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娟

曾擔任會計工作、1965年任《台灣新生報》副刊編輯直至報社主筆,2001年退休,現專事創作。 1980年散文集《眼眸深處》獲國家文藝獎,1985年《笑聲如歌》獲台灣省文藝作家協會散文類「中興文藝獎」。 」劉靜娟散文中有平凡生活中的趣味,也有人性的微妙,以寬厚、樂觀的心態來透視人情、人性及大千世界的萬花筒,深入淺出,從生活中體悟哲理。

劉靜娟(1940.7.2~ ) 散文家、編輯。筆名斑斑、白千層、寧靜圈、晴舫等。彰化員林人,出生於南投水裡。彰化女商畢業。曾擔任會計工作、1965年任《台灣新生報》副刊編輯直至報社主筆,2001年退休,現專事創作。作品以散文為主,作品經常被選入各種選集,並為海內外各種刊物轉載,著有散文集《響自小徑那頭》、《心底有根弦》、《歲月就像一個球》、《逆風而上》、《咱們公開來偷聽》、《採集陽光與閒情》、《被一隻狗撿到》、《布衣生活》等。1980年散文集《眼眸深處》獲國家文藝獎,1985年《笑聲如歌》獲台灣省文藝作家協會散文類「中興文藝獎」。劉靜娟自高商畢業即有心於創作,1958年在中央日報副刊發表第一篇作品,1965年10月由幼獅書店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追尋》,1966由文星書店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載走的和載不走的》,就奠定以生活為書寫題材的基調,早期作品被鄭明娳歸類於「少女寫實」,以好奇、敏於觀察的特性,在生活中採集風景,而後歷經從少女到少婦的轉變,也深化作品中的人生觀察,並將親子經驗入筆;中期之後多年的寫作及編輯經驗,使她具有過濾素材及圓熟運用文字的能力,然而取材自生活範疇的瑣碎事件,無一不是台灣生活的縮影,瓮、皮影戲等早期鄉野生活一一入筆,張瑞芬指出:「人物鄉情一類,加上了逼肖的方音口語,劉靜娟寫出了本省籍女性作家中最早的村俚浮世繪與眾生相。其精妙程度,大概只有後來的廖玉蕙可堪與之並比。」劉靜娟散文中有平凡生活中的趣味,也有人性的微妙,以寬厚、樂觀的心態來透視人情、人性及大千世界的萬花筒,深入淺出,從生活中體悟哲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