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 (原“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於2002年1月經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2016年8月29日,經編辦批覆,將北京市交通行業節能減排中心整合併入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並將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更名為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
科研條件
交研院 秉持“以科研帶動技術,以技術支持決策”的理念,集中全市研究力量,整合各方面的智力資源,系統地研究交通問題。交研院依託北京市政府特聘崗,引進世界知名科學家,推進技術研發與創新, 設有國家能源計量中心(城市交通),擁有北京市、交通運輸部重點實驗室:城市交通運行仿真與決策支持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城市交通節能減排檢測與評估重點實驗室及城市交通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博士後工作站。
交研院致力於服務政府政策諮詢、推進技術攻關。開展北京城市交通發展戰略、政策和規劃的研究;跟蹤研究城市交通熱點和瓶頸問題;組織協調有關交通研究機構的研究工作,並綜合研究成果向政府提交實施對策方案;匯集和發布城市交通信息,編寫城市交通發展年度報告;在城市交通發展的重大問題上為市政府決策提供依據;開展交通行業節能減排戰略、規劃、政策的研究;編制本市交通行業節能減排標準;承擔本市交通行業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分解以及節能減排監測、統計、檢測、評估等方面的工作;開展交通行業節能減排政策宣傳、技術推廣、交流與合作等相關工作。
科研成就
交研院自成立以來,編制完成多項政策綱領性檔案,勾繪出新時代北京交通發展藍圖;依託科技手段,研究制定諸如緩堵、公交優先、高速公路免費通行等方案,對實施效果進行監測,並通過數據分析提出改良措施;開展公交線網規劃和軌道交通技術研究,保障綠色出行;結合相關區縣的實際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交通規劃方案,並推進其貫徹落實。
交研院先後承接了國家“863”、“973”、“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工程院等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十餘項,並與呼和浩特、成都等國內城市及歐盟、PTV、瑞森基金會、世界銀行、美國能源基金會、美國MIT、華盛頓大學等國外機構開展廣泛的研究合作,實現了多個領域技術的引進、吸收、再創新,完成千餘項國內外交通諮詢和技術研究項目,形成大量科研成果,榮獲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項三十餘項、專利及軟體著作權五十餘項,編制多項國標、地標,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500餘篇。
機構設定
交研院院現有員工百餘人,專業技術人員占90%,設戰略研究所、交通規劃所、軌道交通所、智慧型交通所、綜合研究所、節能減排中心、研發中心、行政辦公室和計畫發展部九個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