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勐拉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位於金平縣南部,地處東經102°41′—103°01′,北緯22°20′—22°45'。 距縣城公路里程45千米。
東鄰金水河鎮,南與越南接壤,西接者米拉祜族鄉,北靠銅廠鄉。國境線長39.2千米,地域面積336.47平方千米。鄉政府駐勐拉街,境內最高海拔2876.6米,最低海拔308.5米。
氣候
勐拉鄉轄區內鄉人民政府駐地勐拉街海拔310米。氣候濕熱,年平均氣溫22.6℃,終年無霜,年降雨量1629毫米,立體氣候明顯,素有“天然溫室”之美稱。
資源
勐拉鄉轄區森林面積10餘萬畝,多為殼斗科麻栗、青岡、毛木樹。竹類有箭竹、薄竹、苦竹、甜竹、吊竹等。
林中有國家二、三級保護動植物熊、猴、岩羊和為數不多的托臂猿、金絲猴,野生三七、山烏龜、重樓、杜仲等珍稀動物和珍貴藥材數十種;民族傳統文化氣息濃郁,
每年一屆的“潑水節”從2000年起被列為昆明國際旅遊節紅河分會場的重要活動點,勐拉溫泉常有遊客前來觀光、沐浴,傣族“農家樂”、“田園風光”等旅遊業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鄉轄區內現已發現的礦產資源較為豐富,有金、銅、錫、鐵、鎳、鋁、鉛、鋅、水晶石等,其中多依良錫礦、水晶山水晶礦、小白河鐵礦和鉛鋅礦、廣東小米坪銅礦、新寨銅礦、小銅廠銅礦儲量豐富,多依良錫礦品位達18.6%,三家河至老頂崗河道砂金礦品位18克/立方米,鄉內黃金儲量約1000公斤。
鄉境內有大小河流16條,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三條,分別為藤條江、三家河、蕎菜坪河,年儲水量65.34億立方米,可開發水能60萬千瓦,已開發水能17.5萬千瓦,其中那蘭電站15萬千瓦,蕎菜坪電站2.5萬千瓦,尚有42.5萬千瓦水能待開發。
人口民族
2003年全鄉總人口24858人,其中農業人口24173人,占97.2%。人口自然增長率8.2‰。世居著苗、瑤、傣、哈尼、漢、壯、拉祜、彝8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22634人,占93.6%,
主體民族為苗族和傣族,人口9434人和6934人(傣族共1631戶,總人口6934人,其中男3433人,女3501人),各占總人口的39%和28.7%。
經濟
概況
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81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829.7萬元,占總收入的38%;畜牧業收入806萬元,占總收入的16.7%;林業收入1379.3萬元,占總收入的28.6%;漁業收入25萬萬元,占總收入的0.5%元;其他收入772萬元,占總收入的16%元。糧食總產量659.44噸,
農民人均有糧233公斤,全鄉尚有貧困1290戶,貧困人口5359人。農民人均純收入138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有1個村委會,涉及農業人口13510人;在1000—1500元的有5個村委會,涉及農業人口20447人;在1500元以上的有1個村委會,涉及農業人口3726人。
農業
全鄉耕地面積22919畝,占總面積的4.5%,其中水田10653畝,旱地12266畝,糧食產量7647噸。年產橡膠1027.7噸,香蕉10571噸,草果81噸。主產稻穀、包穀、薯類、大豆等,經濟作物有草果、花生、棉花、橡膠、胡椒、香蕉、荔枝、芒果等,勐拉壩是紅河南部最大的壩子,面積16.3平方公里。水稻、包穀、大豆、花生等農作物和經濟作物一年兩熟。
勐拉鄉適宜發展橡膠、香蕉、冬早蔬菜、熱果,是全州橡膠和香蕉主產地之一,有國營、集體、民營橡膠4萬餘畝,橡膠單株產量居全國之首,有香蕉2.5萬畝,是紅河州橡膠和香蕉主產地之一,也是金平縣實施農業產業化和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基地。建立了仔豬良種繁育基地、家禽林地養殖等多個項目,帶動了熱區經濟長足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產品遠銷省內外。
交通通訊
勐拉交通便利,勐拉至縣城金平45公里的公路,已改造為柏油路,公路橫穿鄉境,村村通公路,50%的村民小組通公路。勐坪(勐拉—綠春坪和)公路貫穿勐拉南北,勐拉是金平通往綠春、西雙版納、泰國、緬絢等地的必經之路。勐拉所轄7個村委會全部已通公路,村委會至各村民小組的鄉村公路共17條,總里程91.1公里,輻射7個村委會40個村民小組。
全鄉已開通程控電話和移動市話,除蕎菜坪村委會外,其餘村委會開通電話,其中翁當和老烏寨村委會開通“PAS”無線市話,電話普及率為12%。
社會
教育
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建有各類學校35所,其中初級中學1所、完小7 所,在校生3580人名,國小入學率98.93%,國中入學率98.99%。建有幼稚園2所。基本實現掃除青壯年文盲目標,“兩基”工作順利通過了州人民政府的評估驗收。
衛生
農村初級衛生保健水平穩中有升。建有中心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室6個,個體衛生所4個。從事衛生工作醫務人員35 人,其中初級職稱22 人,中級職稱4 人。鄉衛生院順利完成了體制改革,設有病床19張,年接收病人15000人,年收入80萬元。
節日
傣族潑水節(傣歷新年),是傣族人民中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來源於“佛生時龍噴香雨浴佛身之說”。每逢節日,都要舉行法會,拜祖祭祖、潑水狂歡等活動,隆重非凡,久負盛名,在紅河州少數民族中首屈一指。
潑水節前的“開門節”(農曆三月),預示著新的一年已經開始,少男少女即日起可以談情說愛、傣族人民可以從事家園建設,而“關門節”(農曆九月)則標誌著開門節後的活動即告終止,別俱一翻民族風味與特色。
開發建設
集鎮建設
勐拉集鎮建設已先後列入紅河州40個重點小集鎮建設鄉鎮之一和雲南省“十五”期間100箇中心集鎮建設鄉鎮之一。勐拉綜合集貿市場建成並投入使用,年成交額639.7萬元。
集鎮供水、電力、通訊、衛生、環保等基礎設施齊全,賓館、酒店等接待、娛樂設施完善。集鎮新區總體規劃、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和修建性詳規已通過有關部門的評審,開發面積709畝,即將破土動工。
勐拉小集鎮建設項目規劃總面積350餘畝,工程涉及:集鎮道路網(包括給排水、電力、通訊、綠化、路燈等);集貿市場,占地40畝(包括屠宰場、大棚、農村日用品批發等為一體的綜合性集貿市場);停車場,占地40畝(包括停車、修理、建築建材、大宗物品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物流配送中心);文化中心建設,總占地面積6.4畝,建築面積9137平方米,
項目涉及文化站辦公樓、水文化廣場、水上舞台、音樂噴泉,是集文化、娛樂、集會、休閒為一體的具有勐拉特色的標誌性建築群工程總投資5100多萬元。其中:前三項為新區開發項目,總投資3600萬元,2007年8月,集鎮道路網、集貿市場、文化中心已相繼竣工,停車場正在抓緊建設之中。
水利建設
水利基礎設施得到加強。年內完成新勐村委會4個自然村的人畜引水管道網建設,總投資80萬元,修復四五村、馱馬寨、火石沖等5條水溝,投資3萬餘元,並配合有關部門實施好騰條江國際(國界)河流勐拉段堤防治理工程,治理總長1.9公里,總投資360餘萬元。
電力建設
實施了“村村通電”和第一、二批農網改造工程,電網布局不斷趨於合理。加大了電源建設力度,全鄉建成、在建和將開工建設中小水電站3座,投資10億元,新增發電裝機15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