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宋慶齡同志故居

北京宋慶齡同志故居

宋慶齡同志故居坐落在北京風景秀麗的什剎海後海北沿。門前水天相映、碧波漣漪,堤岸楊柳輕揚,院內曲徑迴廊,樓堂亭榭;湖水環繞,山石嶙峋;綠樹濃蔭,花香四溢。是一處雍容典雅、幽靜別致的庭園。故居占地面積兩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約五千平方米。原是中國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父親醇親王載灃的府邸花園,也稱西花園。

簡介

北京宋慶齡同志故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就計畫為宋慶齡在北京修建一處住所,但她一再遜謝。1962年,周恩來總理受黨和政府的委託,親自籌劃,決定藉此王府花園,精心設計改造葺舊更新,在原來主體建築迤西,接建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層主樓,作為宋慶齡的住所。1963年4月,宋慶齡遷居於此,1981年5月29日逝世,共在這裡工作生活了18個春秋。

1981年5月1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授予宋慶齡同志“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榮譽稱號。1981年10月中央決定把此處住所命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同志故居”,並由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在鄧穎超、廖承志等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關懷和直接領導下,對故居進行了全面修整,保留和恢復了宋慶齡生前工作、生活原貌,以其原狀進行陳列,在全國範圍內收集文物、資料,籌辦了“宋慶齡同志生平展”。是年5月29日,值宋慶齡逝世紀念日之際,由鄧穎超親自揭幕,故居正式對公眾開放。現已成為“青少年教育基地”。

故居里的主要建築是清一色的灰筒瓦卷棚式頂,大部分保留著原王府花園的布局和風格。其中有:前廳“濠梁樂趣”(這裡原名”益壽堂”,對面是座戲台,“濠梁樂趣”匾原掛在戲台後台的南面,前臨南湖,故借用莊子《秋水》篇里知魚之樂的典故而名。在改建宋慶齡寓所時,拆除了戲台等建築,將此匾換在“益壽堂”上。)後廳“暢襟齋”,東廂“觀花室”,西廂“聽鸝軒”(因原“聽鸝軒”接建主樓,而將此匾移到“暢襟齋”的東耳房上。)與新建的主樓相接。這一組前廳七間,後廳五間兩進,兩廂各三間的四合院,由一條蜿蜓的遊廊與隔湖對立的“南樓”相連。南樓兩側的假山上,東有扇面形的“亭”,西有角形的“聽雨屋”,左右呼應。在南湖的東北角上,一座六角攢尖頂的“恩波亭”翼然俏立在遊廊當中。這些建築上的匾額現在都完好地保留著。這不僅說明宋慶齡對祖國歷史文物的愛護,也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宋慶齡的愛護。在十年動亂之初,黨中央就明確指出,宋慶齡是第一位重點保護對象。在那“大破四舊”的動亂年月里,有人曾鼓動衝擊宋慶齡的住所,是周恩來總理挺身而出,把宋慶齡比作“國之瑰寶”,竭力保護,使宋慶齡以及她的住所免遭劫難。

歷史沿革

自明朝初年元通惠河一段圈入皇城之內,漕運船隻達北京城外不再入什剎海,什剎三海便與漕運無關。與漕運有關的商家紛紛改營他業,在三海沿岸大量修建佛寺道觀和貴族宅園。從元到明僅在什剎海旁興建的“蓮花社”、“臨錦堂”、“米氏漫園”、“定國公太師圃”、“劉孝廉鏡園”、“相國方公園”、“劉茂才園”、“萬喜園”等就有十餘處。在明末清初明珠入住以前該宅邸的歸屬雖無從可考,但大體上也應是一座貴族宅院。

明珠宅邸

納蘭明珠,滿州正黃旗人。生於清太祖努爾哈赤天聰九年(1635年),其祖父為明末雄踞於今遼北開原東城的海西女真,葉赫部酋長貝勒納蘭金台什。清太祖天命四年(1619年),在東北女真諸部爭雄的鬥爭中,金台什被努爾哈赤縊殺,女真葉赫納蘭部也被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並滅。金台什之子、明珠之父尼邪韓轉而隨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滾征戰,在滅明戰事中因立功升佐郎中,光祿大夫。明珠是尼邪韓次子,12歲喪父,其兄資政大夫鄭庫撫養成人。明珠自幼聰穎好學,“辯若懸何,兼通滿漢語言文字”,富於權謀膽識,順治七年(1650年),以17歲少年任鑾儀衛雲麾使;康熙三年(1664年)31歲時任內務府總管;康熙五年(1666年)33負時授弘文院學士,擢刑部尚書,後任都察院左都御使,兵部尚書。康熙十二年(1673年)與戶部尚書朱思翰,刑部尚書莫洛力清撤三藩平叛有功,深得康熙皇帝的倚重。康熙十六年(1677年)升任武英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加太子太傅,與索額圖同為宰相。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索額圖失寵去職,明珠獨為首輔。於是他賣官鬻爵,貪賂山積。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被彈劾罷宰相職,但經濟上未受損失。於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卒,享年74歲。什剎海後海北沿的宅院及西花園何時成為明珠宅邸的時間上限當不早於康熙三年(任內務府總管時),其下限當不晚於升任武英殿大學士、宰相的康熙十六年(1677年)。此宅由明珠購置後,又歷明珠子納蘭性德(納蘭成德)、揆敘、揆方,孫福哥、永福、永壽,曾孫瞻岱、寧琇,玄孫達洪阿,終約至四世孫成(承)安,共六代百餘年。

關於現在的宋慶齡故居是否就是當年明珠宅邸的花園眾說不一,但故居記憶體有康熙帝親筆御題“五峰挺秀”一匾懸掛於“暢襟齋”後面。按清朝律制,皇帝為王公大臣所題的匾額不得私自轉贈和移動。“五峰挺秀”當是明珠府第的遺物。另外,明珠的長子納蘭性德是當年京師有名的才子,擅長詩詞。在性德的《淥水亭集》中有詩曰:“階前雙夜合,枝葉敷華榮、疏密共晴雨、卷舒同晦明。”其中的“雙夜合”指兩棵“明開夜合樹”(俗名衛茅),如今仍生長在南樓的石階前,樹齡當有300餘年,可應明珠宅邸花園說。

成親王府

清乾隆年間,明珠的四世孫成(承)安,因牴觸權臣和珅而被羅織罪名,抄沒府第和家產。這裡曾一度成為和珅的別院,但已經遠不及明珠當年的豪華。在《嘯亭續錄》中記有邊袖石的詩句為證:“平泉花木翠迴環,相國樓台在此間。對頭池涸誰能記,淥水亭荒不可尋。”

嘉慶四年(1799年),皇帝愛新覺羅· 琰命和珅自盡,抄沒其家產,並將此宅邸賜給他的兄長永,按王府建制改建為成親王府。成親王永瑆是清高宗乾隆帝的第十一子,自幼聰明過人,讀書用功,詩文精潔,書法從師歐、柳而自成體系。乾隆帝對他十分鐘愛,常臨幸其府第。於乾隆五十四年封成親王,六十年分府,即明珠舊宅。朝中任領班軍機大臣,兼總理戶部三庫,頗有實權。 琰破例允準成親王府引玉河水入園。這是在清朝的北京城內,除皇家宮苑外,唯一引用玉河水入園的王府花園。為此,成親王永 建了一座“恩波亭”,以謝皇恩。

嘉慶四年十月,因替洪亮吉呈遞批評嘉慶朝政的奏摺,而被罷去軍機大臣要職,在家閉門思過。此後,他意志消沉,終日流連於花木,詩書畫之間,直至老死。其子綿 ,先他而卒,贈郡王。其曾孫載悅,襲成郡王。載悅長子溥莊,襲貝勒。溥莊入繼嗣毓橚,同治十一年襲貝子爵。

醇親王府

到了光緒十四年(1888年),皇帝愛新覺羅·載 已經親政,原太平湖的醇王府(俗稱七爺府)因是載 的出生地而成為“潛龍邸”,不能再作府邸。又因當時成親王永瑆的後代因襲降爵,到了毓橚時已降為貝子,慈禧太后下令將宅邸交與內務府,遂賜給載 的生父奕 ,成為新的醇王府。為與太平湖的前醇王府相區別,稱此醇王府為北府。慈禧太后和光緒帝先後撥銀16萬兩以資修繕。翌年,府中正院,住宅等大部分竣工。1890年,奕 死,修醇王府經費已所剩無多,至使西花園只修繕了東部、南部主要工程。

1909年,光緒帝載 死,無子。慈禧太后令載 胞弟載灃之長子溥儀入繼同治帝載淳為嗣,兼祧光緒帝以繼皇位。載灃被封為監國攝政王,所以在宣統年間,此府又稱為攝政王府。又由於這裡是皇帝溥儀的出生地而又成了“潛龍邸”,於是決定在府右街以東、文津街以南(今中南海西北部)建設新的攝政王府。新府的土木工程初竣,尚未進行彩繪,清朝就覆亡了。

辛亥革命以後,載灃仍舊住在醇王府(攝政王府)。1924年溥儀被逐出皇宮後,也在這裡暫住,後去天津,又去東北。其間載灃曾遷居天津,1938年回到北京,就住在西花園內。1947年,載灃在王府住宅區(鍾靈所)前院辦了一所競業學校,後來遷至龍華寺(現為後海幼稚園)。

1949年9月,解放軍進入北平以後,載灃將醇親王府全部房屋賣給國家,王府中路、東路作為衛生部機關,西路和花園建起了國立高等工業學校。1961年開始改建西花園,成為宋慶齡寓所。1963年4月,宋慶齡遷居於此。在她逝世後的第二年,闢為“宋慶齡故居”對外開放。

珍貴藏品

故居展廳中展出的收藏有一萬多件,其中有十分珍貴的孫中山先生的部分遺物,宋慶齡母親送給她的結婚禮物,各個時期國內外友人、外國元首、政府饋贈的禮品、紀念品,往來書信手稿、原版照片、宋慶齡的遺物等。

參觀須知

乘車:

55路公共汽車德勝門站下車沿後海北沿向東即是。

5,815,819,834,734路公共汽車果子市下車,沿後海夾道向南即是。

捷運環線積水潭站下車沿西海、後海北沿向東行約10分鐘即到。

44路德勝門站下車。

開放時間:

宋慶齡故居全年開放無休息日,開放時間:

4月1日——10月31日 9:00——17:30

11月1日——3月30日 9:00——16:30

票價:

成人 20元;學生 5元;團體票優惠。

教師節向廣大教師免費開放,憑教師證入場。

“六、一”兒童節向少年兒童免費開放。

國慶節、中秋節期間開放晚場。

殘疾人持證免費入場。

離休幹部持證免費入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