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雌性動物是沒有角的,但是如果雌雄兩種性別的個體都具有教,如在體型較大的羚羊中,雌性是用角來刺傷對手以保護她們的幼仔。那些被雄性個體用來炫耀的角狀物,是他們在打鬥中使用的武器,這些武器在雄性的發情期中可以增強他們的繁殖信心。雄性所擁有的角狀物要遠遠超出雌性,它們複雜的形狀通常是為了在頭對頭的碰撞中躲避和擋開對手的攻擊而形成的。對於鹿來說,成年雄鹿的角是每年脫落一回的;而雄性的羚羊、綿羊和野牛卻擁有永遠不會脫落的角。戰鬥通常是力量的考驗,交戰者每次都會竭盡全力攻擊對手。而且北山羊、加拿大盤羊、山羊和麝牛的爭鬥是很激烈的衝撞,爭鬥者朝著對手快速跑去,以頭互相頂撞,令人吃驚的是任何一個參與者都能禁受得住這樣的可造成頭部粉碎的撞擊。
他們能禁受得住這樣撞擊的秘密在於他們頭骨的結構。就像具有鐵頭功的人一樣,雄性麝牛擁有像防撞頭盔一樣的頭骨,這樣的頭骨可以充當減震器以減輕衝撞對於脆弱的大腦組織所造成的損傷。撞擊所產生的壓力是相當大的。例如加拿大盤羊的頭骨可以經受的撞擊是人類頭骨耐受極限的60倍。加拿大盤羊之所以能夠而受那么大的壓力,是因為它們頭骨骨板之間的齒狀縫隙使得這些骨板能夠移動,從而可以分散碰撞帶來的大部分撞擊力。
以上這些例子解釋了為什麼捲入武力競爭中的各種雄性個體會傾向於擁有更大的武器。已經滅絕了的愛爾蘭糜鹿就是這樣一種動物成年雄鹿炫耀他們強大的角,如果現代的鹿在他們面前就會顯得身材矮小得多。像如今的勇士一體這樣的武器生長起來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鹿的角,因為鹿角每年都會脫落,然後還要再重新長出來,並且這些動物還必須是有競爭力的尋食者,他們要能夠找到足夠多的食物來供應每年更換角所需要消耗的能量,這樣動物的角就必須既是雄性話力和健康的真實反映,又是戰爭中的有力武器。
隨著戰爭的逐漸升縱導致致命傷害的情況不可避免,尤其是在馬鹿等一雄多雌的哺乳動物中更為明顯。成年雄鹿有時會遭受鹿角被粉碎、腿部骨折或者一隻眼睛被刺瞎的傷害。在一個種群中,由發情期引發的戰鬥而帶來的死亡率最多可達到所有成年雄性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