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凌諾夫斯基(Malinowski)曾在特羅布里恩德島他特彆強調入類學田野調查的長期性相必要性、認為民族志工作者要了解當地人的規則相行為,通過參與觀察,在當地人文化持有的框架中去判斷,1922年,馬凌諾夫斯基發表了《西太平洋航海者》;同年,拉德克利夫—布朗的《安達曼島民》出版。自此之後,田野工作成為人類學學者的基本功,建立在田野工作基礎上民族志在人類學研究中得以建立起權威。
馬凌諾夫斯基既反對進化論關於人類物質文化的起源與發展過程的學說,也反對歷史學派關於重新理構文化史的見解。他認為文化的功能是滿足個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或滿足由文化衍生出來的包含著許多層次的制度需要。研究人類學的目的在於教會殖民當局和企業主如何更適當的對待殖民地民族、將直接統治轉變轉變為間接統治。
英國人類學家A.R.拉德克利夫—布朗構建的人類學理論體系被視為功能學派,但許多人也將其稱為結構—功能主義(structural funtionlism)。他不把文化視作可以直接考察的具體實體。他認為可考察的是實際存在的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網,也就是“結構”。社會結構是個有機整體,社會行為的各個方面之所以存在,是為了保持某個社會的結構,而不是為了滿足個人的需要、集團成員個人的歷史終結、並不中斷仕會結構的連續性,這是因為,由個人活動和相互作用構成的社會生活過程維持著這種結構,在這種情況下,集團的社會生活就使社會結構功能化了,即:集團成員個人對社會整體運行的員獻,其作用是維持、延續社會結構的平傷性。因此,可以說社會與生物體極為接近。拉德克利夫—布朗也就把社會(文化)人類學稱作“社會的自然科學”。
結構—功能主義理論在20世紀中朗曾風靡於西方學術界。但70年代後,由於在解釋社會變遷和衝突上存在許多局限性,引起越來越多的批評,面臨影響減小的趨勢。
相關詞條
-
功能學派
功能學派別名是英國社會人類學學派。功能學派並非完全由於馬利諾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同年發表調查專刊而偶然產生,它主要是當時英國的政治形勢和學術傳統的產物。
詳細介紹 歷史演變 歷史發展 創始人簡介 相關詞條 -
功能語言學派
也叫布拉格學派。結構主義語言學的主要流派之一。活動中心是布拉格語言學會。 布拉格語言學會成立於1926年10月。創建人是布拉格查理大學教授V.馬泰休斯。...
形成與發展 基本觀點 音位理論 標記 實際切分 -
結構功能主義
結構功能主義是指側重對社會系統的制度性結構進行功能分析的社會學理論。形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主要代表為美國的帕森斯、默頓等。由社會有機體論和早期功能主義...
簡介 理論內容 思想淵源 理論發展 影響評價 -
新制度學派
新制度學派(neo-institutional school)是當代西方經濟學的主要流派之一。該學派形成於20世紀50年代,60年代以後有較大的發展,它...
簡介 代表人物 形成過程 理論發展 基本內容 -
維也納學派
維也納學派(德語:Wiener Kreis),是近代資產階級經濟學邊際效用學派中最主要的一個學派。它產生於19世紀70年代,流行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
簡介 歷史 發展歷程 研究內容 分析的框架 -
建設學派
行為主義心理學派是美國現代心理學的主要學派之一,也是對西方心理學影響最大的學派之一。 天下所有的文化,都可以當做建設學派的素材。 所謂大傳播學,其內涵為...
學派的概念 建設學派的定義 建設學派的理論體系 建設學派的系統主張 -
結構功能理論
帕森斯認為,社會的結構分化包括四個基本過程。 帕森斯沒有停留在對行動者個人的分析上,系統概念是帕森斯功能理論的核心。 其行動系統的第二個層次是社會系統,...
帕森斯簡介 理論著作 主要理論傾向 結構功能分析 社會進化模型 -
弗萊堡學派
弗萊堡學派即德國新自由主義學派。弗萊堡學派的核心思想是建立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與簡單集中的領導經濟相結合的競爭秩序,正是這種“社會市場經濟”被二戰後的德國...
簡介 形成過程 經濟理論 影響 -
奧地利經濟學派
奧地利經濟學派是近代邊際效用學派中最主要的一個學派。它產生於19世紀70年代,流行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因其創始人門格爾和繼承者維塞爾、龐巴維克都是奧...
學派介紹 背景 奠基人 思想敵人 研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