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資本爭論的困境與出路:資本與收入分配理論的動態調整分析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12月1日)
叢書名: 貨幣與資本市場研究前沿叢書
平裝: 30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010053301
條形碼: 9787010053301
尺寸: 20.6 x 14.4 x 1.4 cm
重量: 340 g

作者簡介

陸長平,1965年6月生於江西省宜豐縣。經濟學博士,教授。1988年,獲江西財經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1994年,獲復旦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2003年,獲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先後擔任江西財經大學經濟學系副主任、國際經濟學系主任、國際貿易學院副院長等職務,現任江西財經大學教務處副處長。主要研究領域是西方經濟學,主要研究方向是資本與貨幣理論、產業組織理論、公共物品理論。曾在《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經濟評論》、《南開經濟研究》等刊物獨立發表論文20餘篇,論著多部。

內容簡介

《"劍橋資本爭論"的困境與出路:資本與收入分配理論的動態調整分析》內容簡介:目前經濟學研究的狀況很難令人滿意,無論是在理論經濟學,還是在套用經濟學領域的爭論似乎都沒有獲得明確的答案,經濟學家不得不更多地依賴數理統計工具對所面臨的經濟問題進行分析,而其政策建議的可行性往往受到人們的質疑。對此,人們有理由懷疑作為經濟研究思路出發點的基本理論可能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這套柳欣教授主編的《貨幣與資本市場研究前沿叢書》的最大特點是,試圖建立一種新的理論經濟學體系,並從理論與實踐的各個不同層面展示一種完全不同於主流經濟學的研究思路。目前的經濟分析完全為主流經濟學所支配,其出發點是建立在以生產函式和消費偏好為基礎的技術分析之上,即以瓦爾拉斯一般均衡理論為代表的新古典範式,其對所有國民收入統計變數和我們所面臨的經濟問題的解釋都用資源最優配置的技術關係來分析。

目錄

叢書總序
前言
第一篇 新古典傳統中的邏輯悖論
第一章 “劍橋資本爭論”:文獻綜述及悖論分析
第一節 “劍橋資本爭論”的歷史演變
第二節 悖論之一:資本計量的循環論證
第三節 悖論之二:資本倒流與技術再轉換
第四節 對悖論的反思
第二章 多要素資本與一般均衡體系的矛盾
第一節 資本數量問題的產生
第二節 邊際理論與資本計量的關係
第三節 瓦爾拉斯一般均衡體系的初始模型
第四節 瓦爾拉斯一般均衡的擴展:資本形成方程
第五節 資本形成方程的內在矛盾
第六節 不等式的引進與均衡概念的改變
第三章 單一資本要素與資本計量的矛盾
第一節 平均生產時期
第二節 威克塞爾的一般均衡觀念及其資本計量困惑
第三節 作為一種價值資本的現實困難
第四節 “資本鏈指數”與單一資本有效性的討論
第五節 資本價值計量的供給方分析
第六節 資本價值計量的需求方分析
第七節 結論
第四章 技術再轉換與總量模型的有效性
第一節 技術轉換的原因分析
第二節 技術再轉換與消費行為
第三節 實際威克塞爾效應與規則經濟
第四節 威克塞爾效應的進一步研究
第二篇古典轉形研究
第五章 剩餘學說中的收入分配與相對價格
第一節 古典利潤理論的基本觀點
第二節 維持生存的生產體系
第三節 具有剩餘的生產體系
第四節 剩餘生產體系中“勞動”要素的獨立表述
第五節 工資、利潤與相對價格的變動
第六節 聯合生產情況下的收入分配與相對價格
第七節 多種原始要素條件下的收入分配與相對價格
第八節 古典資本理論模型的進步與局限
第六章 馬克思的價值轉形與相對價格研究
第一節 引論
第二節 馬克思經濟學中的價值轉形
第三節 轉形中的兩個總量與投入價格問題
第四節 價值轉形與斯拉法的相對價格模型
第五節 斯蒂德曼論價值轉形
第六節 結論與進一步說明
第三篇 動態調整分析
第七章 線性模型與一般均衡思想
第一節 線性生產函式與投入-產出分析的基本結構
第二節 開放式的投入-產出模型
第三節 霍金斯-西蒙條件
第四節 價值型投入-產出分析
第五節 投入-產出方法與均衡價格的決定
第六節 矩陣的可分解或不可分解與解的對偶性
第八章 動態調整:“劍橋資本爭論”的出路
第一節 馮·諾依曼一般均衡模型的前提假設
第二節 馮氏一般均衡模型的簡要表述
第三節 一般均衡模型“解”的分析
第四節 一般均衡“解”的特徵
第五節 馮氏模型的啟示
第六節 動態調整分析的基礎:時際均衡
第七節 動態調整:收入分配、相對價格與技術選擇
第八節 動態調整模型與相關模型的比較
第九節 結論及其他相關問題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