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
與此同時,頭有仙骨和少年李金貴和白家二小姐白銀鳳被海外高人收列門牆。四年後,當他們藝成回鄉後,卻發現故居已物是人非,李金貴父母失蹤,情人不見;白家莊也莊毀人去,蹤影全無,一到夜間卻又怪事連連,神秘莫測。。。。。
為了查明真相,李金貴和白銀鳳歷盡風險,出生入死,終於找到了白氏家族,並與金浩針鋒相對,武林黑白兩派又一次劍拔弩張。。。。。
小說人物
主要人物 | |
人名 | 簡介 |
李金貴 | 李進財之子,極樂真人之徒 |
白玉鳳 | 白儀方之女 |
其他人物 | |
人名 | 簡介 |
丁中齊 | 外號六丁神斧,李金貴的師兄 |
金浩 | 外號修羅大帝 |
朱雲 | 外號白眉怪叟,北崆峒掌門人 |
秦炎 | 外號烈火尊者 |
劉翠娥 | 太白雙妖之一 |
李鐵牛 | 李金貴小時候的玩伴 |
牛金蓮 | 李鐵牛之妻 |
邵北沖 | 外號陰山麻衣客 |
玄真 | 玄妙觀中的道士 |
玄法 | 玄妙觀中的道士 |
玄月 | 玄妙觀中的道士 |
山本大力 | 玄妙觀從東洋聘請來的 |
巫公明 | 外號聖火天尊,烈火尊者秦炎之師,祁連山接雲寺 |
褚朴 | 外號無極老魔 |
齊漱玉 | 外號長春夫人 |
羅小鶴 | 玄妙觀的青海小道士 |
藍天豪 | 金銀雙仙之一,外號金蛤蟆,火雲魔童藍雲之父 |
胡麗仙 | 金銀雙仙之一,外號銀燕子,火雲魔童藍雲之母 |
白銀鳳 | 南海無相神尼的徒弟,修羅門八劍主,白玉鳳的二姐 |
鄭君武 | 修羅門的十大天魔之一的巧手天魔 |
關天嵐 | 天昊道長出家前的名字,趙恨地的舅舅 |
趙恨地 | 修羅大帝的繼承人,暗戀八劍主楊苓(白銀鳳) |
陳絮飛 | 外號多情公子,假名柳絮飛,陳布衣的大公子 |
羊鳳英 | 陳布衣母親的侍女 |
張師傅 | 玄妙觀的掌廚大師傅 |
清雲 | 玄妙觀中道士玄月之徒 |
清風 | 玄妙觀中道士玄月之徒 |
春桃 | 長春夫人齊漱玉的婢女 |
秋菊 | 長春夫人齊漱玉的婢女 |
鄭霞 | 太白雙妖之一,劉翠娥的師姐 |
天一 | 抱玉真人之徒 |
薛湘靈 | 丁中齊的初戀女友 |
白嫦娥 | 外號白衣玉女,白儀方之妹 |
藍雲 | 外號火雲魔童,藍天豪和胡麗仙之子 |
無法 | 修羅門修羅大帝手下的兩尊者之一 |
無天 | 修羅門修羅大帝手下的兩尊者之一 |
金鐘 | 修羅門修羅大帝手下的雙女使之一 |
金環 | 修羅門修羅大帝手下的雙女使之一 |
天魁 | 西域喜來宮的道長 |
天星 | 西域喜來宮的道長 |
陳靈君 | 陳布衣的女兒 |
陳布衣 | 白劍青的二兒子,白儀方的叔叔 |
慧空大師 | 少林寺的掌門方丈 |
白儀方 | 白玉鳳之父,白天鱗之子 |
白劍青 | 近百年來武林一代大宗師 |
提到人物 | |
人名 | 簡介 |
抱玉真人 | 天一、天虛之師,李金貴的大師伯 |
無相神尼 | 白銀風之師 |
鄭永明 | 修羅大帝金浩之徒 |
葛仙童 | 耿武陽之徒 |
李進財 | 李金貴之父 |
金瓊華 | 外號金花女俠 |
羅岳 | 外號北海魔尊 |
金光鎮人 | 茅山三清觀上代掌門人 |
寒星道人 | 九華山的道士 |
諸葛亮 | 諸葛武侯,蜀漢的丞相 |
諸葛玄 | 諸葛亮的叔叔 |
劉玄德 | 蜀漢的創立者劉備 |
劉表 | 三國時期的荊州牧 |
諸葛瞻 | 諸葛亮的兒子 |
諸葛尚 | 諸葛亮的孫子 |
秦檜 | 宋朝時期的奸相 |
張邦昌 | 宋朝時期的奸相 |
程咬金 | 隋唐時期的英雄好漢 |
秦叔寶 | 隋唐時期的英雄好漢 |
葛仙童 | 修羅門的九劍主 |
程無忌 | 外號巨劍神君 |
紅雲老祖 | 白劍青葛朴之師 |
葛朴 | 葛仙童之父 |
漱石子 | 青城散仙,葛朴之師 |
趙龍 | 趙恨地之父 |
秦飛 | 外號天山一劍,秦炎之父 |
江北望 | 洛陽大豪 |
岳秋風 | 外號神州一劍 |
白天鱗 | 白劍青之子,白儀方之父 |
作者簡介
台灣武俠“四大天王”及“三劍客”之一,在古龍之前被稱為“武俠泰斗”。本名牛鶴亭,河南鎮庭人,1930年生。幼年從軍失學,但自幼喜讀武俠小說,頗有才思。他1955年由軍中退役,閒來無事,在友人慫恿下開始學寫武俠小說。1957年以祖居南陽臥龍崗取筆名《臥龍生》一炮打響。1959年《飛燕驚龍》出世,便奠定了他在台灣的“武俠泰斗”地位。他的作品,早期是取法於舊武俠“北派五大家”而以“通俗趣味”大受歡迎;1965年以後,改走“半傳統半新潮”路線,作品卻漸不如前。
臥龍生對武俠小說發展的貢獻,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他成功地運用了還珠樓主的神禽異獸、靈丹妙藥、玄功絕藝、奇門陣法,鄭證因的幫會組織、風塵怪傑、獨門兵器,王度廬的悲劇俠情,朱貞木的奇詭布局、眾女倒追男等等,成功地博採眾長而融於一體,開創了既具有傳統風味又具有新境界的新時期武俠小說風格,成為一代“武林正宗”。第二,由他倡導以武學秘籍引起武林風波以及正邪大會戰的情節結構,成為60年代台灣武俠的普遍模式,影響至為深遠。第三,他的“武林九大門派”說法和“爭霸江湖”及武林排名的主題,雖然稍晚於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卻使它在武俠小說中普遍推行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