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法國數學家。生於法國南特。1926—1929年就讀於巴黎高等師範學校。1933年獲巴黎大學博士學位。1936—1941年任南錫(Nancy)大學教授;1941—1947年任巴黎大學教授;1947—1978年任巴黎法蘭西學院微分與泛函方程教授。1953年被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1965年被選為美國全國科學院外籍通訊院士;1966年被選為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同時還是比利時、義大利、波士頓、格廷根、波蘭等多家科學院院士。
勒雷的貢獻主要在把拓撲方法套用於微分方程研究方面的先驅性工作,並因此於1979年獲沃爾夫獎。
1934年,勒雷和J·P·紹德爾合作把布勞威爾不動點定理及其映射度理論推廣到了巴拿赫空間形成了拓撲度理論,並建立了勒雷-紹德爾原理。通過這一工具,用映射度估計全連續運算元所具有的固定點,可以得到某些複雜的高階偏微分方程的解。這是使不動點定理適用於非線性問題的最早的延拓定理,現已成為研究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的標準工具。
1945年,勒雷為了把連續映射的局部性質和全局的上同調聯繫起來,首先引入了層和以層為係數的上同調群的概念。後經韋伊、H·嘉當及J·P·塞爾等人的改進,這些概念成了近代多復變分析及代數幾何的基本工具,是研究全純函式局部性質過渡到整體性質的有力方法,也是處理復空間的最有效的方法。1959年,他還推廣了柯西單復變數公式,得到了多復變數全純函式的積分表示公式,現被稱為勒雷公式。它是解列維問題以及獲得一類非齊次柯西-黎曼方程解的估計的重要工具。
為研究纖維叢的同倫論的需要,勒雷於1946年引入了局部緊空間和具有緊支撐的上同調連續映射的譜序列,即勒雷譜序列,並用以計算纖維空間的同調,得到了深刻的結果。1950年,J·P·塞爾把這一代數工具用到了同倫的計算,並取得了突破,為後來拓撲學的迅速發展開闢了道路。
1957—1964年間,勒雷對強雙曲型運算元進行了一系列研究,把F·約翰的方法推廣到了強雙曲型運算元。他還用數學的觀點研究了粘性可壓縮流體的納維-斯托克斯方程邊界值問題的解的存在性和解的性質問題。1934年,他還對廣義導數進行過研究,並引入了廣義微分運算元,給出了局部可積函式正規化的過程。
主要成就
他在40年代開創了譜序列理論和層理論的研究 ,這兩種理論已成為許多數學分支中的重要的基本工具。勒雷對邊值問題、不動點理論、雙曲型偏微分方程組和拉格朗日分析等方面有重要貢獻。他是法蘭西研究院的院士,也是美國科學院和前蘇聯科學院以及另外一些國家的科學院的國外院士。勒雷曾獲騎士稱號,還曾於1938年獲國際馬拉克計數學獎,1971年獲費爾特蘭尼利獎,1989年獲洛蒙蘇伊獎章。
主要著作
《雙曲型微分函式》(Hyperbol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1952)、《復變數解析流形上的微積分學》、《拉格朗日分析與量子力學》(Lagrangian Analysis and Quantum Mechanics,1981,譯自法文)。
沃爾夫獎
國際上有影響的科學獎之一。1976年1月1日,沃爾夫及其家族捐獻1000萬美元設立了沃爾夫基金會,其總部設在以色列。沃爾夫獎旨在“促進科學和藝術的發展以造福於人類”,每年給在化學、農業、醫學、物理學、數學和藝術方面的傑出成就者頒獎。沃爾夫是德國出生的化學家、慈善家和外交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移民到古巴,用將近20年時間成功地發明了一種從熔煉廢渣中回收鐵的方法,因而致富。1961年他成為古巴駐以色列大使,1981年在以色列逝世。沃爾夫獎的評獎委員會由世界著名科學家組成。每年頒獎一次,每個領域獎金為10萬美元,可由幾個人聯合獲得。由於獲獎者都是世界上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這些科學家的巨大聲譽使該獎廣為人知。又由於數學界沒有諾貝爾獎,而獲沃爾夫獎的數學家又都是極負盛名的,因此數學界對沃爾夫獎更為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