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地理分布區

動物地理分布區

動物的分布區是一個地理學概念,它是指動物在地球上所占的一定地區。棲息地是生物學概念,是動物實際居住的場所。動物種的分布區是指某種動物所占有的地理空間,在此空間,該種動物能夠充分地進行個體發育,並留下具有生命力的後代。

概念

動物的分布區是一個地理學概念,它是指動物在地球上所占的一定地區。棲息地是生物學概念,是動物實際居住的場所。動物種的分布區是指某種動物所占有的地理空間,在此空間,該種動物能夠充分地進行個體發育,並留下具有生命力的後代。在種的分布區內,該種動物的種群,不可能在任何地方都能發現,它們只能生活在具有維持它們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條件的地方。這種地方即是動物的棲息地。棲息地決定分布區的結構,即決定種在分布區內的配置。棲息地是由各種類型的最小生活環境,即生物群落中具有相對一段小氣候或生物氣候的空間所組成。這種環境稱為生境。每種動物棲息地的大小,包括生境的多少,取決於種的生態價的高低。

形成擴展阻限

動物的種或其他分類類群,最初是從一個地點發生的,然後由發生地點逐漸向四周擴展分布。種或某一類群最初發生的地點,叫做發生中心或起源地。動物的現代分布區,一般都經過相當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往往地球上所發生的各種變化,如地殼運動、氣候變遷以及人類活動等,都直接地或間接地對動物分布發生影響。因此,動物種或類群的現代分布區,可能經過了多次變遷,發生中心並不一定在現在的分布區內,有時還可能相隔很遠。例如哺乳類的管齒目現僅分布於非洲,而根據化石資料分析,它卻發生在亞洲西南部。當然,種的發生中心,也可能與現代分布區相吻合,這種情況只有在一個種從出現直至現今,其分布區一直處於相對穩定的條件下才有可能。

動物的種群,由種的發生中心分布到另一地區的過程即為擴展,其給果是擴大了種的分布區。擴展一般可以分為主動擴展和被動擴展。主動擴展是指動物不依靠外界因素,只依靠自身力量所進行的一種積極遷移活動,使其分布地區擴展。被動擴展是小型陸棲動物擴展分布的一種方式,這些動物本身擴展能力較小,主要依靠外界因素如水流、風、氣候、其他生物及人類等進行擴展。

動物在擴展分布區時,往往會遇到各種障礙和阻限,對不同種的動物,起阻限作用的環境因素和程度不同。按其性質分為非生物阻限和生物阻限兩類。非生物阻限包括地形、氣候、海洋、河流和沙漠等。海洋和河流是陸棲動物擴展的阻限,所以在遠隔大陸的海島上,一般沒有哺乳類和兩棲類。高大山脈是許多動物擴展的阻限,致使喜馬拉雅山南北兩坡動物組成差異很大。沙漠也是許多動物擴展的阻限,主要是由於那裡的生存條件極端惡劣,特別是高溫和乾燥的氣候,對一般動物的生存非常不利。此外,氣候、植被帶是最複雜的生態阻限,以致於各個生態地理動物群的基本組成不同,生態特徵各異。生物阻限包括食物的不足、中間宿主的缺乏、敵害的存在,以及種間競爭等。各種動物克服阻限的能力差別很大,有些動物種能夠進行主動遷移和被動運送,克服海洋和高山的阻礙而分布到世界各地;另一些種如果沒有被動運送的可能性,而且本身固有的散布傾向不強,則輕微的阻限如海灣、不適宜的氣候帶,就能長期阻止動物的散布。

類型

陸棲脊椎動物中,除廣泛分布、殘留分布和間斷分布的種以外,絕大多數的分布區,均與一定的自然地理區域相聯繫。它們的分布區在一定的領域內,彼此相鄰或不同程度地相互重疊,形成分布區相對集中的中心,反映這些分屬於各個不同等級分類階無(綱、目、科)的種,在現階段對外界環境條件具有共同的適應性,甚至有一些種的分布區的大小與輪廓頗為相似,相互重疊。

根據種的分布區相對集中,並與一定的自然區域相聯繫的實際,世界陸棲脊椎動物常用的分布類型名稱有:全熱帶分布、環極分布、大西洋兩岸分布、太平洋兩岸分布、兩極分布、北極一帶高山分布、北方一山地分布。適用於我國陸棲脊椎動物各綱“種”的分布類型,屬於北方的有:北方型、東北型、中亞型和高山型;屬於南方的有:舊大陸熱帶一亞熱帶型、東南亞熱帶一亞熱帶型、橫斷山脈一喜馬拉雅山型、南中國型、島嶼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