中國小等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希望共享智慧資源,促進共贏並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