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山說

秦皇登之,是必萬人除道,百官扈從,千人擁挽而後上也。 於是齊人苦之,而名曰勞山也。 顧近寄所著《日知錄》,內辯勞山三則,又與前說不同。

勞山,在萊州府即墨縣境中。崑山顧寧人炎武序《勞山圖志》曰:“自田齊之末,有神仙之論,而秦皇、漢武謂真有此人在窮山巨海之中,於是八神之祠遍於海上,萬乘之駕常在東萊,而勞山之名由此起矣。山皆亂石砏岩,下臨大海,逼仄難度,其險處土人猶罕至焉。秦皇登之,是必萬人除道,百官扈從,千人擁挽而後上也。五轂不生,環山以外,土皆疏瘠,海濱斥鹵,僅有魚蛤,亦須其時。秦皇登之,必一郡供張,數縣儲待,四民廢業,千里驛騷,而後上也。於是齊人苦之,而名曰勞山也。”楊太史觀光,《致知小語》曰:“山祖崑崙,起自西北,勞山居東南,為中國山盡處。行遠而勞,所以名也。”二說未知孰是?以理揆之,顧說為長。顧近寄所著《日知錄》,內辯勞山三則,又與前說不同。
【作者簡介】 見王士□詩《贈勞山隱者》。本文錄自王士□《池北偶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