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內容
【名稱】勃克林畫 《死亡之島》
作品背景
在瑞裔德國畫家阿諾德·勃克林的許多作品中,寓有一種不吉祥因素。他那些令人為之毛髮悚然或易引起傷感的畫面,既非出自典故,也不是在描繪神話,但畫得很精細,真實而感人。觀者面對畫布,猶如身臨其境。有些美術史家說他是本世紀形上學畫派的先導,但他實際上是德國象徵主義與浪漫主義的雙生子。他的寓意畫已預示著歐洲超現實主義的誕生。
阿諾德·勃克林(1872.10~1901.1)出生於瑞士,後去德國學畫。他是德國19世紀末最有影響的畫家之一。曾到過北歐許多地方,晚年在義大利度過。1858~1861年間,他在德國魏瑪美術學校任教。
勃克林的後期作品更多的是神秘的寓意畫,《死亡之島》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它描繪死亡的結局。這是一幅富有象徵意義的哲理性作品,畫上展現一座色彩綺麗的陰森孤島,由於真實而細膩,景象使人觀後心悸:一條引渡死者的船,正駛向小島,四周是茫茫的海面,島上懸崖絕壁,穿白色衣服的死神直立在船頭上,船上載著棺材。這是一個逼真的死亡幻象,一個逼真的象徵物!它是一幅風景畫,也是北歐民間流行的、以死神為題的風俗畫。
島上有參天的黑綠色柏樹,此乃是生命之樹。這又使人聯想到人類種族的世系,因而在這裡的死與生,構成了一個含蓄的象徵。柏樹,在古代希臘羅馬神話里,是一種陰間的樹,墳場的樹,故這個孤島意味著是死亡的歸宿地,島上的石壁上現出一排排的門洞,裡面安放著棺材;而民間又把柏樹視作永恆的長青樹,它是悼念死者的標誌。不論如何聯想,《死亡之島》的主題無疑是在渲染生與死的對立。而勃克林卻只簡單地說:它是一幅夢境畫。 據當代人記述,德國許多中小資產家庭,幾乎都掛勃克林的這幅《死亡之島》,足見它在北歐人民心中並不意味著不祥,也許他們更懂得生與死的辯證關係。後來此畫又啟發了俄國的著名作曲家謝爾蓋·拉赫瑪尼諾夫,他那聞名的交響曲《死島》即是以此畫為他的靈感源泉的。
勃克林的藝術在德國是非常特殊的,他的著名油畫《俄底修斯與卡呂普索》(1883年)、《怪物沛斯特》(1898年)、《黑死病魔》(1898年)等,閃爍著德國世紀末思想與哲理的光輝。
《死亡之島》作於1880年用蛋膠水彩繪製在桃花心木板上,有111×155厘米,現藏巴塞爾國立美術館。此畫還有多幅變體,分別藏於歐洲各博物館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