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得名
勁松位於北京城的東南部,在20世紀初出版的北京地圖上,今勁松地區標註的地名是“架松墳”。因其墓地上有六棵古代的龍松,彎曲著主幹有架木支撐而得名。當年是北京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這架松的主人是誰呢?就是赫赫有名的清代開國功臣肅武親王豪格,是清初八家鐵帽子王(即世襲罔替)之一。約在20世紀40-50年代,架松墳的六棵古松先後枯死或被伐。這個旅遊景點便逐漸消失了。
20世紀70年代,政府投資在這裡建設居民住宅社區,1981年1月決定成立街道辦事處。給辦事處取個什麼名稱呢?朝陽區人民政府有位熟讀《毛澤東詩詞》的工作人員,提議將“架松墳”三字,改為“勁松”二字。理由是毛澤東1961年9月9日,寫有七絕《題廬山仙人洞》詩一首,有“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之句。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勁松地區陸續落成了勁松東街、勁松中街、勁松西街、勁松路、勁松南路、勁松北路等。
勁松概況
勁松街道是北京市朝陽區的街道之一,下設並管轄勁松北社區、勁松東社區、勁松中社區、勁松西社區、農光里社區、農光東里社區、磨房北里社區、八棵楊社區、大郊亭社區、農光里中社區等10個社區。勁松街道地處北京朝陽區西南部。是北京的常駐居民比較多的街道。
轄區面積5.2平方公里,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建成的純居住型社區,地區總人口12萬人,其中62.3%為國有汽車、化工機械產業離退休職工,老齡化人口超過18%。由於勁松是改革開放初期建成的第一批成建制的小區,社區配套設施不健全、小區道路、綠化、排水等基礎設施老化,為了讓12萬居民民眾共享改革發展帶來的成果,勁松街道經過多方努力,在區委、區政府大力支持下,將地區老舊小區全部納入改造規劃,進行統一升級改造。此次小區改造緊緊圍繞“辦奧運、促和諧”為主題,凸現了人文奧運特色。
包含區域
勁松、勁松橋(東三環)、農光里、磨房北里、八棵楊、大郊亭勁松街道建設
一、確立了朝陽區工業發展回顧型主題社區
街道將老國有工業企業職工宿舍區定位為工業發展回顧性主題社區。一是籌建朝陽區工業發展博物館及勁松地區文體活動中心。該中心將收集朝陽區有關工業歷史發展的圖片、資料、機器等歷史素材,為朝陽區展示工業發展史提供一個展示空間。二是建設朝陽區工業發展文化街。該街區位於農光里社區中部的農光里路,全長近一公里,街道將在社區大門、居民樓門和城市雕塑中充分展示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國有工業企業最為輝煌的歷史成就,通過圖片、彩繪、標語以及工業機車、工業機械等工業元素,把整個街區塑造為上世紀的工業園區形式。三是在小區改造中,本著修舊如舊、恢復原狀的原則,對樓體按照原有色彩進行粉飾,對樓區內的院落進行修飾,使小區改造完畢後,既煥然一新,又保留歷史特色。農光里工業主體型社區建成後,將為朝陽區增添一塊新的文化創意園區,街道還將通過重點招商形式,吸納一些文化創意企業和藝術家到農光里地區開展經營活動,促成勁松地區與潘家園古玩街區的遙相呼應,塑造朝陽區東南部的文化品牌。
二、確立了傳統民族文化型社區
街道將回族居民聚集的磨
房北里社區定位為傳統民族文化型社區。一方面,拓寬道路、休整綠地、建設排雨設施,提升居民居住質量;另一方面,在回族民眾占90%的磨北一區建立一個民族文化活動廣場,文化廣場主題牆彩繪民族風情故事,街心花園建設一處民族特色的小會館(兼社區居委會),社區樓體外立面全部使用回族民眾喜愛的綠色、黃色等顏色,在公園中還將建立一種民族文化長廊,介紹中國各個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民族文化型社區落成後,將為朝陽區增添一塊體現民族特色,增進民族團結的新街區。
三、確立了安全健康教育型社區
街道將在社區管轄面積較大,社區不易完全封閉的勁松北社區建立安全健康教育型社區。一方面,結合社區面積達、人口多、院落多的特點,在每個小的院落中都建立文化牆、精神文明宣傳欄、樓宇文化等宣傳載體,著重宣傳防火、防盜、防騙等安全防範知識;另一方面,藉助該社區有一個小公園的特點,在小公園中建立一個類似朝陽公園中的消防安全展示台,陳列消防用具、介紹防火知識,並通過造型各異的公園座椅、果皮箱等設施提示消防安全,形成一個消防安全主題教育公園;第三,結合該社區市民學校完善、文化教育資源較為充足的優勢,創辦安全教育課堂、講康教育課堂、民樂賞析音樂會。該安全健康教育型社區建成後,不僅能為周邊區域增添一處安全教育宣傳陣地,而且能夠形成一個安全教育示範社區。
四、確立了綠色綜合節能型社區
街道將農光東里社區定位為綠色綜合節能型社區,該社區於2007年建成了地區第一個雨水綜合回收系統,實現了綠化用水與水灌溉,同時2012年在該社區的改造中,又設定了節能環保宣傳長廊、節能環保知識角,並在社區設定節能小發明、小創意展示建,匯集居民節能環保亮點,並通過在各個樓門設立的綠色節能優秀家庭宣傳欄(樓門文化宣傳板),宣傳節能環保家庭,宣傳節能環保理念。
五、確立了人文關懷型社區
街道在老齡化人口超過27%的勁松東社區實施人文關懷型社區建設,一方面,在小區改造中全部建設盲道、建設樓房坡道,方便殘疾人和老年人出行;另一方面,集中社區
商業資源,建立規範的便民理髮店、便民菜站,方便居民生活。第三,因地制宜、清理樓區私搭亂建,騰出空間建設休閒小廣場,設定休閒座椅,最大限度關懷關愛老年居民。
六、確立了奧運文化型社區
街道將毗鄰二環路的勁松西社區定位為奧運文化型社區,藉助臨近二環路的特點,宣傳奧運文化、襯托奧運氛圍,同時在社區內建立了一處奧運主題公園,將奧運發展是用彩繪的形勢、圖片展覽的形式展示給居民民眾。在奧運文化創場上,設定了奧運知識宣傳欄、中國奧運金牌運動員簡介,使該社區成為周邊區域開展人文奧運教育的小課堂。
七、確立了傳統中華文化型社區
街道將知識分子較為集中的勁松中社區定位為中華文化型社區,一方面,社區樓門文化、宣傳欄更多的使用了傳統典故、成語故事等傳統文化因素;另一方面,在社區改造中將過去一些過時的標語口號更改為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使社區文化氛圍進一步加強;第三,利用社區小廣播,開設民樂賞析課堂,由街道民樂協會工作人員在清晨和傍晚播放清靜幽雅的古箏等傳統民樂,使居民在社區內就得到文化的享受;第四,改造原有的小區公園,通過更換樹木,增添中國人最為喜愛的梅、蘭、菊、竹等植物和建設中華文化主題牆,將孔子、老子的一些名言名句雕刻在文化牆上,來提升文化品位。同時
在小公園內搭建中國傳統民族涼亭、修建孔子、孟子雕塑,使園區更為體現中國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