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劉阿津,男,漢族,陝西神木縣高家堡人。1954年在西安市西北第一保育院學習,1958年至1964年在西北第一保育國小上學,1964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全省重點學校陝西省西安中學。其間,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禮,父母均作為“走資派”被打倒,生活沒有保障,受人歧視,他在艱難困苦中煉就了堅韌不拔的性格,養成了勤思考、善學習的良好習慣。他牢記父親劉文蔚對他“有志向、做大事”和“養成成功有效的工作方法”的教導,把“方向明、決心大、方法對”作為自己學習工作的座右銘。經歷
1968年8月,劉阿津與一些受迫害的西北局和陝西省領導幹部子女,回響毛主席的號召,第一批上山下鄉,來到寶雞市千陽縣寇家河公社坡頭村插隊落戶,與當地農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勞動,共同生活,與勤勞善良的勞動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真正熟知了農村、農民和農業工作。此後,他一邊在農村勞動,一邊利用勞作間隙認真學習小提琴,並在西安音樂學院和陝西省歌舞劇院樂團老師們的專門輔導和指點下,於1971年憑藉嫻熟的小提琴演奏技術,考取了寶雞市京劇團,擔任小提琴演奏員。其間,他參與了“革命樣板戲”的排練和演出。1976午後,他演奏技術不斷提高,考取了陝西省戲曲研究院,擔任音樂員,參加了地方戲曲的改編和演出,以及電影錄製、電台演播等工作。“四人幫”垮台後,他調入該研究院黨委辦公室,從事院內“文化大革命”中遺留的冤假錯案的核實、平反工作。1978年3月,劉阿津調入陝西省援外工作辦公室(後改為對外經濟工作辦公室)工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包括他的父親劉文蔚在內的所謂“六十一人叛徒”問題得到了黨中央的徹底平反,為他開創了良好的政治環境。隨後,他作為陝西對外開放的首批第一線工作者,參與了陝西對外開放的不少重大活動和一線工作,實踐並見證了陝西對外開放30年的歷程。