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全鎮總面積為475.3平方公里,境內山多壩少,山區面積占99.55%,壩區面積占0.45%。地勢呈東北高西南低,境內河谷交錯、山巒起伏、河溝縱橫,條條溪流匯集南勐河,南勐河縱貫全鎮37公里,把勐庫分為東西兩半。境內最高海拔為3233米的大雪山,最低海拔勐庫大河與回雷河交匯的大河灣,為1040米。
全鎮轄16個村委會,102個自然村,158個村民小組28759人。境內集居著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等12種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1819人,占總人口的39.05%。此外,在壩區還有一個勐庫華僑農場,有10個隊,全場職工有3495人。
氣候與資源
勐庫屬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乾濕季分明,晝夜溫差大,立體氣候突出,年日照2400小時左右,年平均氣溫18℃,境內降雨量豐富,壩區年平均降水量1065mm,山區年平均降水量1700mm—1900mm。
勐庫的植被呈現南亞熱帶的景觀特點,以暖性闊葉林、針葉林為主,面積最大當數雲南松和櫟樹,其次是灌木叢、竹類。植被垂直分布明顯,生物多樣性且保護較好,全鎮森林面積45萬畝,森林復蓋率為42%。
土壤主要以紅宗土、黃宗土、黑宗土為主,土壤結構疏鬆,含沙量多,肥力中等。
人口數據
截止2008年3月,全鎮轄16個村委會,102個自然村,158個村民小組28759人。境內集居著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等12種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1819人,占總人口的39.05%。此外,在壩區還有一個勐庫華僑農場,有10個隊,全場職工有3495人。
農村經濟
勐庫鎮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產業發展,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積極培植茶葉、畜牧業、甘蔗、林紙四大支柱產業,不斷加大投入,促進了產業規模化、科技化、產業化發展。2007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6623萬元,其中第一產業(農業、林業,牧業、漁業)收入5663萬元,第二產業(工業、建築業)收入387萬元,第三產業(交通運輸、飲食、服務業、其他收入)收入573萬元。三業分別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85.5%、5.84%、8.7%。茶葉產業發展迅速快。現全鎮有茶葉面積3.05萬畝,其中高優生態茶園12971畝,無公害有機茶園2100畝,採摘面積2.16萬畝,2007年茶葉產量2341噸,產值2460萬元。畜牧業發展良好。2007年全鎮畜禽肉產量80噸,畜牧業收入1003萬元,建成牛凍精改良點3個,養牛示範小區1個,良種生豬示範基地2個。甘蔗產業穩步發展。全鎮甘蔗種植面積6483畝,其中下田2927.1畝,2006年全鎮甘蔗入榨2.2萬噸,甘蔗收入達332萬元。林業產業發展較快。全鎮累計退耕還林2.9萬畝,完成竹子種植5.11萬棚,建成沼氣池811口,白木瓜種植3600畝,核桃種植7493畝,2007年林業收入105萬元。
2007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662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89元,糧食總產量達976.8萬公斤,農民人均口糧339公斤。有茶葉面積3.05萬畝,茶葉收入2460萬元;甘蔗面積6483畝,收入450萬元;畜牧業收入達1003萬元。
境內主要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還有茶葉、甘蔗、油菜、芒果、核桃、香蕉等經濟林木和經濟作物以及豐富的藥材資源。
特色產業
茶葉是勐庫鎮的傳統支柱產業,是農村經濟和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勐庫鎮是勐庫大葉茶起源之地,勐庫素有茶鄉之稱,千百年來勐庫人民在種茶、制茶、飲茶的基礎上創造了獨特燦爛的茶文化,生長於勐庫大雪山的千年萬畝古茶樹群落,是目前國內外發現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分布最廣的古茶樹群落,是珍貴的自然遺產和生物多樣性的活基因庫。勐庫大葉茶曾在兩次全國茶樹、茶種審定委員會上與祈門茶、鐵觀音等三十個傳統茶樹良種被評定為優良品種。勐庫大葉茶以其茶峰顯露、茶條肥碩,內含物質高、茶味濃郁香甜而聞名於世。2002年雙江勐庫茶葉有限責任公司的“宮廷普洱茶”、“特級普洱茶”獲得了中國普洱茶國際學術研究會名優產品評比金獎,2003年獲雲南茶葉協會“雲茶杯”評比金獎,2004年“勐庫牌”緊壓茶(青餅)獲雲南省首屆普洱茶國際研討會組委會“康樂杯”名優普洱茶質量評比金獎。3年連獲5個金獎,彰顯了勐庫大葉茶的優良品質。現勐庫有茶葉面積3.3萬畝,其中高優生態茶園6723畝,總產量達1300噸,總產值1000萬。
新農村建設
勐庫鎮的護東村於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列為第一批“三村”建設村,亥公和忙那村被列為第二批“三村”建設村,鎮政府圍繞市委政府下達的“十四”項建設任務,按照“固糧、強茶、興蔗、壯殖、穩林”的要求,加大經濟產業建設,按照“建路、修渠、築沼、改田、安居、通水、改電、治污、美村”的要求,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村容村貌整治,按照“建協會促產業”的要求,加大科技推廣、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勞務輸出,各項工程建設順利推進。
一、是護東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
護東“三村”工程建設於2004年啟動,經過兩年的建設,基本實現建設目標要求,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56萬元,比建設初2003年增180.2萬元,增長65.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126元,比2003年增320元,增長39.7%;糧食總產82.7萬公斤,比2003年增7.86萬公斤,增長10.5%;農民人均口糧358公斤,比2003的增50公斤,增長16.2%。在2004至2005年兩年中,護東“三村”建設總投資達1181.26萬元,其中上級扶持679.3萬元,民眾自籌和投工投勞折資367.56萬元,信用貸款134.4萬元,在投資項目建設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856.23萬元,占總投資的72.5%;產業發展投入325.03萬元,占27.5%。新建村寨水泥路4571米,沼氣池343口,特色民居房105戶8354.8m2,完成邦章、壩胡、邦弄三組142戶620人、686頭大牲畜飲水工程。2005年11月護東“三
村”工程建設通過市、縣評估驗收,取得量化評分98分的好成績。
二、是亥公、忙那新農村建設取得較好成績:
產業培植力度加大。兩年來共完成茶葉種植4132畝,完成甘蔗種植1025畝。協調貸款297萬元,用於農民發展種植養殖業。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建成進村入戶水泥路10條11.6公里;完成沼氣池建設364口;兩年來兩個“三村”點共投入資金1471萬元,其中產業發展投入資金1214萬元,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257萬元。預計2007年亥公村經濟總收入達694萬元,比建設初的2005年增323.27萬元,增長87.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100元,比2005年增1109元,增長112%。預計糧食總產79萬公斤,比2005年減2.6萬公斤,減3.2%。預計2007年忙那村經濟總收入801萬元,比上年增374萬元,增長87.6%;農民人均純收入2133元,比上年增1122元,增長191%。預計糧食總產106.8萬公斤,比2005年增2.5萬公斤,增長2.4%;農民人均口糧367公斤,比2005年增11公斤,增長4.2%。
新型農業
走進勐庫鎮城子村河邊寨組,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正忙著給玉米澆水的徐大叔告訴筆者:“我們是曲靖人,在我們家鄉種植甜玉米已有10年,今年,在勐庫鎮政府的引導下,我們來到了勐庫這個水土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優越的地方,租下當地農戶的土地,帶著村裡面的人進行甜玉米和毛豆種植,教他們種植技術,到明年他們就能自己種了,我們在種子、技術上給予支持,老百姓也能在這個產業上增加一定的收入。”
勐庫鎮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結合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引進大戶進行新型農業產品試種。勐庫鎮引進冬季甜玉米進行試種,大戶和本地農戶共種植甜玉米200畝。
據了解,冬季甜玉米周期為120天,一畝地(冬季)可以種植2600株左右,成熟後帶皮收購價可達每千克2元,畝產可達2噸左右,依次計算,每畝比常規玉米可增加產值3000元。
文化教育
勐庫鎮全鎮有初級中學一所,九年一貫只制一所.中心學校一個(57個校點)國中有24個教學班,在校生1088人:國小173個教學班,在校生3220人,有學前班12個,幼兒在校生293人。共有教職工350人(國中89人、國小261人,含49個代課教師、5個臨時工)出中入學率98%、鞏固率965%。國小入學率99%、鞏固率98%。各級各類學校共占地336畝、校舍建築面積34274平方米。
勐庫鎮各學校近幾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支持下、在全體教職工積極進取,努力拚搏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勐庫中學在1995年、1996年的中考成績名列全縣第一,
2004年中考成績名列全縣第二,
1999年被縣教育局評為縣級教工之家,
2000年被評為縣級級文明學校,
2003年被評為市級文明學校。
九年一貫制學校2001年被中共雙江縣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2005年、2006年中考成績名列全縣第一。
勐庫中心學校1998年縣辦學水平達標晉級檢查評估,被認定為“一級三等”學校。先後被評為縣級、市級、省級“文明學校、文明單位、環保綠色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教工之家”、“非典防治工作先進集體”、“希望工程建設獎”等榮譽稱號。2006年在初考成績名列全縣第一。勐庫教育2006年在縣委、縣政府表彰中同時得到四個大獎(兩個先進集體獎、一個中考成績進步獎、一個初考成績進步獎)。目前,擁有一支團結奮進求真務實、教育教學管理和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全鎮教師在教育綜合改革後,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和高度的責任心竭力搞好各自的本職工作,認真做到既教好書、又育好人,為辦好家長放心、學生成才、社會滿意的教育,為走向新的征途開創美好未來,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而不懈努力奮鬥。
截止2008年4月,全鎮有初級中學一所,九年一貫只制一所.中心學校一個(57個校點)國中有24個教學班,在校生1088人:國小173個教學班,在校生3220人,有學前班12個,幼兒在校生293人。共有教職工350人(國中89人、國小261人,含49個代課教師、5個臨時工)出中入學率98%、鞏固率965%。國小入學率99%、鞏固率98%。各級各類學校共占地336畝、校舍建築面積34274平方米。
該鎮各學校在各級黨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支持下、在全體教職工積極進取,努力拚搏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勐庫中學在1995年、1996年的中考成績名列全縣第一,2004年中考成績名列全縣第二,
1999年被縣教育局評為縣級教工之家,2000年被評為縣級級文明學校,2003年被評為市級文明學校。九年一貫制學校2001年被中共雙江縣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2005年、2006年中考成績名列全縣第一。勐庫中心學校1998年縣辦學水平達標晉級檢查評估,被認定為“一級三等”學校。先後被評為縣級、市級、省級“文明學校、文明單位、環保綠色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教工之家”、“非典防治工作先進集體”、“希望工程建設獎”等榮譽稱號。2006年在初考成績名列全縣第一。勐庫教育2006年在縣委、縣政府表彰中同時得到四個大獎(兩個先進集體獎、一個中考成績進步獎、一個初考成績進步獎)。
基礎設施
公路交通
截止2008年3月,全鎮已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境內有穿境國道1條,穿境里程43公里,有鎮村公路14條189.8公里,村社公路48條161.3公里,蔗區公路17條88公里,進村入戶水泥路21條32公里。初步形成了以國道214線為主幹,鎮村公路為支線,村社公路為環網的公路交通網路,基本解決了晴通雨阻、出行困難的問題。
農田水利
截止2008年3月,全鎮共有小一、二型水庫5座,總容量450萬立方;有兩座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460千瓦。於2003年11月29日開工建設的全市最大的水利工程南等水庫杻紐工程,位於南勐河上游,水庫庫容5149萬立方,工程總投資3億多元。全鎮共有大小灌溉溝渠341條,灌溉面積7.3萬畝。2007年全鎮16個村158個村民小組中,有152個村民小組實現了通水,154個村民小組實現了通汽車,156個村民小組6636戶實現了通電,年用電101.4萬度,157個村民小組3623戶通電話,有行動電話3679戶。
全鎮城鎮有住房面積2.7萬平方米,其中鋼混結構1.9萬平方米,磚木結構0.6萬平方米;農村有住房面積44.5平方米,其中鋼混結構房3.06萬平方米,磚木結構房9.55萬平方米,土木結構房2.9萬平方米,其他3.1萬平方米;農村擁有沼氣池811口(戶),擁有電視機4991戶(台),城鎮內有柏油路面街道1條,長1.38公里,寬16米,沿街有商業、金融、茶葉、郵政、醫院、等部門19個,分布大小商鋪、旅舍、娛樂等135個。
特色產業
茶葉是勐庫鎮的傳統支柱產業,是農村經濟和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勐庫鎮是勐庫大葉茶起源之地,勐庫素有茶鄉之稱,千百年來勐庫人民在種茶、制茶、飲茶的基礎上創造了獨特燦爛的茶文化,生長於勐庫大雪山的千年萬畝古茶樹群落,是目前國內外發現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分布最廣的古茶樹群落,是珍貴的自然遺產和生物多樣性的活基因庫。勐庫大葉茶曾在兩次全國茶樹、茶種審定委員會上與祈門茶、鐵觀音等三十個傳統茶樹良種被評定為優良品種。勐庫大葉茶以其茶峰顯露、茶條肥碩,內含物質高、茶味濃郁香甜而聞名於世。
2002年雙江勐庫茶葉有限責任公司的“宮廷普洱茶”、“特級普洱茶”獲得了中國普洱茶國際學術研究會名優產品評比金獎,2003年獲雲南茶葉協會“雲茶杯”評比金獎,
2004年“勐庫牌”緊壓茶(青餅)獲雲南省首屆普洱茶國際研討會組委會“康樂杯”名優普洱茶質量評比金獎。3年連獲5個金獎,彰顯了勐庫大葉茶的優良品質。現勐庫有茶葉面積3.3萬畝,其中高優生態茶園6723畝,總產量達1300噸,總產值1000萬。
基層組織
2007年,中共勐庫鎮委員會全面推進“三級聯創”工作,共創建“五好”鄉鎮黨委1個,“五好”村黨支部16個,民眾滿意的鄉鎮站所5個。全年共有120名農村中青年自願申請要求加入黨組織,新發展黨員62名,其中農村黨員50名,黨員隊伍由2006年的841人增加到2007年的883人。各村黨員活動陣地基本達到“四個一”建設目標。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得到調整充實,改選黨支部書記5名,黨支部委員30名。現全鎮共有個黨支部25個,94個黨小組,883名黨員,其中機關黨支部9個,農村黨支部16個;男黨員738名,女黨員145名;少數民族黨員313名,離退休黨員18名,流動黨員13名。
人口衛生
勐庫鎮共建成村組衛生室29個,中心衛生院1所,設門診3個,有個體和私營醫院一所(縣仁愛醫療勐庫分院),有計生服務站1所。以醫療預防保健為主的醫療衛生網已基本形成,2008年繼續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並加快相應工作機構全部健全,全年參合率達84.3%,鄉村一體化管理進程加快,防疫、婦幼等工作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的業務素質得到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得到改善。計生工作繼續實行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的領導機制,堅持“三不變”,落實“三為主”,推廣“三結合”,採取強有力措施,強化基礎基層工作,認真落實“獎、優、免、補”政策,把政策控制與優質結合起來,做到責任、措施、投入三到們。2007年全鎮出生人口總數人,出生率為8.25‰,計畫生育率為9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7‰,獨生子女辦證戶40戶,占任務數的100%。人口增長率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質量不斷提高。
截止2008年3月,全鎮轄16個村委會,102個自然村,158個村民小組28759人。 境內集居著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等12種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1819人,占總人口的39.05%。此外,在壩區還有一個勐庫華僑農場,有10個隊,全場職工有349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