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一個有經驗的助產士對產婦的幫助可能會超過一個產科大夫,因為其工作性質決定了助產士集接生、護理於一身,且在產程中對產婦的陪伴時間要較產科大夫多,因此也能更細緻的捕捉到產婦在整個產程中細微的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的變化。
主要工作
1、助產士在分娩室擔任以下工作:
(1)負責室內物品器械的清潔保管,保持室內安靜整潔和注意溫度、通風的調節。
(2)負責分娩室內套用物品的準備,並及時補充。
(3) 必要時充當難產助手,或擔任一部分難產急救工作。
(4)在待產室對已有陣痛的產婦做產前處置,指導及幫助進行無痛分娩的手法。並注意產程進展和變化情況。
(5)接正常產、處置新生兒。負責送產婦入休養室(病房),新生兒入嬰兒室。
(6)擔任值班工作。
2、助產士在門診及病房可擔任孕期檢查、無痛分娩、孕期衛生、嬰兒保健知識和避孕的宣傳指導和一般的護理與處置工作。注意觀察產婦回病房後子宮收縮情況,以及有無流血現象和預防交叉感染。
3、負責新生兒的護理工作。
4、在護士長(或助產士長)的領導下,協助完成對助產學校學生的臨床教學及實習任務。
職 責
1、在產科主任和護士長的領導下及醫師指導下進行工作。
2、負責正常產婦的接產工作、協助醫師進行難產的接產工作,做好接產準備,注意產程進展和變化,遇產婦併發症或嬰兒窒息時,應採取緊急措施,並報告醫師。
3、密切觀察產婦分娩前後的情況,嚴格執行無菌、消毒、隔離等技術操作常規,注意保護會陰及婦嬰安全,嚴防差錯事故發生。
4、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正確執行醫囑,準確及時地完成各項治療護理工作,嚴防差錯發生。
5、填寫新生地登記及嬰兒病案、產程觀察記錄和分娩登記、產後隨防卡。根椐需要進行產後隨防。
6、檢查、補充分娩室套用的藥品、敷料、器材、手(指)套等。
7、經常保持分娩室的清潔、整齊、定期進行消毒,遇有傳染病者,做好隔離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8、做好計畫生育、圍產期保健和婦嬰衛生工作的宣教工作,並進行技術指導。
9、指導進修、實習人員的接產工作。
10、根據需要,負責外出的接產和產後隨訪。
職業性危險因素
助產士因工作的特殊性,經常會接觸較的危險因素,從而導致與工作有關的疾病。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職業性危害。為了將各危害降至最低,最限度地保障助產士的身心健康,助產士應通過學習接受多教育,了解種危害,並且在日常工作中加強自身防護。
生物因素
經血液傳播疾病如B型肝炎(HBV)、C型肝炎(HCV)、愛滋病(AIDS)等的病原體主要存在於感染者的外周血液中,助產士在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觸到血液、羊水、惡露,從而暴露在危險因素中。有資料表明:眼、鼻、口腔暴露於污染血液和體液而感染AIDS的幾率為0.1%,皮膚暴露感染AIDS的幾率為0.1%,暴露含HBV的血液或體液的感染率為6%~30%。
化學因素
產房是特殊的工作環境,相對密閉,存在各種對人體有潛在危害的化學因素。各種消毒劑通過呼吸道和皮膚對人體造成的傷害緩慢卻不容忽視。如戊二醛有刺激性和致敏作用,可引起接觸性皮炎、哮喘和鼻炎。甲醇能誘發細胞突變,並具有累積效應。另外最近有研究表明,長期值夜班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幾率比普通女性高出8%~60%,這與夜間燈光會使體內褪黑色素分泌減少有關。助產士長期倒班,無疑成為“螢光殺手”的受害者。
物理因素
對助產士構成職業危害的物理因素主要是針頭及銳器刺傷,這也是助產士被感染的主要途徑。助產士在會陰縫合或進行各種注射操作時可因產婦不配合或操作不慎而被刺傷。據文獻報導:在醫療服務中,存在由於針刺或利器刺傷造成AIDS從病人傳給醫務人員的危險性,發生率為0.1%~0.3%;被HCV污染的銳器刺傷而感染率為1.8%。針刺傷時,只需0.004ml帶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傷者感染HBV。另外助產士在接生時保持屈側屈的體位引起腰背部疼痛,頸椎病也相當普遍。
社會心理因素
助產士的每項工作均關係到母嬰安危,責任重,使助產士在工作中精神長久處在高度緊張狀態。助產士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不可預知須緊急處理的事件,如經產婦宮口開全急診入院,新生兒窒息搶救等。
這些都會對助產士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刺激。隨著產科服務模式的改變,社會對助產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使得助產士面臨專業發展、知識更新的緊迫感。另外助產士還會受到來自人際關係、晉升、評比、學習進修及家庭等諸多問題,這些社會心理因素,都會使助產士的心理產生疲憊感。
預防措施
1. 提高防護意識 助產士在學校學習期間教材或課程設定上無職業安全防護內容,工作後接受這方面的教育也較少,致使自我防護意識淡薄。應通過學習認識到採取必要防護措施的重要性。
2 .個人防護
3 .嚴格認真洗手 洗手是防止醫院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操作前後,接觸病人後,處理病人用物後,脫手套後均套用洗手液和流動清水洗手。要徹底清洗乾淨,並且用一次性毛巾或紙巾擦乾,切不可用工作服擦手。簡單有效的洗手可消除90%以上的微生物。
4. 加強防護用具的使用 在接觸血液、體液時必須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制度,穿戴工作服、口罩、帽子、工作鞋,戴無菌乳膠手套。在操作中若手套破損,應立即更換。完成操作後不要戴手套進行其他操作如開門、抄寫記錄等,以免造成交叉感染。在非無菌操作時戴手套可有效防止工作人員被感染。美國疾病管理及預防中心在1987年頒布的《全國性防護措施》中強調,在進行有潛在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操作時應戴手套。
5. 避免針刺傷及利器損傷 助產士應規範操作程式,工作中認真仔細,不斷總結工作的技巧,避免利器針頭損傷皮膚和黏膜。如禁止將使用後的針頭套上針帽,禁止用手去弄彎或弄直針頭,針頭使用後應立即丟棄到專門的容器。給不合作的產婦進行操作時最好有他人協助。
6 .意外暴露後的處理 血液或羊水濺到眼睛、皮膚上,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局部。銳器刺傷後要立即從近心端向遠心端擠血,並用流動清水沖洗,碘伏消毒傷口並包紮。未接種B肝疫苗者可注射B型肝炎病毒高價抗體和B肝疫苗。目前對預防C型肝炎尚無有效的補救治療措施。
7 .產房定期通風換氣空氣消毒 產房應每日打開門窗,採用自然風通氣。並在每個產婦分娩後進行空氣消毒,可用紫外線消毒30min,地面、產床用含有0.5%~1.0%的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8. 提高自身心理素質和應激能力 助產士應了解在高強度工作壓力下保持自身精神健康需要對自身心理的影響,掌握一些緩解壓力的方式。在工作之餘培養良好的個人興趣愛好。多與朋友溝通,適當宣洩緊張、抑鬱等不良情緒。同時有必要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掌握一些心理技巧,提高對緊張刺激的承受能力。
9 .計畫免疫 助產士參加工作前就應進行B肝疫苗接種,並定期進行B型肝炎表面抗原系統和肝功能檢查。發現B肝表面抗原抗體陰性時,應立即加強注射。
待遇
在歐洲的待遇
在英國,雖然醫院中的大夫和全科醫生更多地參與到婦女分娩過程,但助產士仍然在護理方面起主導作用。公元1902年,議會通過了助產士法案,確定了對助產士註冊和資格證的要求,並一再主張助產士應該得到監督以確保他們高效地操作。這一法案的通過為助產士的未來提供了保障,儘管全科醫生們起初很擔心這會減少他們參與手術過程而得到的酬勞。在公元1911年國家保險法案頒布以來,全科醫生們看到,除去分娩費,他們還是收入頗豐的,這使得他們和職業醫師們的收入保持平衡。
公元20世紀20年代早期的助產士正規培訓只是有限的三個月的課程,由中心助產士委員會提供。此後培訓期不斷地延長,尤其是女性助產士的培訓經費也在不斷增加。到公元1937年,助產士們能夠得到長達兩年的培訓。到這個時候,地方政府承擔起了為她們付薪水的責任。同時,地方政府還要為參與分娩手術的醫生們付加班費。有些人覺得這使得許多婦女們不得不接受“受管理”的分娩,而這本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儘管助產士得到政府的一再保證說她們的工作會保持長期性,她們仍很失望地發現英國產科醫師協會並不允許她們實施鎮痛術。她們只被允許使用有關氣體,而卻無法提供病人所必需的各種昂貴而複雜的儀器。英國醫學聯合會建議應當由全科醫生來決定是否允許助產士來護理產婦,這樣,助產士最後只能處理簡單的“正常”分娩。
在美洲的待遇
和英國同行相比,美國的助產士為了生存所作的鬥爭就相當不成功了。隨著醫生活動的日益增加,助產士的角色及地位迅速衰落,而這一趨勢也得到了醫學行業的支持。醫生們在接管助產士角色後的既得利益使他們力圖使產婦相信助產士是不乾淨的、相信封建迷信及缺乏醫學知識。儘管如此,工人階級實際上仍極大地依賴於助產士提供的服務。
隨著時間的發展,美國助產士注定要消失在歷史舞台上。因為她們沒有接受正式的訓練,並且從公元1935年起助產被視為非法活動。產婦改由受過特殊訓練的產科護士來護理。
職業分析
幾乎90%的醫界人士認為,產婦並不是病人,到醫院來應該享受更加人性化的服務。而對於中國的助產士們來說,尊敬和信任的眼神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增多的。與他們每日的工作強度比,他們的收入卻並不高。剛工作的,月收入1500元左右。有經驗的月薪兩三千元左右。
海淀婦幼保健院護理部李主任表示,助產士的薪酬每個醫院有所不同。海淀婦幼保健院的病源比較多,知名度比較好,薪酬就比較穩定。海淀婦幼保健院各科室每年年初與醫院簽訂承包協定,每個月病人的多少、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轉率、科室增收節支情況與當月收入息息相關。
據海淀婦幼保健院護理部李主任介紹,海淀婦幼保健院的分娩量一個月近700人(包括剖腹產),一年下來要有8000多個寶寶在他們那裡降生。因此助產工作勞動強度很大。
海淀婦幼保健院產三病區劉護士長從業已經15年了。劉護士長說:“生孩子不分早晚,有時會相對比較集中,她所在的產房最多一天接生19個。一個產婦生產至少要有兩個助產士陪同,一個負責台上接生,另一個負責台下產後後續工作的處理。”
劉護士長說:“婦幼保健院的助產士都特別熱愛這個行業,雖然辛苦,但看到從自己手裡出生的孩子一切正常,成就感特別大,心情跟家屬和產婦都是一樣的。”
助產士須有上崗資格。助產士要先取得護士執業證書後,由所在醫療機構負責申請助產技術,各區縣衛生局根據申請進行考核,合格後才能上崗。
職業分析,年長助產士受歡迎。
許箏的助產士長姓劉,做護理工作已經24年了,從事助產工作17年。劉大姐說:“很多產婦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心理上的不安。很多孕婦,尤其是年輕的孕婦都喜歡指名年紀大的助產士,被指名次數最多的是我們的正副助產士長,她們都是年過40的人了。”海淀婦幼保健院護理部李主任也表示,目前海淀婦幼保健院的助產士平均年齡結構偏年輕,在30歲左右,從業八九年的比較多。
海淀婦幼保健院劉護士長說:“助產士不僅要有全面的理論知識,還要有豐富的經驗,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如果發生突發情況可以及時進行應急處理。”
前景
國際理念
強調助產士是孕婦孕期的主要照顧者,助產士要給產婦提供連續性照顧的專業醫療服務。
紐西蘭助產學的發展具有百年歷史,是世界上第一個頒發註冊護士資格證的國家,懷卡托理工學院則是紐西蘭開展助產學教育規模最大的學院。該學院助產士學士學位主管、紐西蘭第一位被授予助產士學科博士學位的MargieDuff博士在論壇上介紹說,與產科醫生主導模式不同,助產士主導模式強調助產士是孕婦孕期主要照顧者,通過助產士給產婦提供連續性照顧的專業醫療服務,能夠提高自然產率,減少妊娠期的住院時間,減少藥物鎮痛與產時麻醉,降低會陰側切率,降低新生兒復甦率,同時也能增加產婦對分娩過程的滿意度。
MargieDuff博士表示,有多種模式可以實現助產士對產婦的連續照顧。以小組模式開展連續性服務模式,由一組助產士照顧一定數量的婦女,保證婦女在分娩期有一位助產士可以全程陪伴,助產士進行產後隨訪。“助產的夥伴”關係則是連續照顧模式的又一典型代表,這種模式於1990年在紐西蘭和澳大利亞開始被採用。“夥伴關係”的核心理念是妊娠和分娩是自然的生活事件,助產服務以婦女為中心,助產士能夠獨立運用專業知識為其提供連續的助產照顧。助產士被認為是有責任心的專業人員,她們和婦女結為夥伴關係,在婦女妊娠、分娩及產褥期給予婦女必要的支持、照顧和建議。
事實證明,婦女可以從連續性照顧模式和產時連續的支持中獲益。2003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在紐西蘭,產婦的自然分娩率達到了67.4%,澳大利亞為60.8%;而產婦的會陰側切率,兩國僅為10.2%與16.1%。
現實尷尬
中國助產服務仍以產科醫生為主導,助產學仍從屬於護理專業,既非獨立學科,也無專業體系,與國際水平相去甚遠。
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主任委員葉鴻瑁教授指出,中國助產士同樣在圍產醫學保健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主要負責正常產婦接產,協助產科醫師處理難產並負責計畫生育、圍產期保健和婦嬰衛生的宣教及技術指導。近年來開展的導樂陪產和助產士一對一全程陪產中,助產士的人性化服務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降低了剖宮產率。但他同時也指出,在中國助產學仍從屬於護理專業,既不是獨立學科,也沒有專業體系,與國際水平相去甚遠,這一領域的專業化進程亟待加強。
中華護理學會婦產科專業組王立新主任認為,目前國際助產專業教育已發展成為獨立的高等專業教育,助產士必須具有本科以上的專業教育背景。但我國助產士高等教育和專業培訓十分欠缺,專業教育僅限於中專教育,醫學院校中沒有助產士的大專、本科專業設定,相當部分助產士是從護士改行,在繼續教育中也沒有專業深造的可能,只能選擇護理專業的課程進行學習。“我是自費來參加這次論壇的,領導說助產有啥可學的,不批准我來。”一位來自河南某醫院的主管護師說,“但這樣的專業學習機會太少了,我就要求休假,自費來北京了。”
王立新還指出,在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助產領域實行獨立的註冊準入制度,助產士有相對獨立的國際管理機構和組織。助產士註冊後享有基本的檢查、處方權。常規的孕期隨訪、檢查和正常自然分娩完全可以由助產士全程管理,醫院專科醫生主要負責對高危病例的管理。中國雖然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婦幼保健體系,但助產士仍從屬於護理專業,在註冊和職稱晉升上,助產專業對應的體系尚屬空白。
她分析說,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在於從業人員學歷水平偏低,缺乏專業性。同時,中國助產士人力資源匱乏,據了解,在已開發國家,助產士與生育婦女比例為1:1000,而我國這一比例為1:4000。此外,產婦對醫護人員高需求也造成了中國助產服務仍以產科醫生為主導的局面。但實際上,對於正常的妊娠和分娩,經過高等教育和培訓的助產士完全可以勝任。
未來展望
有了學會,助產士才有自己的家。曾連續三次代表我國出席國際助產士聯盟大會的王立新主任在論壇上大聲疾呼,由於專業體系缺失,中國助產學難以建立獨立的學術團體和學會,這也成為我國加入國際助產士聯盟的現實阻礙。據了解,國際助產士聯盟是一個代表來自72個國家助產士的助產士聯盟,主要致力於定義助產士角色,為助產士教育和準備工作提供指導標準。聯盟每3年召開一次國際助產大會,我國大陸雖然連續3年被邀請出席,但均以觀察員身份到會,而中國香港和台灣地區已經成為了正式會員。“有了學會,助產士才有了自己的家”。
如今,中國也有了自己的助產士聯盟。
中國助產士聯盟由孟雪老師創立,成立於2008年5月5日國際助產士日,目前擁有31個省市自治區及香港澳門台灣、紐西蘭、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阿聯、馬來西亞等華人助產人員6萬餘人;擁有青島惠康護理培訓學校、三所臨床教學醫院、一本與世界相連的《今日助產》雜誌以及產科高端服務體系實體培訓基地。是一個民間團體。
聯盟宗旨:凝聚全國助產人員(助產士、產科醫生、產科護士),提高助產技術與管理水平,讓助產士回到正確的位置上,強調助產士是低危孕產婦的照護者,產科醫生是高危孕產婦的監護者,職責分明,為母嬰提供連續性護理服務,促進國際間交流合作,提高中國自然分娩和母乳餵養率,保障母嬰安康。
聯盟願景:讓自然分娩成為人類分娩的主流,讓分娩成為愉快幸福的經歷!
聯盟管理:實名制會員管理,會員需要提交申請表和照片,嚴格按照聯盟章程,真實身份交流,注重科學實用,嚴謹治學、尊重自然規律,通過開通QQ群、信箱、微信、微博等平台與會員建立互動關係,積極幫助解決處理臨床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及時電話輔導工作中遇到困難、困境的助產人員,並專門設立了諮詢電話。
聯盟年會:每年舉辦一次“全國助產技術與管理培訓班暨助產年會”,會議規模宏大,已經連續四屆,會議專家委員會已經有國內外授課專家68位,是助產領域促進自然分娩的品牌會議。
聯盟徵文:為了傳播助產生育文化,聯盟每年舉辦一次5月5日國際助產士日徵文比賽,每屆稿件多達3000多篇文章,這些詩歌、小說、散文均來自臨床一線的作品,大多是對助產工作的感悟和對生育文化的理解,表達對生命的熱愛和對母嬰的深厚感情,激發了助產士的工作熱情,體現了助產人員無私奉獻的崇高境界。
聯盟交流:聯盟先後與紐西蘭、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香港、西班牙、阿聯等國家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開展短期考察、3個月培訓及出國學習參觀、進修等工作;翻譯了大量的外文資料,為國內外助產人員交流架起了橋樑,為助產專業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在傳播助產文化,提高助產技術,促進自然分娩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與全國各級組織進行學習交流會議100多次,積極參與中華圍產醫學助產建設、國際助產士聯盟關於中國助產專業建設等會議等。
聯盟培訓:2011年聯盟成立了青島惠康國際護理培訓學校,主要培訓產科高端服務體系七大模組(助產士諮詢門診、孕婦學校、導樂、自由體位分娩、母乳餵養、產後恢復、水育(水上早教)),其中導樂師、母乳餵養諮詢師與國家人社部合作培訓,學員完成規定課程,參加考試認定合格後,頒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的CETTIC導樂師、母乳餵養諮詢師職業培訓證書,這個證書表明持證人已通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的相關培訓與考試,具備了相應職業、級別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進入了國家人力資源部人才庫,可作為導樂師和母乳餵養諮詢師就業崗位資格憑證,也可作為國家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證明,全國通用。
聯盟雜誌:美國今日助產雜誌《Midwifetoday》,1986年創刊,是全球專業分娩雜誌,一年四期,每期一個專題。
聯盟成果:為了促進自然分娩,在翻譯導樂教材之後,聯盟聯合山東英富路醫療器械廠研發出導樂分娩支持工具,有導樂球、導樂墊、導樂車、導樂椅、導樂球架子、導樂枕、黃豆袋、冷敷袋、香薰燈等導樂配套支持工具,目前全國各地醫院都已經受益。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國助產士聯盟一路走來,得到了各級領導、專家及廣大同道們的支持和幫助,既然起航,生命不止,奮鬥不止,我們會沿著前輩的足跡為人類繁衍後代優生優育做出努力,中國古老文化,源遠流長,尊重婦女就是尊重母親,助產文化熠熠發光,一個合格的助產士應該具備的文化觀念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只要我們心中有愛,助產的明天會燦爛無比,母嬰的健康有一個理想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