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動物胚後發育(animal postembryonicdevelopment)幼體從卵殼中孵出或從母體產出後發育為成體的過程。完成胚後發育的重要標誌是達到性成熟。有些動物需要經過幼蟲變態階段。這種發育稱間接發育,見於紐形動物、軟體動物、昆蟲、棘皮動物和兩棲類等大多數動物不需要經過變態,稱直接發育。
以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昆蟲變態和兩棲類變態為例。
昆蟲變態
類型很多,由簡單到複雜,主要可分為5種。(1)無變態有數次蛻皮,但各齡幼蟲的形態無多大變化,故又稱原變態,如低等昆蟲中的衣魚、跳蟲和雙尾蟲等變態。還有一種次生性的無變態,是由於幼蟲與成蟲的生活環境相似所形成,見於虱和無翅蝗等。(2)半變態由幼蟲變為成蟲時,一部分幼蟲器官退化消失,另一部分則保留,如蜉蝣、蜻蜓等變態。(3)漸變態各齡幼蟲與成蟲之間無多大差異,主要變化在於各部比例和體型逐漸變大,以及單眼等器官發生等,如蝗蟲的變態。以上三種變態均無蛹期發生,它們統稱為簡單變態或不完全變態,其各齡幼蟲統稱為若蟲。(4)完全變態是典型的有蛹期的變態,可見於內翅類。其幼齡幼蟲多呈蠕蟲狀,缺乏複眼和外翅,其翅芽埋於幼蟲的角質層下到蛹期才外露有的幼齡幼蟲有不發達的觸角和胸足,或有暫時性的腹足和尾毛,還有的全部缺乏足、口器和觸角等末齡幼蟲(即蛹前幼蟲)蛻皮後進入蛹期,變成的蛹常在圍繭內不吃不動,同時體內的幼蟲器官壞死分解,成體器官芽則在生長發育,變為成蟲後破繭而出初孵出的成蟲大多色灰白,翅小而皺,隨後翅變硬而展開即顯示成體形態,如粉蝶的變態。(5)復變態是一種完全變態的複雜形尤其不同齡幼蟲形態各異,如蕪菁的變態,它包括活動性強的柄形幼蟲,變得粗大的蝴形幼蟲和最後不活動的塑形幼蟲,然後進入蛹期,由蛹再羽化為成蟲。各類變態都有組織分解和組織生成的變化過程,有的是純破壞性變化或純建設性變化,還有的是既有破壞又有新建的居間性變化,其中白細胞和巨噬細胞對組織的分解和吞噬很重要。昆蟲變態過程的發生受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調控(見內分泌系統),分泌的蛻皮激素、保幼激素、促蛻皮激素和蛻皮抑制激素參與控制昆蟲的蛻皮和由幼蟲向成蟲的變化,其中包括器官芽的發育和蛹化期的表現等。
兩棲類變態
其幼體有尾。蛙的蝌蚪形態在孵化前即已出現孵化後經歷幼蟲生長期、變態初期和變態頂峰期變為小蛙,再由小蛙過渡為成蛙。(1)幼蟲生長期口長出角質顎和角質齒,頭兩側生出鰓蓋,內鰓形成,眼位於頭背部兩側,無眼瞼表皮生出許多大型色素細胞,肛門位於背方肺芽生出,消化管加長並盤曲。(2)變態初期先生後肢而後前肢,鼓膜發生,眼睛變大,肛門移至體外後端腹側。(3)變態頂峰期幾乎全部組織器官都在發生變化,以適應將來陸生生活的需要。如角質顎脫落,口唇部長有細齒,眼球更加突出並移向背側,眼瞼生出,口變寬,顎肌發恣肉質舌生出尾逐漸消失,後肢不斷伸長消化管變短,內鰓退化,肺迅速長大,舌顎骨和一些有助於空氣入肺的肌肉均分化出來等。兩棲類的變態受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調控,其中甲狀腺素(T3、T4)直接控制蝌蚪的變態下丘腦-垂體激素則對甲狀腺素的分泌起調節作用,參與的激素有下丘腦的促甲狀腺素釋放因子、促乳素釋放抑制因子和垂體遠側部的促甲狀腺素和促乳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